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在街上骑马, 突然一乞丐大喊: 万岁, 官员则说: 我大祸临头了
寇凖墓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一里许。据记载,寇准死后,其棺材途径衡州、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
很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记得,三十年前,刘兰芳的《杨家将》系列风靡全国。在那个彩色电视都未普及的年代,评书这种娱乐节目,让人们了解到许多生动的前尘往事,在这部倍受赞誉的评书系列中,就有《寇老西儿》的故事。有趣的是,评书为什么将寇准叫做“寇老西儿”呢?众所周知“老西儿”是老百姓对山西人的爱称,写评书的可能将寇准当成山西人了,而刘兰芳在模仿寇老西儿的时候还特地用上了山西腔。不过,当我们翻开宋史查证后才发现,把寇准当成山西人着实是一种谬误。
正史记载,寇准是地地道道的华州人。宋朝时的华州在陕西省,所以,寇准可不是“老西儿”。其实,戏剧评书中的很多细节本来就经不住推敲,例如:“寇准背靴”这件事众所周知,是决定杨六郎能够重返战场和穆桂英挂帅的重要事件,然而,正史中根本没有相关描述,很明显这就是小说家们杜撰的结果。从古至今,老百姓们都对这种具有戏剧性的改编津津乐道,以至于以讹传讹。寇准生于名门望族,在十九岁的时候成为举人,下一步的打算是考中进士。当时的皇帝赵光义在钦点进士的时候偏爱年纪大的,所以,就有人给寇准出主意让他把岁数改大些。寇准是怎么回答的?“我诚信赶考,又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就是这样一个耿直的家伙,在未踏足仕途前,就已经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忠诚”的标杆。史籍中多次说起寇准耿直的个性,比如:皇上曾多次想让寇准担任宰相,但是,碍于他过于刚正不阿怕他无法胜任。在寇准当上宰相后,严守底线,嫉恶如仇,朝中奸佞坐卧不宁。从这就能看出,寇准不但当官有两把刷子,为官之道也是十分刚正。由于,寇准出色的能力,他很快便被皇帝册封为宰相,但是,寇准却从未拍过皇帝马屁。史籍记载,寇准某次找皇帝商量事情,二人一言不合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拍案而起,寇准拉着皇帝的龙袍不让他站起来,直到事情解决了这才离开。
寇准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倔强的职员,在与老板争论时毫不让步,直到老板认怂后才肯作罢。然而,职员得罪了老板最多引咎辞职,臣子得罪了皇帝则有掉脑袋的风险,由此可见,寇准不但性子倔强,胆子也很大。皇帝清楚寇准的脾气秉性,非但没有为难他,反倒将他与魏征相提并论,能够被皇帝看作魏征一般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个忠臣得到的最高荣誉了。其实,寇准的直肠子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在大殿上寇准时常当着皇帝的面与其他人据理力争,吵得脸红脖子粗有时连皇帝都没办法阻止。
某年,全国爆发旱灾,太宗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大伙都说这是“天数”糊弄太宗,只有耿直的寇准指出:“这是上天感召到人的过失,之所以会爆发旱灾是因为有官员知法犯法徇私舞弊。”太宗问寇准有什么证据。寇准答道:“祖吉与王淮二人都曾因为贪污受贿触犯刑律,祖吉的涉案金额不大,却被杀掉了,而王淮贪了几千万,就因为他是副宰相的弟弟,只是受了一顿杖责便草草了事,照常做官,这难道不是人的过失吗?”皇帝一听当即罢免了副宰相,然后,升了寇准的官。
虽说,寇准在朝堂上经常与人争吵,却并非每次都有皇帝站在他这一边。某日,寇准在大街上骑马,有个疯乞丐跑到寇准面前,跪在地上喊寇准为“万岁”。寇准一听,顿时大感不妙,回去就跟他老婆说:“我预感大事不好,你赶快将家里的事情收拾妥当。”当天,寇准的朝中政敌张逊听说了这件事,以寇准谋反为由参了寇准一本。寇准召来自己的好朋友温仲舒替自己作证,然后,与张逊在皇帝面前争论起来,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后来,甚至互相揭短,如泼妇骂街一般。太宗长大后就大为光火,当即将张逊贬为庶民,寇准则被降职成了青州知州。
事情过了一年后,太宗觉得寇准在这段时间里想必已经知错,回来后肯定不会再那么血气方刚了。寇准返京后被任命为副宰相,这时太宗患上了严重的脚病,不便于行走。在见到寇准后,先是让他看看自己的脚疾,然后责备道:“你怎么不早点回来呢!”其实,这不过是与寇准开个玩笑罢了,谁知道,寇准依然一副倔脾气,答道:“如果不是受到陛下召见,我不会来到京城的。”这句话差点把太宗气死,好个不知阿谀奉承的寇准。
因为一副倔脾气,寇准一生中被数次赶出京城,却因政治所需数次返京述职。若非寇准真有两把刷子,恐怕早被皇帝赶到边疆充军了。天圣元,寇凖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卧倒在床。此时,他以《病中诗》为题,赋诗一首:“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不久,寇凖就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皇帝,希望寇准能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但是,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最终,只得寄埋洛阳巩县。参考资料:『《宋史》、《寇准墓》、《寇准在雷州》、《寇老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