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情绪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缺乏情绪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文/虹野
昨日刚刚写了一篇关于情绪和理性的关系的文章,晚间就看到贵州大一学生杨某某因为和家长吵架泄愤杀死了二岁女童的消息。
泄愤杀人,过程残忍,我们或许又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
在为女童哀悼之余,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杨某犯罪的动机非常清楚,就是要“泄愤”,就是要“报复社会”,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我们不禁要问:他的情绪来自于何处?又是如何释放的呢?
如果我们把情绪当做意识之外的信息的“沉积”,情绪的发泄一定程度上是在清理这些“垃圾信息”,但是如何清理这些“情绪垃圾”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教导过。
教育煽情过多,缺乏情绪疏导
当然我们的教育中并不缺乏情绪情感,我们课本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的教育、感恩教育,甚至还有很多仇恨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老师以及其他学科老师很容易调动学生们的“激情”,或慷概激昂,或痛哭流涕,或义愤填膺,调动容易释放却比较困难了。我们不难看到网络上充斥各种各样的“喷子”,其存在就是为了“喷”,或者是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理性此时距离情绪是非常遥远的,他们也意识不到他们情绪的发泄对别人已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我们的教育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却没有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的,我们调动了孩子们的感恩情绪,却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感恩的……最终他们采用了最本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那就是破坏。他们用一切手段破坏阻止他们情绪释放的人和物。
情绪累积,不可忽视
当前的教育和生活中,丛林法则盛行,人上人、等级追求充满了学生的所有的时空,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各种各样的排名和等级划分,让孩子们的各种情绪不知不觉的累积,情绪的累积在意识之外,自己很难注意到,直到有一天宛若火山爆发发泄出来,当然至于伤害到谁则纯属随机了。
一定让自己意识到情绪的存在
情绪的积累效应无论是对成人还是未成年人,带来的后果都是非常痛苦和可怕的,我们一定要经常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梳理,这种梳理不排除各种心灵鸡汤,但更重要的是让理性进入自己的生活且日三省其身。让你自己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和累积,让理性习惯于主导自己的各种决策。
运动是情绪发泄最好的方式
情绪是无意识的产物,即便是日三省其身也未必能够梳理清楚,人的本能情绪发泄方式依然会成为主导,破坏、伤害依然是情绪主导自己行为的主要表现,而运动,和破坏非常接近的方式就成为了情绪发泄代价最小的手段。运动的好处就不多说了,至少在控制情绪上是非常有效的。
当然,情绪是可以转移的,旁人的坏情绪也容易让自己的情绪不好,所以大家最好都理性一些,阳光一些,运动起来。这些,我们的教育责任很大。
图:网络
文: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