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
上苏庄,位于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现有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约6700多亩。她是宋家庄镇辖区中最为古老,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的一个较大村堡。
我们驱车直奔村口,远远就望见一红色条幅,上面写着“镛锣型”古村堡欢迎您的光临。这“镛锣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俯视上苏庄古堡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的镛锣模样。东西南北交错的街道是镛锣的框架,一幢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只只镛锣挂于框架之上。所以,上苏庄堡也叫“镛锣堡”。
来上苏庄,主要是为了看社火。可进堡时,明月还没有高悬,夜幕还未降临,社火活动还在准备当中。于是四处走走。村中有众多庙宇,观音庙,关帝庙,三义庙等等。
此地民风纯朴,从墙上遗留的标语口号就能看出此地在动乱的年代,村民们行善事、主正义、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良民风。而且这样的民风成为传统,与当地村民一接触便知。我们随便进了一户人家讨些开水,主人是个独自在家的老大爷,而且身体欠安,可老人家还是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寒舍当中,满足我们的要求,为我们灌满一壶暖人心的开水。这民风大概得益于庙宇文化的“善劝”吧。
全 家 福
长着弯弯犄角的是头羊。
画外音:头羊说:“兄弟们,你们先撤,我殿后。”
村中养羊的人家可能不少,日暮时分,见一队一队的羊群在羊倌的指挥下,正“下班”回圈。同行的好友像个另类的羊倌,举着相机追着羊儿小跑,那执着劲儿真是可爱!不知这些羊属于啥品种,向老乡虚心请教,老乡倒也热情,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听了半天,除了知道他在说羊,就啥也听不懂了。如果为我解答的是个村里的学生,就不成问题了,看来普及普通话确实必要。
天色已晚,直奔灯山,家家户户房檐下的灯笼都亮了起来,不论远近,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拜灯山。人很多,说摩肩接踵也不为过。因为种种原因,没等仪式开始,我们就往回走了,关于社火,只在路上看见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有男童扮的“灯官”,小“灯官”身披红袍,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好不威风。
[链接] 上苏庄村拜灯山是民间民俗社火活动的一个种类,拜灯山活动的基本内容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时,首先准备好祭祀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等。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由上向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图案,把浸过麻油的灯捻儿插入灯盏,一一注满油。夜幕降临后,用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呈现出灯火字画。拜灯山时,选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扮为“灯官”,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村里戏班的演员粉墨浓妆伴其左右,在社火队伍中“老王八”和“老妈子”的引领下,从堡门外进堡,率村民及观光者一路敲锣打鼓到灯山楼前祭拜。拜灯山后,祭拜队伍返回途中在堡中心伴随锣鼓点开始耍社火,或舞蹈,或嬉戏,表演者和观众共同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最后是唱大戏,当祭拜队伍和群众由堡内涌出堡外时,戏楼前已经张灯结彩,这时,鞭炮鸣,鼓乐起,大戏开,由村戏班子演员为村民演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