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中国年轻人婚姻的凶手:不会吵架

世间的事物,往往是以看似与它相反的方式来成就的。

比如得到一样东西前,你要先有所付出;比如让两个男人结下交情的,可能是一次争斗。

再比如,让夫妻或情侣关系更亲密的途径,其实是吵架。

作者朱迪斯·莱特与鲍勃·莱特夫妇是美国著名婚姻教练,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毁掉一段感情的不是吵架,而是不会有效吵架。

在他们看来,真正浪漫的爱情是吵出来的,在成就彼此的同时,还能收获崭新的自己。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吵架与亲密的秘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真正的爱情。

但在朱迪斯博士看来,爱情是复杂混乱的,它需要你感知所有的情绪:不仅包括幸福和快乐,还有恐惧、愤怒、悲伤、失望……

这么多种情绪的参与下,争吵是必然的。

但朱迪斯发现,很多伴侣在面对爱情中的不和谐音时,犯了两个错误。

一种是避免争吵

比如我的同学小艾,她在恋爱后,认为爱情就该像电影中那么浪漫,两人开开心心一起生活。所以,她尽可能回避与男友发生冲突:

周末时,她想和男友一起做一顿午饭,男友却嫌麻烦点了外卖,尽管她不开心,还是接受了男友的安排;

男友做家务不认真,地板没擦干净,她想到如果指出来,男友可能会发脾气,便默不作声地自己动了手。

可是,小艾这样一味回避,并没有换来她想要的和谐亲密,反倒男友对她越来越不满,她也在这段关系里感到身心俱疲。

与避免争吵相反,很多人在关系中犯的另一种错误,则是无效争吵

《如何正确吵架》中总结了破坏亲密关系的15种争吵类型,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国夫妻情侣常犯的:

比如,使用极端字眼,“你总是”或“你从不”:

“你总是洗不干净碗”,“你从不辅导孩子的功课”,类似这样的表达,无疑会激起对方的抵触和反击,还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本来对方以前还偶尔辅导孩子,争吵之后真的完全不辅导了。同时,“总是”“从不”还会引发“推卸责任”的反应:“我没有”和“你不也一样吗”。

比如,翻旧账,“我早就告诉过你”:

“你看看,这条路根本不对,我早就告诉你应该走另一边”,“我早告诉过你,别借给他钱”,这种嘲讽句式,其实对事实没有任何益处,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没人愿意被人以嘲笑的口吻翻旧账。

再比如,“你跟你妈 / 爸一个样”:

这种话会非常狠地戳到对方的痛处,尤其当他长久以来害怕成为父母那样的人的时候。这样的争吵内容,很容易把焦点集中在谁对谁错上,或陷入是否像父母的讨论,对关系提升毫无帮助。

朱迪斯在书中说,生活=冲突。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清现实,而不是自欺欺人。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身处于矛盾冲突中,为了获得真正良好的关系,我们需要互相碰撞:

争吵本身并不能保证亲密关系的美满,你需要掌握吵架的原因、方式和时机,以及争吵的话题,你还需要弄清楚,在争吵中如何得到对方的理解,如何理解对方,并且取得你想要的结果,享受大胆争吵的过程。

如何正确吵架?

我们为什么会吵架?

答案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渴望。

我们渴望重视和聆听、渴望爱与被爱,渴望表达自己,渴望变得更好……

如果你的渴望未被满足,就会通过以下这些方式浮现:

你们总是为同样的事吵架,而且永远没有突破;

你害怕把问题放在桌面上,所以干脆闭口不提;

你隐约觉得你们的关系不对,但又说不上来,没有家暴,没有外遇,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有效的吵架,正是为了唤醒、表达你内心中的渴望,同时鼓励对方讲出渴望。

不过,渴望被唤醒的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发现成长过程中的深层问题。

朋友小玉和她老公就有过这样的争吵经历:

某天深夜,老公刚加完班回家,小玉就质问他:“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也不回我信息?是不是去哪鬼混了。”

“瞧你说的,我忙得忘记了。”

“你还在乎我吗?连打个电话都能忘。以前追我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啊!”

“我这不是回家了吗?至于生那么大的气吗?”

小玉之前和老公确实有过约定,只要双方加班或晚回家时,就一定要打电话告诉彼此。但人非机器,偶尔忙起来忘了,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小玉却对此大发脾气,多少显得有点夸张。

其实,小玉发脾气并不简单是因为老公没有她打电话,而是她渴望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小时候,父亲说自己工作太忙太累,很少陪她交流、玩耍,奇怪的是,他却总是能出抽时间来陪伴弟弟。

尽管小玉如今早已长大独立,但缺失安全感的童年体验,却刻在了她的内心深处。

老公忘记打电话,正触发了她的未解心结,让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不过,这种争吵也正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从争吵的线索中,发掘出自己的深层渴望,然后和伴侣分享或揭露它们,使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变得更加真实、可靠。

当你和伴侣分享你的矛盾、不安、尴尬、那些你想保守的秘密、遗忘已久的往事和记忆时,你们才能搞清楚争吵背后发生的事,然后重建亲密关系。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莉莉家庭经济状况很富裕,但是感情上却很匮乏。父母离异,导致她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多少亲情的陪伴。为了掩盖自己缺乏安全感,她总在丈夫面前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而丈夫出身于平民家庭,常感到自己配不上莉莉,只好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有一次,双方为假期是否要出去玩发生了争执。莉莉想出国度假,但丈夫只想在家休息。莉莉生气地丈夫吼道:“你住着我买的房子,什么事情都该顺着我!”

这样的争吵多了,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莉莉看到了自己其实在试图掩盖的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对控制权的争夺欲,这源自于她的成长背景。她开始试着将内心的感受告诉丈夫,分享自己的脆弱面,揭开自己童年时的伤疤。

丈夫对她表示了同情和理解,也讲出了自己内心的自卑与羞耻感。丈夫的认可让莉莉感到幸福,莉莉的包容也让丈夫对自己有了信心。他们通过吵架得到了彼此的信任,重新接纳对方。

爱情没有逻辑,理解它的关键,是培养一种能力,那就是学会在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情上负责地进行争吵,为幸福而争吵,直至揭穿争吵的本质,与伴侣一起收获亲密和快乐。

正确吵架,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让我的生命更完整,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让你心动?

不,这些陈词滥调虽然听起来浪漫,但如果你相信它们,可能意味着你并没有独立的人格,还不具备发展深层次亲密关系的情绪能力。

当两个未独立的人在一起时,就会陷入亲密关系的某些误区。以下两种情况,你觉得那种更亲密呢?

你们紧紧拥抱对方,只看到彼此的肩膀;

你们四目相对站着,鼻尖只距离20厘米。

如果你像第一种情况那样陷入亲密关系中,就无法分辨双方各自的状态——你们紧抓彼此不放,想要融合在一起,所以你们就“看不到”对方了。

这种情况下,你们的感受和思想都是由对方决定的。但,亲密关系要求我们在一起时也能保持独立人格,同时把彼此视为独立的不同个体。

朱迪斯在《如何正确吵架》中说:在所有的成功关系中,都存在两种互相作用的强大生命力,一种是缩短彼此距离的拉力,一种是让彼此保持独立的推力。

争吵往往就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处理这两种力量的方式——我们要么用力推开了彼此,要么在拉近彼此距离时使用了错误的方式。

只有情绪成熟的人才能驾驭这两种力量,既不疏远对方,也不试图把伴侣”据为己有“。

这需要你脱离他人影响,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

书中有个很好的例子:

娜娜和丈夫都是成功的专业人士,在外人看来他们强大而独立。可是,只有丈夫知道,她其实是个未长大的小女孩,他们经常为了娜娜父母的事情吵架。

丈夫:“你别每次一有事就给你妈打电话哭诉行吗?每天都这样,你已经不是一个小女孩了。”

“我不能抛弃我的家人,如果我不跟爸妈说话,会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我是他们的女儿啊。”

“你还是我的妻子,你不能拒绝成长。”

“我害怕我不找父母的话,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坏女儿’,如果没有我,他们会不停地争吵。”

在很多次争吵中,她发现丈夫抱怨她拒绝长大是对的。因为她发现,父母对她的爱是以她顺从为前提的。但凡她稍有违逆,母亲就会说:“你的眼中没有这个家了,你已经不是我和你父亲的好女儿了。”

所以,在生活中她只是看起来很独立而已,并没有脱离父母对她的影响,也没有完整的独立人格。

慢慢地,娜娜发现,当她开始走出被父母摆布的阴影,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时,丈夫会鼓赞美她,并告诉她有足够的能力去拥有这些成就。

正是因为有效的争吵,她一点点揭开问题,走出了迷宫。

就像朱迪斯博士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样,她和丈夫鲍勃两人在争吵的过程中,彼此促进对方成长,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赖,通过有效的争吵,两人在不断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中,他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

懂得亲密关系的艺术的人,是心灵战士。他们总是不断地适应环境,做各种尝试,积极投入争吵。他们通过训练保持技能的敏锐度,并在爱的冲突中变得更加熟练。战士们会审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强。

两个人在一起,除了好好说话,也要好好吵架。

吵出更好的“我们”,吵出更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