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套期保值损失46.5亿幕后真相?
中石化25日公告称,因对国际油价判断失误,套期保值损失46.5亿。实际上,做套期保值的并非是中石化,而是中石化旗下的联合石化。联合石化在做国际原油期货时,在去年10月初国际油价处于峰顶时做了看涨期货,结果国际油价在后面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罕见大跌40%,造成了联合石化的巨亏。
随着中国社会对国际原油的依赖度在不断上升,2018年进口4亿吨,进口已经接近了68%。本来中石化做石油期货无可厚非,主要是对冲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锁定石油巨头们的对未来油价的成本,但是这次中石化能够输得如此之惨,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如果没有过度投机、风控失效,恐怕中石化也走不到今天这一天。
事实上,在原油套期保值方面,中国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十多年前的中航油事件,当事人陈九霖也是因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大亏,使得中航油大亏5.5亿美元,陈九霖被捕最终被判刑服刑,至今还是一个典型案例。
面对中石化蒙受了46.5亿的巨亏,一位国资委人士表示,“风险管控一直在执行。未来国资委在这方面的风险管控会加大。”而我们却认为,在国有资产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中石化下属公司联合石化只是对两位高管停职处罚,显然处罚得还是较轻,所以具体详情还需要继续调查,要给国民一个交代。如果只是对两位当事人采取停职或开除的惩戒力度,恐怕这类事情肯定有可能再次发生。
现在问题是,中石化亏损亏得有些蹊跷,建议国资委要一步深入调查,并且给大家一个事件原委通告,给国民一个交代。首先,中石化在原油期货方面肯定有自己的专业团队,而这些专业团队都是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人,为什么他们在这次事件中,形同虚设。
显然,中石化的专家团队并没有起到防控风险的作用。甚至还让中石化充当了在国际油价将要下跌前的“接盘侠”。毫不夸张的讲,这样的对冲原油期货的水平,恐怕不能简单用“风控不力,有待提升”来概括。
再者,中石化旗下的联合石化为什么要与高盛这样的投行合作呢?它们之间究竟有是什么关系呢?高盛在国际投资上的口碑不是怎么好。比如,为了让希腊、爱尔兰能够早日加入欧元区,高盛居然拿了欧猪五国的钱作假账,并且让他们能顺利通过欧元区的审核。
结果这些欧洲的小国因为经济没有达到欧元区国家的标准,才导致了各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债务危机,最后秧及欧元区的所有国家,导致欧元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无法与美元抗衡。所以,联合石化与国际投行高盛合作,很可能被高盛这家国际知中投行玩惨。
最后,作为中石化这样的国资企业,本来涉足原油期货市场,目的不是投机,而是对冲风险,锁定交易成本,这样可以让进口油价能够平稳运行。而这次联合石化将国际油价买在了70美元/桶,这是本轮油价反弹的高位。明显,联保石化购买原油期货并不是为了对冲风险,锁定成本,而是为了赚取投机炒作的暴利。这就导致了,联合石化投机石油期货,赢了钱归自己,输了钱算国家。
中石化旗下子公司套期保值损失46.5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本来中石化做石油期货就是为了对冲风险、锁定成本,而其旗下子公司却是绕过了自己的风控体系,与高盛合作投机原油期货业务,反正抱着“赚钱算自己的,亏钱算国家的”,这样的事情应该重拳处置,加强风控,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国有资产是全全国人民的资产,绝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