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黄山小记》菡子
涵子
菡子(1921年3月—2003年6月5日),原名罗涵之,又名方晓,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散文家。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生气蓬勃的,万物在这儿生长发展,是最现实而活跃的童话诞生的地方。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在树叶的空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却都挤到路边来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长,无处不在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就在这些小路上,我相信许多人都观看过香榧的萌芽,它伸展翡翠色的扇形,摸触得到它是“活”的。新竹是幼辈中的强者,静立一时,看着它往外钻,撑开根上的笋衣,周身蓝云云的,还罩着一层白绒,出落在人间,多么清新!这里的奇花都开在高高的树上,望春花、木莲花,都能与罕见的玉兰媲美,只是她们的寿命要长得多;最近发现的仙女花,生长在高峰流水的地方,她涓洁、清雅,穿着白纱似的晨装,正像喷泉的姐妹。她早晨醒来,晚上睡着,如果你一天窥视着她,她是仙辈中最娇弱的幼年了。还有嫩黄的“兰香灯笼”——这是我们替她起的名字,先在低处看见她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却看到她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灯笼,在一片雾气中,她亮晶晶的,在山谷里散发着一阵阵的兰香味,仿佛真是在喜庆之中;杜鹃花和高山玫瑰个儿矮些,但她们五光十色,异香扑鼻,人们也不难发现她们的存在。紫蓝色的青春花,暗红的灯笼花,也能攀山越岭,四处丛生,她们是行人登高热烈的鼓舞者。在这些植物的大家庭里,我认为还是叶子耐看而富有生气,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纤巧,有的壮丽,有的是花是叶巧不能辨;叶子兼有红黄紫绿各种不同颜色,就是通称的绿叶,颜色也有深浅,万绿丛中一层层地深或一层层地浅,深的葱葱郁郁,油绿欲滴,浅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深浅相间,正构成林中幻丽的世界。这里的草也是有特色的,悬岩上挂着长须(龙须草);沸水烫过三遍的幼草还能复活(还魂草);有一种草,一百斤中可以炼出三斤铜来;还有仙雅的灵芝草,既然也长在这儿,不知可肯屈居为它们的同类?黄山树木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松树了,奇美挺秀,蔚然可观,日没中的万松林,映在纸上是世上少有的奇妙的剪影。松树大都长在石头缝里,只要有一层尘土就能立脚,往往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伸展着它们的枝翼,塑造了坚强不屈的形象。“迎客松”、“异萝松”、“麒麟松”、“凤凰松”、“黑虎松”,都是松中之奇,莲花峰前的“蒲团松”顶上,可围坐七人对饮,这是多么有趣的事。
鸟儿是这个山林的主人,无论我登多少高(据估计有两万石级),总听见它们在头顶的树林中歌唱,我不觉把它们当作我的引路人了。在这三四十里的山途中,我常常想起不知谁先在这奇峰峻岭中种的树,有一次偶尔得到了答复,原来就是这些小鸟的祖先,它们衔了种子飞来,又靠风儿作媒,就造成了林,这个传说不会完全没有道理吧。玉屏楼和散花精舍的招待员都是听“神鸦”的报信为客人备茶的,相距头十里,聪明的鸦儿却能在一小时之内在这边传送了客来的消息,又飞到另一个地方去。夏天的黎明,我发现有一种鸟儿是能歌善舞的,它像银燕似地自由飞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难以捉摸它灵活的舞姿,它的歌声清脆嘹亮委婉动听,是一支最亲切的晨歌,从古人的黄山游记中我猜出它准是八音鸟或山乐鸟。在这里居住的动物最聪明的还是猴子,它们在细心观察人们的生活,据说新四军游击队在这山区活动的时候,看见它们抬过担架,它们当中也有“医生”。一个猴子躺下,就去找一个猴医来,由它找些药草给病猴吃。在深壑绿林之中,也有人看见过老虎、蟒蛇、野牛、羚羊出没,有人明明看见过美丽的鹿群,至今还能描叙它们机警的眼睛。我们还在从始信峰回温泉的途上小溪中捉到过十三条娃娃鱼,它们古装打扮,有些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书僮,头上一面一个圆髻。一定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动物,古来号称五百里的黄山,实在还有许多我们不能到达的地方,最好有个黄山勘探队,去找一找猴子的王国和鹿群的家乡以及各种动物的老窠。
从黄山发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有名的“人字瀑”、“九龙瀑”、“百丈瀑”并非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急雨过后,水自天上来,白龙骤下,风声瀑声,响彻天地之间,“带得风声入浙川”,正是它一路豪爽之气。平时从密林里观流泉,如丝如带,缭绕林间,往往和飘泊的烟云结伴同行。路边的溪流淙淙作响,有人随口念道:“人在泉上过,水在脚边流”,悠闲自得可以想见。可是它绝非静物,有时如一斛珍珠迸发,有时如两丈白缎飘舞,声貌动人,乐于与行人对歌。温泉出自朱砂,有时可以从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汇聚成潭,特别在游泳池里,却好像是翠玉色的,蓝得发亮,像晴明的天空。
在狮子林清凉台两次看东方日出:第一次去迟了些,我只能为一片雄浑瑰丽的景色欢呼,内心洋溢着燃烧般的感情,第二次我才虔诚地默察它的出现。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然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随着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忽千变,朱红、橙黄、淡紫……,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苏醒了,可是它自己却在统体的光亮中逐渐隐着身子,和宇宙融成一体。如果我不认识太阳,此时此景也会用这个称号去称赞它。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有时它们迷漫一片使整个山区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的点点岛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云海奇景。我爱在傍晚看五彩的游云,它们扮成侠士仕女,骑龙跨凤,有盛装的车舆,随行的乐队,当他们列队缓缓行进时,隔山望去,有时像海面行舟一般。在我脑子里许多美丽的童话,都是由这些游云想起来的。黄山号称七十二峰,各有自己的名称,什么莲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笋峰……或像形或寓意各有其肖似之处。峰上由怪石奇树形成的“采莲船”、“五女牧羊”、“猴子观桃”、“喜鹊登梅”、“梦笔生花”等等,胜过匠人巧手的安排。对那连绵不绝的峰部,我愿意远远地从低处看去,它们与松树相接,映在天际,黑白分明,真有锦绣的感觉。
漫游黄山,随处可以歇脚,解放以后不仅“云谷寺”、“半山寺”面目一新,同时保留了古刹的风貌,但是比起前后山崭新的建筑如“观瀑楼”、“黄山宾馆”、“黄山疗养院”、“岩音小筑”、“玉屏楼”、“北海宾馆”管理处大楼和游泳池等,又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上山的路,休息的亭子,跨溪的小桥,更今非昔比,过去使人视为畏途和冷落荒芜的地方,现在却像你的朋友似地在前面频频招手。这些建筑都有自己的光彩,它新颖雄伟,使黄山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生动起来。这里原是避暑圣地,酷暑时外面热得难受,这里还是春天气候。但也不妨春秋冬去,那里四季都是最清新而丰美的公园。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描写过黄山的异峰奇景,我是不敢媲美的。旅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阅历不深,只略能领会他豪迈的总评。登在这里的照片,我也只能证明它的真实而无法形容它的诗情画意,看来我的小记仅是为了补充我所见闻而画中看不到的东西。
————1957年12月为《安徽画报》补白
修改后作安徽《黄山》画册代序
这是一篇热情洋溢、充满诗意的游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爱慕,娓娓道出“最现实而童话诞生的地方”——黄山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读来倍觉轻松愉悦。
《黄山小记》用第一人称,先后叙写了“山林”、“鸟兽”、“瀑布流泉”、“日出”、“云彩”、“楼宇建筑”,出神入化地表现黄山迷人的风光和勃勃的生机。并以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作结,综述黄山之美,余韵缭绕不止。
文章首写黄山的林木花卉。从漫山遍野不起眼的“小花小草”一直写到“可围坐七人对饮”的大松树,生动地描述了那隐隐森森、缕缕阳光下,百花齐放的辉煌和弥漫其间的满鼻芬芳:那“伸展着翡翠的扇形”的香榧的萌芽,那“撑开根上的笋衣,周身蓝云云的,还罩着一层白绒”的新竹,“能与罕见玉兰媲美”的望春花、木莲花,还有仙女花、“兰香灯笼”、杜鹃、高山玫瑰,还有那许许多多“是花是叶巧不能辨”的绿色的叶子……真可谓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继写各种不同的黄山松:“迎客松”、“异萝松”、“麒麟松”、“凤凰松”、“黑虎松”和“蒲团松”等等,表现它们那奇美挺秀的造型、剪影,令人神往。接着,作者又以拟人手法,叙写活跃于黄山林间山涧的鸟雀与猴、虎、蛇、牛、羊、鹿和娃娃鱼等,写它们的机警聪明和能歌善舞。继而又以较多的篇幅写黄山的流泉飞瀑、云雾日出和藏于山中的古刹、客栈。总之,把一座秀丽的黄山写遍写透了。
作品充满感人的诗意,其实,菡子本来就是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她认为:“散文的基础是洋溢在我们新的生活中的'诗意’,哪怕只一点儿”,这“诗意”,就是“光彩动人而又能激发人们共鸣的感情”。菡子很善于从生活的矿山采掘具有诗意的矿石,再予以冶炼。《黄山小记》最“光彩动人而又能激发人们共鸣的感情”就是其集五岳之大全的雄伟、珍奇和壮美,就是它那蕴含于大自然的喷勃而出的生机和活力。文章成功地写出了这一特色。黄山的一山一木,一鸟一石,都充满着灵气。
作者娴熟运用比喻、象征、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寓情于景,以景现情,创造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如“温泉出自朱砂,有时可以从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中的“捧”字,将视觉的效果通“化”为用手触摸的感觉,十分贴切。又如,写新竹的形态,用了“静立”、“往外钻”和“撑开”等拟人化的词语;描写娃娃鱼的“古装打扮”、鸟儿的“能歌善舞”、高山飞瀑的“一路豪爽之气”等都是。文章对景物的描摹十分贴切。如,“两旁的小花小草都挤到路边来了”中的“挤”字,活脱脱表现了花草生长的茂密、鲜活和动人的姿态。
文章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传说,如关于“猴医”的故事和关于鸟儿造林的传说,以及“一百斤中可以炼出三斤铜来”的草,“沸水烫过三遍的幼草还能复活”的还魂草的故事等。这些都使文章频添意趣,更加生动。山林给人的印象是静静的,“仿佛天上的仙境”,可《黄山小记》中的山林却给写活了。似乎花儿会起舞,草儿会歌唱,松林会说话,路边的溪流“声貌动人”,“乐于与行人对歌”。它们好像都在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向游人诉说,兴奋地呼唤着:生命!生命!生命!这真是一种“童话”般的意境。
作者使用的是“最朴素而恳切的语言,像在清新的乡村中呼吸空气那样”。其语言真切而简炼,宛如喝着清澈甘甜的泉水,与内容的富于诗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正是作品融贯始终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