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幅画?你要先学会这几种构图思维

我们经常会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产品、服装等各种设计作品。

多看确实是提高我们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人,特别是没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萌新,他们评价一张作品的方式常常是主观感性的「卧槽牛逼666」。

如果不能根据客观规律去分析出一张作品的好坏,你就很难从别人的作品里汲取到养分。

在我个人的知识体系里,影响一张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永远是这个词:

构图

因此我也把它放在绘画知识体系金字塔的最底端。

因为它就像地基,如果你这一步没做好,无论其它方面做得再好,都无法绘制出好的作品。

谈及构图,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以下画面:

显然这并不是你们想要的答案,我也绝不会写这种「为了写教程强行解读作品」的牵强又唯心的东西。

此篇图文教程5000字+

配图100+

我尽可能详细地跟你们介绍构图常见的「思维方式」,旨在丰富你看待作品的角度,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不知其所以然的套路」。

在文章的最后我设置了一个「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希望能集合粉丝人数的优势整理出一份高质量的作品集,之后一起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有兴趣,请用至少2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这篇推文,或者先收藏起来有时间再看。

我相信不同行业的人都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绘画的主观处理

首先来看一张根据图片进行的创作,思考一下「绘画」区别于「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

阿努比斯的作品

如图所示,经过绘画的主观处理,让这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有了故事和主题:

「小女孩中午来到了神庙面前」

「神庙」、「小女孩」和「中午的直射光」都是原照片没有,作者主观加上去的。

所以区别照片和绘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主观

为了表达某个主题,你必需主观地处理画面。

而「构图思维」就是你解决表达障碍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清楚地解读到你想表达的主题。

常见的构图思维

我会从易到难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思维。

越往后越难,请大家结合图片反复观看,认真思考。


  • 线性指引

在场景中安排大量「隐藏的线」,让观众的视线无意识地顺着这些线的引导走向视觉中心,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注意观察上方猫耳被故意画成往后倾斜,与猫脸形成一条很明显的直线。但耳朵和后面的墙都是红色太过接近,为了强化这一线条,背景墙添加了一片绿色的叶子。

猫尾部向内弯曲和右边猫牙齿的指向,也是刻意而为之。


  • 图形对比

人们对于「异样感」的捕捉会异常敏感。

上图作品中,树木被刻意处理成「圆润」的形状,「方直」的城堡便显得最为独特。

同理,方形建筑周围的树木,被刻意处理成很规整的圆形。


  • 色彩衬托

常言道「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色彩衬托的方式。

将视觉中心的色相与环境作出区分,能有效地加强对比突出主题。


  • 动作引导

绿榴莲的作品

受人类生活环境的长期影响,「看、指、跑」等人为性质的动作,具有强烈的视觉流动暗示。

如上图所示,作者巧妙地利用人物与怪物之间的动作互动,形成三角区域紧紧地锁住了读者的观看区域。

兄弟们上!我妹纸被关在里面


  • 明暗衬托

这一点的说明很长也很烧脑,需要反复观看。我先说结论:

明暗衬托

是最有效的强调手段

著名摄影师薇薇安.迈尔的自拍照

首先这是一张自拍照,我们先带入作者当时拍摄这张作品的处境。

她反复调整站位后,选择了一个阳光刚好打在脸上的位置,这样最重要的人脸就被赋予了最强烈的对比。

脸部受光的部位,背景「刚刚好」是黑色的区域,很明显她调整过站位,避免受光的脸部与后面受光的建筑「粘连」产生混淆。

左边肩膀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远处一面受光的白色国旗,巧妙地破解了这种「粘连」。我们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肩膀的轮廓线。

只要斟酌她拍照时脑海里的构思模式,就能发现人物与背景的黑白对比都经过巧妙的安排,最终成就了这张优秀的摄影作品。

平时带着这种思维去看电影,你也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本杰明.巴顿奇事」让我彻底泪奔的一幕

很明显,导演这一镜头的主题是「母亲与儿子」,需要用一种幽暗的色调来烘托「死亡与宁静」的情绪,所以不能强行在角色脸上打光。

既然不能在角色上做文章,那就利用背景去衬托角色——导演拉开后面的窗帘,用白色的窗去衬托黑色的人物剪影,强调人物体态,成就了这经典的一幕。

再举个例子,很明显这一镜头主题是「弹钢琴的男孩」。不妨来脑洞一下拍摄现场。

黑色的「龙套A」一开始站在钢琴支架的位置,白色的「龙套B」一开始站在小男孩脸部的位置。他们分别弱化了「钢琴」和「男孩」。

于是导演马上叫停,重新安排群众演员的站位——给支架背景安排了白色服装的龙套,小男孩的脸部背景安排了黑色服装的龙套,主题「弹钢琴的男孩」一下子就被衬托出来了。

工具龙套人真TM好用

我们来看绘画中的具体运用。

John Park为「刺客信条」所绘制的设计图

请稍作停顿不要下滑,结合之前的例子,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红色区域在颜色的选择上

对「表达主题」产生了什么作用?

我通过PS转成黑白,再加上滤镜「木刻」功能,将原图转成只有纯黑和纯白两种颜色,能最直观地观察到他的构图思路。

这个人物最重要的设计点,在于「面具、佩刀、手上的护腕」。

很显然John Park深谙「明暗衬托」的重要性,利用「背景配色」使刻意安排的强对比合理化,无关的部位与背景进行「粘黏」,让人第一眼关注到设计要点。

为了对比,我将原图的背景配色进行了一些更改。

原有的「明暗衬托」关系遭到彻底破坏,无法第一时间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设计点,整张作品失去了重点。

好的构图能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设计重点

所以好的构图也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学会了这个思维模式,你再去看看他的其它作品。你会发现所有的设计点,都通过「明暗衬托」被精心放置在一个易于阅读的位置。

注意刀的背景刚好没有石柱

刀的受光位置背景是投影,而刀被遮挡的地方背景刚好受光

人物头部开了一个窗,投射进来的光线照亮了背景,人物被衬托出来

干!全都是套路!!!

再来看看其它大佬的作品。

Jaime Jones的作品

人物与机甲之间刚好扬起了风雪,人物被凸显出来。

萨金特的作品

说明······不想说······

你已经是个成熟的粉丝了

应该要学会自己分析了

以上这几个例子,是否让你茅塞顿开了呢?再次划重点:

明暗衬托

是最有效的强调手段


  • 节奏韵律

把这个放到最后,因为这是最难掌握和实际运用的一个。即便你知道原理,你也需要靠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你的感受力。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个概念设计大神:

Sparth

「光环5」艺术总监Sparth,常被称是世界上最会画概念草图和构图的概念设计大师,其作品也是众多从业者教科书般的学习对象。

他的每一张作品都能当成极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来欣赏,通过大小对比和凌厉干净的笔触,去营造画面的节奏韵律。

Sparth的练习作品

我尝试着去分析他上面这个练习的目的和思路,得出结论:他不是在练习画某一个特定的东西,他在练习安排画面节奏的能力。

你甚至看不出他具体在画什么,但是你会觉得每一个球体里都装满了东西充满细节,产生一种「细节很多很精致」的错觉。

这是通过「节奏韵律」的对比来实现的。

节奏韵律受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

疏密和点线面

我来举两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先说「疏密」

平均分布的鸟群毫无焦点可言。

中右侧的鸟群密度较大,形成了一个焦点。

整张图密度很大,右上角稀疏的地方成为了焦点。

再来看看优秀的建筑设计,去感受一下建筑的「疏密」节奏。

ZPZ的作品

先设计好疏密,再把精彩的结构放在「密」的焦点上。这也是「疏密」在作品上的运用。

当年「守望先锋」中大量特色鲜明的角色让人眼前一亮。同理所有角色在块面的处理上都非常重视疏密关系,将设计点(手、肩、头)放入切分区域更为密集的地方。

这种「疏密」的对比,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引导视线,增加细节量。

如果我们需要强调一个细节」,我们当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刻画」。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对其周边进行适当「留白」,以此来衬托出细节的存在

用这个视角去观察别人的服装穿搭,你就能知道「别起一半衣角」是为了「增加视觉上的细节量和节奏感」,而不再是「感觉这样更好看」。

服装材质的区别,视觉上也能产生一种对比。

我找服装资料找了两个钟的原因

祖贤姐姐真好看

死猪醒醒

我······我们再来说说点线面」:

我在某张作品中需要画到电线杆,于是去找了如图的参考。

我按照不同的等级画了三个版本:

  • Lv1:初学阶段的我只能画出的水平,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主观处理,用笔只会单一的粗线细线。

  • Lv2:当我学会「用线的轻重变化」,而且拥有「点」的意识后,电线杆感觉具有更多的细节。

  • Lv3:同时拥有「点线面」的意识,通过这些「大小对比」的节奏,电线杆既有体量又有更多细节,给人更精致的感觉。

学会这种观察方式,你再去看那些水彩作品,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他们能用简单的平涂营造出那么多细节生动的画面。

这里有份Lv5的电线杆了解一下。

再通俗一点,请判断以下两辆车那一辆更贵?

我相信你看第一眼心里就有了答案。这种视觉上对「造型」高级与否的直观认知,就是通过「点线面」的混合搭配产生的。

达芬奇曾经说过:「所有的美都源自比例之美」

我TM······好吧我还真说过

反正不是我说的

即便是最简单的点线面,只要比例优美,摆放疏密得当,也能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

Sparth 显然是玩弄节奏韵律的高手,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一些练习作品。

你看这个球,它又大又圆······

在面的切割中藏入一些点和线,便会精致感十足。细节感就是这样对比出来的,而不是靠一股脑儿堆细节。

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反正当时拼命寻找笔刷的我第一次看到Sparth的作品时,感受到一股全方位无死角的审美上的吊打,仿佛在说:

在场的各位都是垃圾

劳资不需要任何笔刷

玩弄点线面就可以碾压你们

所以绘画学习的重点,并不是一定要会画复杂的东西,而是你能够把最简单的东西,画的生动而丰富有趣。

这种对于「节奏韵律」控制力的提高

就是你设计能力进步的体现

佳作鉴赏

结合上面讲到的所有知识点,下面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张我极为喜欢的作品。

为了便于分析,用「木刻」滤镜转成纯黑白。

首先是最重要的「明暗衬托」。

画面被一道最强烈的明暗对比分为左右两边,重要的设计点都安排在这根中轴线附近。画面中无处不在的「线性指引」,最终均指向右上角那艘精心设计过的飞船。

左下方的小飞船,背景刚好被一束光覆盖,通过「明暗衬托」加强了飞船的存在感。

而飞船向前的动作形成一个「动作引导」,导向中轴线。

为了平衡画面的左重右轻,左方有个三角区域被照亮,平衡了画面。明暗切割后形成一个「线性指引」指向画面中心。

亮部的刻画精度远高于暗部,也是控制「节奏韵律」的体现。

直线造型的飞船背景都是曲线的建筑,形成了「图形对比」,加强主题。

飞船最黑的部分,其背景建筑又刚刚好被照亮,屡试不爽的「明暗衬托」。

现在再来看这张作品,画面的主题很明显是上面那艘「精心设计过的飞船」。

为了强调这个主题,Sparth综合运用了多种构图方式,最终都为他想表达的主题服务。

在我眼里

构图就是一种交互设计

你需要引导读者无意识地看到你的主题


以上就是这期「构图」专题的所有知识点。

如果你能够条理清晰地分析出上述作品综合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你也能轻松地分析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并从中汲取养分为自己所用。

篇幅原因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以后大家能够多加思考,举一反三。

在学画画之前

你必需先学会看,然后再去多看

这能让你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来自于前期经常研究笔刷色彩光影质感忽视构图导致只会临摹一旦原创就一塌糊涂的某猪的肺腑之言

优秀作品征集分享

通过这篇推文,相信大家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知道如果去鉴赏一个作品是否优秀。

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知道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万千作品中极小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借助大家人数的力量,一起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作品图包。

具体要求如下:

  •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摄影、建筑、产品、服装、电影截图等等。

  • 数量最多只能10张宁缺毋滥,我想保证「每个作品都经过精心筛选」的质量。

  • 为了便于整理,请严格按照「作品类型+作者/作品名称」的格式命名。方便我顺藤摸瓜去挖掘更多优秀的作品。

别放这种「莫奈就是牛逼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好看」的作品。如果你有信心说服我,随时欢迎后台讨论,我愿意学习接受新的观点。具体可以参考我对Sparth作品的分析。

作品命名方式如图所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