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简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测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加快提升的阶段,对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管廊系统”可将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城市工程管线纳入,设有专门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市政基础配套建设的一种先进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市政管线维修之难,极大方便市民生活,是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文),成为指导管廊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管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要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支付管廊有偿使用费用。

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测算工作,明确测算出管廊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收费标准,为城市地下管廊项目实施提供支撑,为管线入廊谈判提供依据,是管廊运营工作的强效保障。

笔者最近完成了中部某省地级市的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测算项目咨询服务工作,共有4条地下综合管廊,包含热力、给水、原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及自用管线等,断面形式包括单舱、双舱和三舱。测算是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等政策为指导,参考国内其他地市地下管廊工程案例,依据当地管廊建设资料、管线工程资料等,同时参考管廊建设单位和管线单位的意见及建议,确定该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的费用组成和测算方法。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包括管线入廊费和日常运营维护费两大部分。

1、资料收集

(1)向建设单位/管廊运营单位收集项目批复、测算要求、可研、概算文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文件、竣工结算或决算等资料;

(2)向管线单位了解管线的建设成本、维护等情况,收集档案资料、历史管线工程施工图、竣工图和结算决算资料等;

(3)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收集资料,如向审计局收集专业管线的审计结算资料,向住建局了解管线掘路报批情况和掘路收费情况,向发改委了解各专业管线建设立项情况等;

(4)收集各专业管线的定额、图集、规范,收集当地发布的各种统计年鉴及相关经济发展资料等。

2、入廊费测算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入廊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建设成本,由入廊管线单位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

入廊费计算可考虑以下因素: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的合理建设投资;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投资合理回报,原则上参考金融机构长期贷款利率确定(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不计算投资回报);

(3)各入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的比例;

(4)各管线在不进入管廊情况下的单独敷设成本(含道路占用挖掘费,不含管材购置及安装费用,下同);

(5)管廊设计寿命周期内,各管线在不进入管廊情况下所需的重复单独敷设成本;

(6)管廊设计寿命周期内,各入廊管线与不进入管廊的情况相比,因管线破损率以及水、热、气等漏损率降低而节省的管线维护和生产经营成本;

(7)其他影响因素。

基于目前综合管廊行业现状,入廊费常用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直埋成本法和空间占比法。

直埋成本法按管线在道路上直接敷设的成本来确定入廊费,公式如下:

某类管线入廊费=管线直接敷设的单次成本+重复单次敷设的成本*重复敷设的次数+间接成本。

单次敷设成本计算:专业管线,在道路上采用开挖、顶管、架空等敷设方式,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工程建设投资(不含管材主材及安装费)。

重复单次敷设的成本:为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即结构使用年限100年)内,管道更新改造重新敷设的成本,与单次敷设成本不同之处在于,更新改造需考虑九路拆除及恢复。

重复敷设次数:在100年(管廊的结构使用年限)内,专业管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正常损坏报废,需更新、重新敷设的次数。

间接成本:为管道在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即结构使用年限100年)内,累计节省的运行和维护费用。

空间占比法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测算公式(暂行)》公式,一次入廊费按照各管线占用综合管廊空间的比例分摊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该公式主要考虑各管线对地下综合管廊空间资源的占用情况,反映综合管廊的实际经济价值。入廊费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Pi=T×(1-C)×Bi

Pi—第i种管线单位里程需要交纳的入廊费。

T—单位里程的管廊建设投资估算。

Bi—第i种管线的管廊空间占比。

C—管廊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比例。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测算采用空间占比法进行测算。

按照管线入廊空间测算原则,根据本项目地下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图纸计算本项目各管线占用空间;依据前述测算出来的各管线占用空间,各类管线占用管廊空间等于布置管道所需专用空间与分摊公共空间之和,计算得到各类管线占用管廊空间体积,各管线占用空间体积除以管廊总空间体积,得到各管线空间占比。

根据本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和管廊的里程数,且各路段管廊做法不同,管线综合成本按路段长度加权平均后计入,可测算得到各路段管廊建设成本。管线单位可一次性缴纳全部入廊费,也可分期每年支付入廊费:

其中折现率i可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取值,按照执行年限,根据公式可测算出不同管径的各类管线入廊费。

3、日常运营维护费测算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日常运维费用主要用于弥补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由入廊管线单位按确定的计费周期向管廊运营单位逐期支付。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等正常成本;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正常管理支出;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合理经营利润,原则上参考当地市政公用行业平均利润率确定;

(4)各入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的比例;

(5)各入廊管线对管廊附属设施的使用强度;

(6)其他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日常维护费最常用测算方法为:综合管廊运营成本分摊法,就是将计算出的综合管廊日常维护费总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给各管线单位,但是日常运维成本分摊模型复杂多样,且分摊模型中各因素的权重比例很难准确取值。

在所有的分摊方法中,按其重点考虑的构成因素,可分为以下四类:平均分摊法、使用强度分摊法、空间占比分摊法、空间与使用强度比例系数调节法。

综合几种分摊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考虑到当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实际情况,本次测算采用相对客观且易接受的空间占比法作为运维初期向成熟期的过度模型。

成本费用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人员费用

人员费用是指保证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所需管理、技术人员的人工支出,此项按照运维管理人员编制和当地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

(2)养护费用

养护费用包括主体结构、附属设施设备(网络设备、现场监控设备、传感器、配电设备、排风设备、水泵、照明灯具等)的保洁、保养、维修费用。日常养护费用依据设施量和保洁、保养、维修频次计算。

(3)运行费用

1)日常费用:主要用于维持管廊业务正常开展所支出的办公费、车辆使用 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差旅费等。

2)水电费:主要用于配电设备、监控设备、水泵、风机、照明等用电支出,管廊卫生保洁和日常办公用水支出。

(4)专业检测费用

专业检测费用包括管廊沉降和位移等缺陷观测费、消防年检费、灭火器年检、设备标定等。

(5)应急处理费

应急处理费用是指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无法追溯责任的事故造成损失的修复和赔(补)偿费用。

(6)运维管理利润

原则上参考当地市政公用行业平均利润率确定,并可根据服务要求和质量调节。

(7)相关税费

按技术服务行业营改增相应税率计税。

各入廊管线日常维护费用按照各入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的比例进行分摊,便可计算得到各管线的日常维护费。

国内许多城市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政策、建设模式等,不断探讨适合自身的收费标准及制度。本文笔者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进行分析总结,积累了经验。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用测算完成后,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基本认可测算结果,项目咨询服务工作圆满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