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清明》赏析
诗文赏析
孙永《清明》赏析
文/墨吟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从这一天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充沛,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而清明成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则与寒食节相联系。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甚雨,谓之寒食。”又《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按此推算,寒食与清明或相差一天,或为同一天。
相传寒食节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每年这一天全国禁火寒食,举行祭祀活动。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寒食节和清明节融为一体,在扫墓以缅怀先人的同时,也举行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活动。至于寒食,渐渐为人们所淡忘,就连《左传》和《史记》也没有关于寒食的记载,如今谁还会在这一天只吃冷菜冷饭而不进行烹饪呢?
与清明节相联系的还有上巳节。上巳节活动当以王羲之、谢安等人兰亭修禊最著名,更以王羲之所作、所书《兰亭序》而闻名于世。但也仅此而已,此后上巳节活动也就融入到清明节之中了。现在有人要将上巳节定为中国女儿节,或许可以使这个节日焕发青春吧。
明·李同芳《春词》云:“常年二月已清明,今年清明三月中。”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重合,曾在1973年出现过,已经四十八年过去了。
哈,说了这么多,有点跑题了。好,我们来赏析孙永的《清明》:
每年每遇清明节,把酒寻花特地忙。
今日江头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炉香。
温庭筠的《清明日》写清明踏青,心情喜悦。孙永的《清明》则写清明扫墓,心情凝重。这首诗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每年清明节前夕,就会勾起对亡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忙着做扫墓前的准备工作,除了鲜花之外,还要准备冥币、锡箔、香火以及亡者生前爱吃的水果、酒菜等各种祭品,还要对坟墓进行整修、培土、除草、栽树。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即使身体衰弱有病,也要抱病起程,到江边坐船前往墓地,在墓主的牌位前跪拜焚香,点燃冥币、锡箔,为亡者祈福,也祈求神灵保佑下辈。
孙永在宋代算不上很著名的诗人,但他在《清明》诗中所叙述的祭祀仪式,却很有代表性地表达了所有扫墓人的感受和愿望,至今基本不变。
然而我想,清明祭祀仪式以及殡葬方式是不是也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移风易俗呢?是不是也应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进行改革呢?现在墓地价格飞涨,甚至超过当地最高房价;据说上海可供殡葬的五千亩土地已用去了四千余亩……这难道是逝者的愿望吗?上海提倡骨灰海葬已经二十余年,但响应者不及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一。火葬本是一大进步,结果反而闹得比土葬更加奢靡了,何以殡葬改革如此举步维艰呢?还有祭祀,什么时候可以让鲜花和纸鹤完全替代冥币和锡箔呢?难道逝者在天国依然想着钱、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