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德:流传千年的补虚三方
奇怪不奇怪?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虚劳”患者一点也不少。
虚劳,是对一切虚弱证的总称,涉及内、外、妇、儿许多疾病。
别说你学医,保健自有高招!
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等脑力工作者恰是高发人群。而且临床类型复杂,涉及
多个脏腑、虚实错杂、表里合病……
其实《金匮要略》里就有调节上、中、下三焦阴阳的补虚三方,却被很多人误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史欣德老师,凭借她临床30年的经验,不仅告诉你此前人们对补虚三方的误解,还一一讲明了它们的临床使用指征,学完就可用于临床。
个人介绍
史欣德,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经方理论、教学与临床研究。善用经方,活用时方,强调“方证对应,以药测证,以味选方”等,对古方再认识与临床运用方法上有研究。
为建国以来方剂集大成著作《中医方剂大辞典》副主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等著作主编,颇受学生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欢迎。
【精彩观点】
炙甘草汤证患者多喜甜食。临床中可“以味选方”,利用好口味喜好这个重要线索。
在教材中,小建中汤被归类为温里剂,误导了很多人运用此方。
在临床中应关注嘴唇的颜色,因为舌头的颜色很容易因为某一次疾病而改变。
要想知道史老师在《流传千年的补虚三方》课程中都讲了哪些干货,一定要看以下视频,有理论、有分析、有妙招,精彩纷呈。
【病案选编】
妊娠耻骨痛案
某女,36岁,2018年2月27日问诊。
(患者曾有不孕症,经史老师经治疗后获效)怀孕36周+4天,耻骨部位疼痛难忍,无法行走,不能变换姿势,睡觉也不能翻身。伴口渴想大量喝水,且喜热饮,口中感觉粘,唇干。平时喜欢甜、辣食物、凉的,食欲好,但食道有烧灼感。大便一天一次,偏干细条状,小便次数偏多,色清。入睡不难但睡眠浅,白天犯困、饭后犯困。怕热,无多汗。平时喜欢安静,思虑较多。
手机拍舌象:舌体不胖不瘦,微微有腻苔。
患者口渴,大量喝温热水,是消渴的表现;小便次数多、色清;再加上耻骨相当于小腹。这三个症状让我直接想到肾气丸。
所以建议患者用3天桂附地黄丸,按说明书的量,一天两次。
患者当日12:37回信:上午10点吃了一颗,中午12点走路比原来轻松。
下午13:30汇报,走路可以不扶墙,也不用人搀扶。
第二天晨起汇报,症状再次出现。嘱继续服药。
三日后汇报,症状有缓解,但仍有疼痛。嘱继续服药。
两天后患者说,自己能走路了。
按:患者上午、下午症状减轻,次日晨起加重,这和白天人体阳气旺盛,晚上阴寒加重有关,应该守方不变。在临床中发现,很多生二胎或高龄产妇肝肾不足,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肾气丸。比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尾骶痛也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