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之父:“先做杠精,再当大师。”
他一次次彷徨和怀疑,最后走上立功、立言、立德之路。
——题记。
1
自古以来,只有较真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较真的极致,就是抬杠。
远至孟子、孔融,近至王安石、金圣叹等,都是一等一的杠精。
杠起来,连命都可以不要。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王阳明,也是“杠精俱乐部”成员。
杠天杠地杠一切,是他的座右铭。
爱杠之外,他还爱思考。
爱到什么程度呢?连结婚的事都能忘记。
公元1488年的一天,江南某小镇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一看就是在办喜事。
可是,当晚上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新郎居然不见了!
怎么回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婚夜不是年轻人都急切向往的吗?
操办喜事的人,都急坏了。
两边家长立刻发动亲戚朋友寻找新郎。
直到第二天早上,在附近一个道观里,老岳父才找到自己的宝贝女婿。
女婿正在和一个道士相对打坐,完全忘了自己是新郎。
这个心比天大的16岁男子,正是本文的主角——王阳明。
2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出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
他是浙江余姚王家的老大。
余姚王家,那可是老王家非常显赫的一支,父亲王华还曾勇夺科举状元,官至国家人事部长(南部吏部尚书)。
这么显赫的家族,当然需要不一般的接班人。
照例,名人出生都有异象。
王阳明出生时,奶奶梦见有天神在云中吹拉弹唱,然后抱着大胖小子,从天而降。
这个梦可了不得,王阳明直接得小名:王云儿。
老王家对云儿寄予厚望,但可惜的是,这孩子好像有点生理缺陷——都5岁了还不会说话。
这可急坏了老王一家,听人建议改其名为王守仁。
说来也怪,名字一改,小东西就开口说话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开口说话的王守仁,语言上突飞猛进,甚至马上能背诵爷爷王伦日常阅读的书。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3岁会说话,算是早慧了。
小王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娃。
7岁时,他痴迷象棋,老妈气得一把将象棋扔到河里。
小王痛哭一场,写下他流传后世的第一首诗。
《哭象棋》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环境优渥,老爹是状元,如果王守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定很有出息。
可是王守仁认为,这条路没意思。
3
不光怼老爹,王守仁还怼过同学和老师:
对于老师的教育,王守仁同样不怎么上心。
老师问:你到底想干嘛?难道不想参加高考(科举)了?
小王回答道:科举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俺的理想是——当圣人!
当圣人?
这屁大孩子真敢想啊!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事他绝对不是想想而已。
18岁时,王守仁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人——理学大师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一听——太稀奇了。
之后他读遍朱熹的著作,认真思考所谓的“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检验“格物致知”,他死磕了一下竹子——你为啥长得这么奇怪?有啥道理呢?
一“格”就是三天三夜,小王没弄出啥真理来,反而憋出了病。
正因为这段经历,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怀疑,他觉得理学不靠谱。
理学并不是今天我们说的理科,而是义理之学,是道德与宗教的合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成为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尽管不爱学习,但王守仁的机灵劲却是真的——公元1492年,年仅20岁的王守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他有个同级考生名叫唐伯虎,后来两人都与宁王产生交集)。
不过,此后的进士科就没那么幸运了。
王守仁考了3回,才得到命运垂青,登科及第。
4
虽然通过进士考试,但“成圣”这条路,王守仁并未放弃。
做官之后,还专门跑到九华山请求佛祖的指引。
当然,以“杠天杠地杠一切”的精神,他在吃斋念佛中没找到答案。
1502年,为了悟道,他专门请了“病假”,到会稽山修了一座“阳明洞天”,自号阳明子,想要融合自己的多年所学,“悟道成仙”。
不过,王守仁很快就发现:佛和道,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二氏皆非”)。
也正是这个阳明洞天,王守仁有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别名——王阳明。
第二年,31岁的王阳明就已经可以反向点化高僧了。
他在西湖边溜达时,在虎跑寺遇到一个闭关三年的得道高僧,便直奔主题——你虽然出家了,但也是你妈生的,对吧?你想你妈吗?
三言两句,居然说得老和尚泪流满面,回家看妈妈了。
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王阳明不断找靶子。
公元1506年,他开始对权贵太监刘瑾开火。
对王阳明而言,像刘瑾这样不靠谱的太监,如果不杠一下,怎么对得起杠尽一切的“美誉”?
结果,他被廷杖四十,入狱悔过。
最后,还被放逐到贵州龙场当驿丞。
受他连累,老爹王华也被下放到南京“凉快”。
本以为是仗义直言,却没想到被流放千里,这种心理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
5
贵州龙场在今天是个风光旖旎的度假胜地,但在当年,可是典型的愚昧落后地区。
不光经济不行,还到处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这样的环境,很折磨人。但同时,也能让一个人彻底放空。
被放逐龙场的王阳明,心神安定,他开始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
在此过程中,对自己前半生学习的内容,他突然有了新的体悟。
为了贯通自己的知识,他还时不时跑山洞里“闭关苦修”,以寻求突破。
某天半夜,他突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思是,所谓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而良知人人都有,还找什么“竹子”寻求真理?我心即宇宙,宇宙在我心!
所以,讲究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必须是错的!
龙场三年的放逐,造就了大彻大悟的王阳明。
从此,他的生命和思想都进入新境界。彻底抛弃理学,投入了心学的怀抱,并将其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便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正是这场悟道,开启了声势浩大、影响中外的阳明心学。
心学,顾名思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主张,在今天看是有问题的。
但在当年,理学一统天下的大环境下,主张“知行合一”与时刻自省的心学,无疑就像一盏突然亮起的明灯,重塑了无数人的三观。
当然,心学并不是王阳明创立的,它的创立者是南宋的陆九渊,那也是个牛人,曾经多次怼得朱熹没脾气。
若干年后,王阳明更被请入孔庙,和颜回、曾子等前代贤人并列,成为一代圣人。
他在后世圈粉无数:胡宗宪、徐光启、黄宗羲、孙奇逢、左宗棠、曾国藩、丁宝桢、康有为、陈独秀等等,都是王阳明的粉丝。
他的粉丝会,甚至还有专门的朝鲜、日本分群。
1905年,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中大胜俄国波罗的舰队,日本天皇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此外,山县有朋(日本陆军创始人)、涩泽荣一(日本企业之父)、伊藤博文(日本首任首相)等人,都是王阳明的信徒。
6
与其他儒家圣人不同,王阳明还是个军事家。
在当年还是小屁孩的时候,他就自比诸葛亮,写下“忽然惊起卧龙愁”的诗句。
他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点兵点将”:经常聚拢一帮屁大孩子,煞有介事地排兵布阵,仿佛自己真是统兵大将。
14岁时,他带兵打仗的想法就更坚定了:因为这一年,老爹王华带着他越过居庸关。
来到大漠,凭吊了塞北的古战场,老爹用实地旅游给他讲述了当年的土木堡之变,父子二人慨然喟叹。
而此时此刻,大明朝正在爆发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公元1487年,15岁的王守仁就向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还一连写了5封。
当然,这样5封鸡毛信一一石沉大海。
再后来,当他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兵部主事。
文官到兵部上班,这多少会有“秀才遇到兵”的尴尬。
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就有点轻视王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
不料王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令张忠十分震惊。
不过,相比之下,后来的事,那才真的令人震惊:
公元1516年,他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主管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的军事。
当地盗贼横行,连赣县主簿都战死了,前任巡抚文森干脆托病去职。
王阳明到任后,先除内奸,然后广布间谍,出奇制胜,先后斩杀匪徒近万人,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
当年热爱军事的小屁孩,在20多年后,“一战成名天下惊”!
而这还不是他的军事巅峰。
7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号称起兵十万,朝野震惊。
逗比皇帝明武宗听后怒了,坚持要御驾亲征。
可是,皇帝的兵马还没走到江西,宁王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了,因为一个人——王阳明!
其实,当时江西的情况很危急。
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先后被杀,九江、南康等地已经被攻克,安庆正在被围攻。
所有人束手无策。
王阳明上手后,耍宁王就要耍猴一样,他先是放出平叛大军即将到来的假消息,乱敌军心。
趁着叛军主力围困安庆,王阳明玩了一把“围魏救赵”,直捣叛军老巢南昌。
当叛军慌忙回救时,王阳明又调遣各路兵马迎头痛击,三战三捷,朱宸濠公司的高管,尽数被擒。
会读书,善思考,还这么能打,如果人生真的有轮回,王阳明的前世一定是诸葛亮。
平叛胜利后,王阳明的名气和声望达到顶点。
但他一心教书育人,于是回到绍兴,开坛讲学。
在家乡,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6年。
8
公元1527年,两广的卢苏、王受造反,王阳明又一次临危受命,这一次平叛更轻松。
听说王明阳出征,卢苏、王受不敢反抗,直接举起了小白旗。
回程路上,已是人生暮年的王阳明,忽然染病而亡,终年57岁。
临终前,学生周积问他有什么遗言。
王阳明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和完美人物,在世俗纷乱、跌宕起伏的时代,活出了一个真正的自己。
体内的热血,一直喷涌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时放眼全球,只有一位天才能跟他相提并论,其名达芬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