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女子最幽怨的一首诗,只有20字,读罢心痛不已

樱之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公众号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今天我们要来赏读的是李白的一首五言通灵小品(通于神灵。汉 班固 《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2.善于应变;不拘泥。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赵仙姑 。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3.消息来得快;来源广。《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 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綫索却自通灵。”4.灵验。《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説来句句尽通灵。”5.灵敏。茅盾 《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一首五言绝句,题目叫作《怨情》。诗云:“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虽然是“谪仙人”,诗风向来浪漫挥洒,天纵不群((1).不平凡,高出于同辈。《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羣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三:“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羣。”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还有这潇洒不羣的人,转教我自恨,见闻不广,轻量天下士了。”(2).不合群。《楚辞·离骚》:“鷙鸟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后汉书·崔骃传》:“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羣。”《南史·齐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但情诗、情词写来却是另有一番蕴藉风味。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实在是太过精彩。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且它在用韵上非常独特。

说到这首诗就让我想起来前一段诗词大会之后,有所谓“自留地诗人”言之凿凿说:“千古绝句,未有平起不入韵者。”信誓旦旦并如此自负狂妄,看来是不知道李白的这首《怨情》诗。李白的这首《怨情》就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且是“平起不入韵”的典型。“深坐颦蛾眉”的“眉”,“不知心恨谁”的“谁”,这在“平水韵”中属于“上平四支韵”(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陲魑锤缡璃羸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椅[音漪,木名])。而“美人卷珠帘”的“帘”,这也是平起,但是“帘”这个韵脚字,在“平水韵”中却属于“下平十四盐”(盐檐廉帘嫌严占[占卜]髯谦奁纤签瞻蟾炎添兼缣沾尖潜阎镰黏淹钳甜恬拈砭詹蒹歼黔钤佥觇崦渐鹣腌襜阉)。下平的“十四盐”和“四支韵”既不属于邻韵,也不可以通押,隔得很远很远。所以,李白的这首《怨情》是一首典型的“平起不入韵”的五言绝句。当然,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夫子也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真正的诗仙如李白高蹈者的境界,又岂是“蜩与学鸠”(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的叽叽喳喳所能窥探的呢?

“之二虫又何知”,不谈也罢。还是来看这首唯美的五言绝句吧,“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首先这个“美人”就不能平常视之,“美人”和我们今天称呼“美女”那不是一回事,当然美人首先要很美。但是像在中国古代韵文文学里头,比如《离骚》,就有著名的“香草美人”之喻,那指的是贤臣明君;而《诗经》里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则是指的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其实象征了最美好的生命状态。所以在古诗词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人”一词其实寄予了在时间长河里对生命最美好的期望。    “美人卷珠帘”,说明这是一个闺中品行俱佳的女子。“卷珠帘”是一个动作,但紧接着却说“深坐颦蛾眉”,既然卷起珠帘又坐下,怎么能说是“深坐”呢?一个“深”字用得既貌似突兀,细想又精彩之极。首先这是一个品貌俱佳的闺中女子,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所以这个“卷珠帘”的美人,首先应该是深闺独坐,所以一个“深”字,首先可以看出这个美人是深闺独坐,深院独坐。“深”还有时间长久的意思。从“卷珠帘”到久久地独坐,这不是更能看出她在时间深处的怅惘与愁思吗?在“深坐”的背景下,“颦蛾眉”就显得非常的精彩。“颦”是“蹙眉”的动作,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细节,一个“颦”字体现了李白极细腻的笔触。

当然,一句“深坐颦蛾眉”,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叫“颦颦”的女子来。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宝、黛初次相逢,宝玉便问黛玉尊名,黛玉告诉他之后,又问表字,黛玉答:“无字”。宝玉便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然后探春就追问:“何出?”宝玉就一番议论,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请注意,他说的是“岂不两妙”。之后“颦颦”、“颦儿”就成了林黛玉的专有称呼了。不仅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都这么称呼她,甚至曹雪芹自己也这么称呼她。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黛玉因误解宝玉,独自一人在花荫下哭泣。作者曹雪芹便亲自出面,赋诗一首云:“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可见书里书外,“颦儿”都是黛玉最好的名字。

当然林黛玉的命运寄人篱下,且要“以泪还情”,所以终日愁眉紧锁,楚楚可怜,这当然是“颦”字一妙。可是,宝玉却说的是“岂不两妙”嘛,那么还有一妙在哪儿呢?其实在我看来,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远不止两妙,简直就是“四个土地庙”妙、妙、妙、妙,至少有四妙。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一妙,就是点出了黛玉之美,《红楼梦》里形容黛玉的外貌最有名的一段描写,是说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所以“颦”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呀!而它最早就是形容“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庄子·天运》记载,说“西施病心而矉pín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就是著名的“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出处。西施“捧心而颦”,人人倍觉其美;而东施,“东施效颦”,人人则倍觉其丑。所以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叫“颦颦”,都能叫“颦儿”的。在时间之河的两头,大概只有前面的西施,后面的黛玉,中间呢还有李白那个“深坐颦蛾眉”的女子,才可以当得起这个“颦”字吧。所以“颦”字一妙在见其美。

“颦”字第二妙呢,则见其苦。西施之所以“捧心而颦,病心而颦”,其实她是有心绞痛的疾病。而黛玉呢,体弱多病自不待言。“病如西子胜三分”,连她自己都说,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也不见效,所以“颦”字二妙则为情节伏笔。“颦颦”的第三妙呢,则见其悲,则是为命运伏笔。众人眼中的黛玉,表面上总是愁眉紧锁,泪下涟涟。世人便以为她是寄人篱下,做楚楚可怜之状。其实黛玉蹙眉落泪,是为了“以泪还情”,是“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命运相连。所以《脂砚斋》批语说,“黛玉泪因宝玉,而宝玉赠曰颦颦,初见时亦定盟矣”。

当然,宝玉为黛玉取名“颦颦”,除了有见黛玉其美、其苦、其命运之悲的妙处,其实还有一个妙处,即当宝玉取完“颦颦”二字,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于此又是一妙,不仅能见出黛玉的其美、其苦、其悲,还能看出宝玉的蔑视权贵,不同流俗的性格。所以一个“颦儿”,一个“颦”字,“颦颦”两字即使得宝玉与黛玉这两大主人公,人物形象立刻鲜明丰富起来。所以一个“颦”字能有这么大的作用,更何况李白诗中“深坐颦蛾眉”的美人呢。所以“深坐”与“颦蛾眉”的细节描写,其实已经决定了一切,连幽怨的时光都仿佛停在了“深坐”与“颦蛾眉”的那一刻。

但接下来却是更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又和颦儿是何其的相似啊!念太深,情太深,“一片痴心画不成”(出自唐朝高蟾《金陵春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不知不觉便流下了相思泪。所以一个“泪痕湿”的“湿”字,说明是情不自禁,说明是暗暗地流泪。“不知心恨谁”,一个“恨”字,终于点题点到了《怨情》的题目,明明是思念,明明是爱,却偏偏要用一个“恨”字。《唐诗训解》里说:“'不知恨谁\\'一句最妙。”那么这个“恨”字又妙在哪儿呢?又有几个“土地庙”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像宝玉所说的,要有两妙。

第一,用“恨”字点出了《怨情》的题目,“怨恨怨恨”,由怨而恨,是程度的叠加。你看,即使晏殊晏同叔的《蝶恋花》,说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之前也还是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埋怨,甚至不仅要怨远方的人,甚至要怨到“斜光到晓,天涯共见”的明月了。所以严羽严沧浪说,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严羽《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使人无处下口通问,如此幽深!)“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仿佛全已说出,真是却又有无数说不出的内容。

第二妙则在一个“恨”字。可见“深坐”、可见“泪痕”、可见“颦蛾眉”的美人相思已不自知。我们刚才说到由怨而恨,是程度的叠加,是程度的加深,到了一定程度也就到了一定的境界。后人评说太白此句,说“恨至不可解处,即己亦不自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神韵绝人,不在笔墨。毛衣儒曰:恨至不可解处,即己亦不自知。),就是说这位相思的女子,一倾完全将自己的生命,身心沉浸在这段爱情之中,浑然不自知,全然不能挣脱,这才是最精彩的情诗啊!因为爱情,爱情的本质就是让人轻易地沦陷,从而消失了自我,眼中心中念念皆在,只有那个日思夜想的人。越是恨越是爱,当一点恨都没有的时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大概就是爱寿终正寝的时候。

所以李白此诗之所以精妙,是他精准地捕捉到了恋爱中的女子由神态、形态而心态的典型形象。只有深爱过的人,只有在爱情中彻底沦陷过的人,才能这么精准凝练地只用五言二十个字,就写透了爱与恨,写透了那颗心心念念、一往情深的心。真是“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爱情既是一种纯洁的信仰,又是一片滚滚的红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