樟林风伯庙与被通海盗的林泮
知道樟林风伯庙,已经是好久前的事情了,一直对这岭东潮郡极其少见的风伯崇拜感兴趣,然机缘未至,虽曾来过苏北中学旧址,却未知往里走去便是风伯庙。这年7月底与诸友走访澄海来到樟林,除了特地想去看天后宫的亥爷之外,最想看的,正是全潮找不到第二处的风伯庙。而至此时,方才发现,此前来过去到近处而未见斯庙,心生奇异之感。
林泮故居大夫第外门楼
大夫第院落内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其名飞廉,是传说中掌八风消息而通五运气候之风神,是古代神话中在祁山修炼的神怪,系蚩尤之师弟,其相貌奇特,鹿身而豹纹,首似象孔雀头,头角峥嵘,有尾如蛇。风伯也是道教之俗神,《周礼·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其搭档雨师亦是老头,名陈天君。
风伯庙
樟林之风伯庙所在地,是清嘉庆年间樟林洋船垄主大富商林泮故居三座落大夫第之右座,其为三间三进式,左右有护厝,前有大埕。前进门楼上额刻风伯庙,左右落款嘉庆廿五年谷旦、樟东港众仝捐,门簪九曲篆刻财丁兴旺、福禄寿全。
若不是有风伯庙三字,大概想不到,这里曾经是座庙。走近其内,其布置与其他同期三厅亘建筑并无相异,可见旧时改建为庙并无进行大型修筑。至于风伯以及其他相关神祇之物,随着百余年办校之用,已无迹可寻。
资料上介绍,清嘉庆二十四年,新任澄海知县尹佩绅捐俸,倡导镇市中商民合力捐资,购得林泮没官住宅大夫第共三十间房,改建为风伯庙,并虔具牲醴以致祭于风伯之神,在庙前树立《樟林镇鼎建风伯庙碑记》,以佑樟林红头船在海上航行之安全。风伯庙建立后,知县尹佩绅对庙之祭祀和庙产管理仍旧关注,每年春秋二祭时,皆号召各行商、船户、乡民等皆都到场参与。风伯庙是在官方行政干预下建立和运作的,其性质实与当地民众关系不大,故而对此尽管具有正统性之风伯庙,民众的认同感还是很一般。也因此,在官员退出运作后,加上清末民国初的社会动荡,风伯庙失去了存在基础,极速衰落,转而成为办学之所,直至现代。
清宣统元年,塘西社乡绅在此建广智高等小学;民国二十年(1931)广智小学改称为区立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廿八年(1938)因县城为日军占领,澄海县立中学迁来风伯庙上课;民国三十二年(1943)底,日军陷樟林,次年春又在风伯庙设樟东日语学校和伪三中;光复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此地建立了苏北初级中学;直至90年代初,风伯庙旧址仍为苏北中学所在地。
风伯庙中厅梁架
在樟林当地,乡人多称林泮很倒霉,其相关有如下:
清乾隆年间,原籍福建莆田的茶商林泮,因慕潮州樟林港之繁华,遂举家迁来,改而投资洋船业。及后,林泮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樟林一带有名的大洋船垄主,并与樟林另一富豪林五(名咸惠,又名自提,民间称提爷)结拜金兰,时人将之合称为二林。极盛时,林泮广置产业,修建了有名的园林西塘为书斋;而林五则修建了包括五十四间货栈的新兴街,以及其祖其父之义祖祠、达祖祠,并林氏兄弟的三座朝议第等宅院。
嘉庆十年,林五、林泮兄弟两人被指勾结私通海盗,朝廷震怒,下令斩首。时林家子侄上京告状,指官府因索贿不得而陷害,皇帝另重申此案,但等下旨重审时,林泮兄弟头颅早已悬挂在新兴街连理榕上示众。林家家产被充公,随后被分拆卖出,其中林泮之故居大夫第内(现苏北中学老校舍),便有官方改建之风伯庙,至于一墙之隔的西塘则由南社红头船主洪元记斥巨资而购得,及后再行扩建。
林泮勾结海盗之案的结局,除二林被斩外,广东巡抚孙玉庭降二级留任,广东臬司吴俊降六品留用,吴俊长随何玉林发往伊犁给种地兵丁为奴,澄海知县何青著行枷号三个月,俟满日再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此事澄海县志虽不载,然清实录却记录过嘉庆皇帝三次谈及樟林二林案的详情,这在当时是引起朝野震动的。
在林泮故居大夫第大门前,有一条很长颇大石板铺地的下水道,当地人介绍,这是林泮在建西塘时所挖直通樟林港口的地道,海盗金钩大王、银钩大王便是通过这一条地道来私通结拜兄弟林泮的,且地道口处泊有船只,可备遇到危险情况时逃跑。另还介绍,该通道如今积淤泥了,原来是几个小朋友能够在下面玩耍的。
这条地下通道上皆盖石板,甚至还有石碑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