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听雨
听雨和观月是一样的,都是古人写给思念的小令,用千年的相思作为注解。
古人常是伤春悲秋的。这两个容易伤感的季节,会把人们内嵌的忧伤基因激活。春的绚烂,终要面对百花落尽的虚无。秋的萧瑟,也将把冬季的酷寒作为自己的归宿。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把过去的美好化成了离歌,流淌在所有思人的心中。
而夏天,是相对舒适和通达的。“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日小院的清幽静美被宋代的苏舜钦用寥寥数语细腻写意。
此时,听着窗外起起落落的雨滴声,好像心也如清凉纯粹的空气得到润泽。不舍得睡去,不舍得离开这难得的雨,不舍得与这无眠说再见。
听雨是一种兴致,也是一种抒情。在古人的眼里,这雨是牵动人心的情丝,千头万绪的离愁都被藏在这从宇宙顶上不由分说落下的雨中。兵荒马乱的颠沛流离、也许永不相见的焦虑、独处他乡的孤独寂寞、一介书生无法改变的种种现实昏暗、无处安放的种种想念,只好托着这无边无际的雨,期盼那个心中的她或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想到。
最早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不能体会其中滋味的,那是因为太年少。记得词中这样写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在少年得意、锋芒毕露的时候,总觉得人生的日暮离自己是遥远的。其实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是擦身而过的过客,真正留下的仅仅是你自己罢了。人内心的充实与成熟,是要在岁月中慢慢沉淀的,没有丝毫捷径可言。
夏天的雨是通透舒畅的,是有着大自然的伟岸和悲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被抛在世、向死而生”,是西方宗教式的预言。而中国式的悲伤,恐怕只能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来长啸。
想起老宅青石板上被雨滴年久打出的小酒窝,想起年少时追逐戏水的快乐,想起求学时雷雨中行进的勇敢,想起某个雨夜挚友的离别……其实苦痛的两边,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与寂寥。人,终将遇见悲欢离合,遇见幸福与痛苦,也终将会在某一天得到释然。
也许所有的疑问,都在这个静谧的夏夜里找到了答案。
但愿心入清凉境,夏夜听雨我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