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三年、373分,考上中国传媒大学!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吧:
本科学校:三峡大学(入校时是二本,后来升为一本)
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报考专业:中国传媒大学 MFA 04方向 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
所以我是个典型的三跨考生了,而且跨的还挺远的。
况且我是个爱玩的人,又容易分心...
那么,来说说我的成绩吧:
初试总分:373
政治:69 英语二:77 艺术基础:117 艺术综合:110
复试总成绩:85.65
复试笔试:83 复试口语:88.5 复试面试:87.2
总成绩:79.02 拟录取
其实我感觉我和“3”这个数字挺有缘,三跨、三年、373、三大(我本科学校的简称)...
相信和每一个下决心考中传的人一样,中传对我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梦想(就像是小时候家里的亲戚长辈问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而你的回答是“当科学家”或是“考上清华北大”一样)。
高中时期没开窍,高考也不太理想,于是考到了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这样读了五年的医学。
起初对大学的专业没什么概念,便听从家里建议选了临床医学,但是后来接触到的课程并不能让我提起兴趣:解剖、小白鼠、标本、实验...这些关键词伴随了我五年的本科生活。
于是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打算想考中传了,(当时可能只是为了逃避医学生的苦逼生活的一个借口罢了)。期间也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课余活动,总之就是不务正业。
第一次考研
直到大五那年,我第一次正式准备考研。当时我还在北京西边某医院实习,于是逃了实习来报了老赵的MFA长期班和押题班。
不得不说,理科思维转文科思维的过程真的要命...
毫无逻辑可言的人名、臭长臭长的作品名以及读了好几遍都不知道是什么鬼的设计篇名词解释...
举个栗子:从最简单的古希腊戏剧家“三悲一喜”(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和阿里斯托芬)到俄国民族乐派的“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鲍罗廷、居伊),再到总让人记混的那些作品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等等...)
刚刚接触到这些的身为医学生的我内心是崩溃的(我当时宁愿回去看看那些令人作呕病理标本)
好在老赵讲课风趣幽默,各种影视音乐资料与讲解相结合,还有各种速记方法(“深藏三性哲诗神,反复用心终不朽”等)和华丽绚烂小标题写作法以及老赵自创名言锦句(“困了就拿个小针扎自己”)等等,让长期班这十几天过的还挺轻松愉悦的。
不过,所有内容还是需要自己用心去背去记。
当时第一次认真的学英语、政治,但是基础不太好的我玩性比较大而且又容易分心,以致于艺术综合没背好(好像只有80多分?),第一考研失败了...
第二次考研
当时也没太把考研失败当回事,心想着没考上就再来一次呗,于是去北京找了个工作,打算边工作边准备考研(事实证明这样很难)。
每天8点半出门,晚上经常10点多才能回家(而且经常那时候还没吃饭),每天基本上都一两点才睡觉,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周末了,偶尔还得加加班。就算不加班,拿书看个半天,然后再工作一周以后,上周看的背的内容全忘干净了...
而且我第二年心态没摆正,觉得随便复习一年以后总会比上次考得好很多。于是我基本上很少看公共课,大多数时间在看艺术综合。结果第二年政治考了49,艺术综合也才90多一点...第二次考研又失败了。(这次我觉得是学习时间太少了)
所以说,心态一定要摆正!
第三次考研
第二次考研失败以后,老实说,压力挺大的。一方面是同学朋友该考上的都考上了,另一方面是家里希望我能找个稳定的工作先养活自己(毕竟年纪大了...)。
以致于第三次考研期间经常失眠,头发也掉很多...(怕是快秃了吧...)
不过,考虑到不太想找家里要钱,我决定还是先找了个工作,顺便积累了一些作品。然后一直工作到6月底,回家专心备考。
这第三次考研我决定还是要全面准备,摆正心态,认真对待。
首先是公共课。
政治:
总结前两年的经验,我把政治题刷了好几遍,然后把那些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提炼考点,着重背诵自己知识薄弱点。
当时把政治辅导书自己看了很多遍,自己归纳整本书的知识框架体系,并且将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罗列出来。比如:马原的那些方法论有哪些?具体是什么意思?怎样运用?等等;史纲提炼时间线并且跟毛概紧密结合学习;思修就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大块,记住大体框架内容就行。
刚开始看的时候虽然很头痛,但没办法,只有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背书路线才行。
时政方面,我前两年不怎么注意时政,后来发现这东西还是挺重要的。
要是能记在一个本子上最好,没有也不要紧,因为最后11月、12月的时候各种时政总结资料都来了,随便一搜就很多。
在11月下旬开始(最迟12月),一定要开始背点东西了!什么方法论啊、时间轴啊、重要会议和事件啊、思修法基的框架这些,不然等到考前再被就会崩溃的...
英语:
英语我报了考虫的英语,我个人感觉考虫的英语还是很棒的!建议尽早报名!原因如下:一是价格便宜,相对某些辅导机构动辄上千的价格,几百块的考虫真的性价比很高了(而且送很多东西);
二是课程的持续性,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有直播课,两个小时,而且可以实时提问老师;
三是课程的系统性,从单词到语法,从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到大小作文以及翻译、新题型,每个版块都有详细的讲解和训练;
四是可以无限回放,如果错过直播课可以在稍晚时候或者第二天看课程回放,而且移动端支持多倍速回放,很是效率!
考虫英语给我最深刻印象的就是V姐(Vivian)的词汇语法课和彦祖(石雷鹏)的写作翻译课了。V姐的伦敦腔超级带感,可以让耳朵怀孕的那种(虽然我是男生),彦祖的写作小模板简直绝了,我之前写作文都不知道怎么写那么多字,而单纯的背模板又太过痛苦,但听了石彦祖的课以后顿时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不吹不擂,真的超级有用)。虽然其他老师讲的也挺好的,但是我自己时间有限没能听完那么多课(所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早点报系统班跟直播课,收获会很大!)。
接着是专业课:
紧跟老赵三年...(到后来老赵的客服小姐姐都说“你这个ID很眼熟啊”,然后给我打了折上折...心酸中带着一丝窃喜)虽然我也蹭过一航的课,呃....只能说各有优点吧。(一入赵家坑,终为赵家魂)不得不说,老赵的确挺良心的,资料每年都在重新修改、排版(不要说有错别字,那是让你上课提神用的),最主要的是各种速记方法真的Amazing!!!因为到考场上能想起几个字的口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说实话,到考场上我也就只能想起那些口诀了)
名词解释:
艺术基础名词解释还是挺少的,而且有逻辑性,相对来说好背,每年大家艺术基础的分数都挺高的。只要背了老赵的口诀基本上都没问题,so easy!
艺术综合的名词解释就....太!蛋!疼!了!!!!
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美术、电视、电影、设计八大篇章,每一个章节都那么多名词解释!!!!不过相对来说,舞蹈、美术、电视篇的相对好背(内容不是很多),音乐、戏剧也还OK,电影就比较难背了(对我而言),超多作品名和电影导演名,还得记故事梗概...戏曲老赵讲的挺好的,很细致,上课能听懂就没问题了,听不懂的话就放弃吧,反正基本上也不怎么考(万一考到了就瞎编)。设计篇,我只能说我放弃了...(里面说的不是人话)(要是你强迫症的话就都背了吧,要是能记下来的话我只想说你真的很牛X了)
大题:
华丽绚烂小标题写作法登场~(嗯,就这样,言简意赅)
押题班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报,都是讲的大题的素材。简而言之,大题就是个小论文,考研必须要有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吧,不论是思路、结构还是整个排版,都是很重要的评分因素。
初试总结:
专业课我考的一般,而且三年分数基本上都差不多(艺术综合除外)。艺术基础好拿分而且也简单,艺术综合我个人感觉很压分,这个如果本科是相近的专业应该挺有优势的,因为艺术综合常常会结合各种综艺、影视来让你分析,我大学五年就没看过多少综艺和电影...(因为天天看标本...)
公共课的话,我只想说一句话:公共课很重要!!!!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样跨专业的人,然后这种思维方式改不过来,艺术综合很难拿高分。因此,公共课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了。MFA考的是英语二,两个字:简单!!!真的很简单,以致于考完英语二以后出考场听到大家都说“有一种要拿满分的感觉”。我第二年失败就是政治分数太低!!!因此,一定要重视公共课!!!
关于复试
初试过了以后,我感觉我这个分数应该进复试没问题就赶紧报了复试的辅导班,当然还是赵家班啦~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另外又报了一个复试辅导班。(心虚)
复试分为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测试(小语种的考自己报考的语种)
专业笔试基本上考的就是本专业前沿热点内容,按照老赵的方法基本都没问题。
英语只占比10%,影响不大。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专业面试了!
专业面试包括:自我介绍、作品展示、抽题环节和英语口语
自我介绍大概在一分半左右吧,最长别超过两分钟。这个部分我之前还没多大重视,每次模拟都是现场编,后来发现还是有必要认真准备一下。因为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通常在10分钟左右)导师通过你的自我介绍可以很快了解你这个人,如果随意自我介绍的话很容易逻辑混乱给导师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尽量突出优点,并体现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作品展示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准备。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制作作品集,而且一定要对自己的作品充分熟悉,清楚每一个环节。作品一定要是自己制作或者参与制作的,千万不要把别人的作品说成是自己的作品,不然很可能导师问你问题答不上来(据说有人就是因为答不上被淘汰的,而且还是高分)
抽题环节,说实话这个挺意外的。模拟面试的时候都是看完作品,然后问完关于作品的问题后开始抽题,结果实际面试的时候,导师就安静的看了20秒就开始让我抽题了...(整个人都凌乱了...)不过题目基本上都是前沿热点,和笔试一样准备。
英语口语,这个好像每年情况不太一样,不过大体就是有位老师问你一些问题,比如一个英文的自我介绍,谈谈爱好,谈谈你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看法之类的,只要别紧张,敢开口说话,老师还是挺仁慈的。除了口语,还有单独的听力测试,这个是大家一起听一段听力(据说是六级听力原文)。
最后我想说
等待的过程是最煎熬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好在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盼到好结果的到来。
这三年的经历,在别人看来,是我一次次的失败,好像被人忘记了一样。但是,如果要考上研就必须去面对这种孤独感。如果你像我一样是爱贪玩,又容易分心的人,那么就要做好多次考研的准备了。
在我看来,所有的失败,所有的孤单,所有漫长的等待,都是我人生宝贵的经历。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学会成长,学会能在这个纷扰喧闹的世界中静得下来,学会看待问题不偏执一面,学会少说多做,最终强大了自己。从不学无术的大学生,到现在熟练运用各种软件,看待问题理性冷静分析,处理问题独当一面的自己,感谢这三年来的沉沦。
所有沉沦,都是成功时最响亮的回声。
就像弹簧一样,沉的越低,跳的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