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高考临近,“减压”的鸡汤来了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高考临近,“减压”的鸡汤来了
作者:詹大年
高考临近,说几句“减压”的话,算是高考的鸡汤吧。
我对家长说——做父母,别只做家长
有个这样的家庭:妈妈是老师,儿子是学霸。五一长假期间,学霸儿子突然宣布“不参加高考了”——并且说到做到:霸占妈妈的手机没日没夜玩游戏。当老师的妈妈急得“整日以泪洗面”。为什么学霸儿子突然变得不可理喻?原因在哪里?原来是妈妈把儿子的五一长假时间都全部排成了学习的空间,还说“你看邻居孩子的学习抓得多紧!”
这个孩子受不了了。因为,在他的生活了缺少了妈妈的角色,只剩下一个冰冷的家长。任何一个家庭,当“父母”角色缺位的时候,家庭的功能也就缺失了。也就是说,在孩子需要家庭的某个时刻,这个家庭其实不存在。家,不是一个港湾,而是一座冰山。
“父母”这个角色,功能与“家长”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应该是对孩子的关爱与保护。“管学习”特别是“只管学习”其实是家长干的事。
我对学生说——高考是个有限游戏,学习是个无限游戏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写过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卡斯所说的“游戏”泛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有限游戏”是以决胜负为边界的。一旦胜负决出,游戏便结束了。“无限游戏”的目的是延续游戏,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参与者各得其所,无输赢,有发展。“寻找边界”就是无限游戏的边界。比如学习、比如婚姻……在寻找边界中品尝酸甜苦辣。玩下去了,便收获了丰满人生,收获了智慧。
高考,是个有限游戏。
游戏的赢家,从来不是玩游戏的人,而是游戏的设局者。为了在游戏中赢得更多的利益,设局者会不择手段地夸大游戏的价值。这,对于设局者来说,没有错。
高考是个产业,名师啦、名校啦、学区房啦、银行啦、JDP啦统统都在这个产业链中。
考分,是撬动地球的支点。
游戏规则是设局者制定的。谁想玩,谁进局;谁在局,谁遵守。至于参与者你怎么看,怎么玩,那是你的事。
你可以相信“一考定终身”,你也可以相信高考“选拔人才”,也可以说“高考是别人设的一个局”。
我要说的是:高考是一场戏,你想扮演什么角色,由你的心态决定。
高考后,是跳楼的旺季。为什么?因为孩儿们把高考当成有限游戏玩了。在他们眼里,高考就是高考,与学习没有半毛钱关系。
高考,应该是无限游戏中的有限游戏。高考,只意味着学习的某种方式、某个阶段的结束。高考之后,另一种更有趣、更多元、更个性、更自我的学习可以马上开始——与你有没有考上大学无关。
参与玩游戏的人基本上没有谁会质疑游戏设局的目的性,没有谁会怀疑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也没有谁会怀疑自己的智商,但多会怀疑自己的运气。为游戏着迷的人,大多会死是游戏里。
其实,上学也好,读书也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本来就与高考无关。
我对老师说——高考是个偶然,生活才是必然
高考也好、工作也好,都只是生活的过程。过程是个偶然,生活才是必然。有些拿高考发财人为了把别人的偶然弄成自己的必然,就一定会把别人的偶然说成别人的必然。这其实是故意把逻辑搞混乱来骗人。不过,很多人还真的相信。比如,某个孩子在某所学校考上了清北,学校就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了,于是很多人趋之若鹜。把偶然当必然,结果其实只是个偶然。但家长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受骗了,而相反却怪孩子不努力。
很多在别人面前吹如何考清北的人,其实他自己就没有考上清北。
很多在别人面前吹如何把学生送进清北的人,其实他就没有把自家的孩子送进清北。
——我无意与人作对,我想说的是,在生活的长河中,高考是个偶然。
高考是个游戏问题,应试是个技术问题。所有的焦虑,都不值得。所有的焦虑都可能变成焦虑的悲剧或者焦虑的故事。
我们是老师,应该跟学生讲一讲这些简单的逻辑。
——一个不会逻辑思考的人,不管他考入哪所学校,将来的生活一定是无趣的,或者是痛苦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