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85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连载 原著: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70)
踮脚补肾闭目养肝,摇头晃脑醒神防病
上次有个博友提醒我,说我一直注意介绍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是一个大优势,因为但凡有毒或是某些药性峻猛的药方,弄不好会有副作用。
这也是,尤其是我在介绍治疗风湿骨痛方的时候,明明知道有些治疗效果很好,但因为里面含有有毒成分,还是全部排除掉了,而且在介绍治疗其它疾病的方子时,也一直十分注意这一点。但在中医里,也有一个以毒攻毒的概念,所以奶奶说,有些毒药用得好,不但可以治大病,还治得比较快,比较彻底。只是用药时,最好有中医师亲自掌控,不然,真出个啥事儿,是得不尝失的。所以,凡是有毒的方子,切不可随意自己操作。
在上次介绍那个肺热方的时候,其中有一味葶苈子,有个博友说这个葶苈子是破肺气的,容易引起病人气喘,感谢这位中医博友的提示。也希望使用此方的博友在用之前,注意加以考虑。
我曾经说过,曾氏调养堂在安全方面,做得一直非常好,常以食疗方和单方为主,我以后会更加注意这一点。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安全有效,又不用服药的小保健方,希望能够在大家的日常保健中,起到一些作用。闭目、踮脚和叩首可以让我们避免颈椎酸疼等疾病的发生。
冬天里,补肾的广告一直比较多,当然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补肾,和那个狭隘的补肾以提高男性功能,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肾为人的先天之本,主水、主骨、主生殖、主血压,可见其重要性了,肾好就会骨头好,肾好就会精神好,肾好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许多人也知道冬天是补肾的好季节,但补肾是不是非得服药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一些按摩方法、武术锻炼的方法可以补肾外,还有一些日常很容易做到的方法,也可以补肾养肝。象经常踮脚就可以补肾,经常闭目就可以养肝养神,摇头晃脑就可以健颈提精神。
先说踮脚补肾法。踮脚尖是一项有氧运动,不仅能够促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还有保护心血管、锻炼小腿肌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天,很少有户外活动的人,更可以采用此法,方便在家健身。
先看踮起脚尖走路法:踮起脚尖,每次走30到150步,由少到多地慢慢适应,稍稍休息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重复几次,速度可以自我调节控制,初始练习者可扶墙或是扶物,熟练后就可以不借助外物了。
男性踮起脚尖小解,可起到强肾的作用,女性坐蹲时,也可以将第一、第二脚趾用力着地,踮一踮,可以起到补肾利尿的作用。曾经有一个尿失禁的女士,用此法治好了自己的尿失禁。
闭目养神可护眼。古人云“目宜常闭,珠宜常转,眼宜常眨”,因为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肝好就会血旺,而过度用眼,则会伤肝伤神,都是这个道理。我们每天一醒过来,就开始用眼了,尤其是现代人,一坐到电脑前、电视机前,就会目不转睛地,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中间不间断的人很多,这样眼睛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会伤肝。肝伤则目昏,近视呀、眼睛干涩呀、迎风流泪呀,都会发生。不科学用眼,还会带来后颈痛、颈椎颈肩部酸痛等,有人的颈肩部常常酸胀难受,象什么捆住了似的,这就是伤肝之后导致的经络受限,有人认为此为颈椎病,其实有时是用眼不科学造成的。不是每一个人的颈椎酸痛,都是椎病啊。凡是有这种酸痛的患者,只要在肩部适当部位拔罐,拔出水泡,疼痛症状就可以明显好转。
迎风流泪是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致。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点一些眼药水来护眼,但这些眼病靠点眼药,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
护眼单靠眼药水是靠不住的,只有好习惯才最可靠,一是在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电视、看电脑时,不要忘记保护眼睛,每次不要超过40分钟,每隔40分钟就可以闭目养神一会儿,哪怕是半分钟也比点眼药水强;二是常眨眼,就是在休息的时候,闭目之前,眨一眨眼,使自己眼里的自然分泌物,来对整个眼睛进行滋润,这比眼药更好;三是转动眼珠,这个对于预防近视眼尤其有效。多转动眼珠,不但可以防治近视和远视,还可以使双目有神、眼睛“放电”呢,你看那些青春靓丽的人,都有一双美目,就是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叫做“美目盼兮”,古人都知道这个美目可传情啊。
有一种闭目降气法,对于养眼养肝大为有益,具体的作法是:将食指轻压在眼睑上,微揉眼珠,然后再按揉眼周,或是直接闭目之后,排除杂念,静养一会儿。然后张开眼,眨动眼皮十几下,再转动眼珠五十下。你只要每天坚持下来,就会养成习惯,这样就有可能会远离近视眼,也可以练出炯炯有神的双目。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除颈部肌肉的疲劳,让头脑保持清醒。我们可以发现,少儿多动,而这些活动,可以让小儿的气血通畅,提高身体的活力。其实对于成年人,若是看电视或是伏案时间过久,也可以通过活动活动身体和筋骨,来达到健身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在看电视的间隙、学习的间隙或是电脑前工作时间太长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颈部、前仰、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或是双手压下耳叶,盖住耳孔,用两个大拇指叩击后脑勺(此谓击天鼓),能解除颈部肌肉的疲劳,同时能够避免长期疲劳造成耳鸣和头晕头痛。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71)
冬季更要防“内火”,五行相生相克很科学
博友“春花秋月”留言说:“你好!我想向奶奶请教一个问题:我的脾气不好,总喜欢生气发火,而且感觉自己的胃火重,肝火旺,不知道这些是否与我的脾气不好有关系?”
奶奶说,无论是肝火、胃火还是心火过旺都不好,这三火都是内火,冬季更要防内火过旺,内火过旺不但对身体不利,还会表现出许多的病态,象便秘、高血压、高血糖都与内火过旺有关。还有眼睛红痛发涩,头晕头痛等,也多由内火过旺引起。
肝火过旺的人,常头晕头痛、眼睛干涩、耳鸣重听、口干口苦、两肋胀痛、食欲不振、爱发脾气等。而且肝虚常常会引起早生白发,发枯,眼睛涩痛,所以养肝调肝,就是养发养眼。肝主火、主血,肾主水、主气,所以好的肝脏和肾脏,对于人来说十分重要。若是发生了肝火过旺,除了食疗调节以外,保持开朗的性格,稳定的情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缓解肝火过旺大有好处。肝火旺的人,少吃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少饮酒,少吃动物脂肪,多吃粗粮,多吃发酵食物。平时可以煎点儿百合汤喝。
胃火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腹痛、腹胀、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口喝、大便干燥等。防治胃火,首先要饭吃七分饱,甜腻、不好消化的食物要少吃,少吃辛辣食物。防治胃火可适当喝喝绿茶,或时不时喝一次芦根煎水,喝一喝茅根煎水,也可以用金银花泡水当茶喝。
心火,顾名思义跟心脑有关,但中医里的心火的概念不单单是指心脏火大,而是一种身体状态。其表现为心烦心悸、失眠烦燥、面红口渴、舌尖疼痛、脸上长疮、小便黄赤。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过度思虑,避免过喜过悲,参加体育锻炼,都可以防心火过旺。芹菜、菠菜、莲子心、竹叶茶、麦冬茶都可以降心火。内火过旺就成了火邪,火邪是指具有炎热发炎、升腾等特性的病邪,火邪灼热、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扰动心神,导致疾病,最普遍的是二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与火邪有关。这些病在中医看来,都是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情志过度等原因引发。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保持规律生活,节制饮食,尤其是春节期间,大吃大喝的情况更多,更要注意。这就是过节不忘保健康!
网友“小小鸟”问:“奶奶主张多食发酵食物,多饮发酵饮料,多用醋来调食,我也听人说醋是好东西,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山西有个百岁老人,就是喜欢食用醋,无论是喝水还是吃面,都离不开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对健康有好处,请问奶奶:为什么发酵食物对人体有如此多的好处呢?”
奶奶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啊,中国人原来就是喜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我只知道是这样子的,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不爱多问为什么,所以中国人的创造性就被压制住了,没有钻研的习惯和精神。这个博友喜欢问个为什么,值得提倡。
说起为什么要多吃发酵食物,这就要说到人的消化吸收问题了,发酵后的食物消除了抗营养素,这种抗营养素妨碍人们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自身产生中和和对抗这种抗营养素的能力就越来越差,人体对于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的吸收,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导致身体内的营养失衡,这是产生老年病和人体衰老的关键。人体产生不了足够多的,对抗抗营养吸收的物质以后怎么办呢?我们就得从外面进行补充。这些对抗抗营养素的物质大多可以从发酵食物中得到,所以,这些发酵食物,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于营养的吸收。你看常吃酿造酱、酿造陈酒、酿造食醋的人,往往得慢性病的不多,可以高寿,原因就是如此。而且,醋蛋液据我的观察和研究,之所以对人体能够有那么多的良好作用,也是得益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对抗抗营养素的成分。
我们知道,二型糖尿病人的血液里,不是缺少胰岛素,而是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不再发挥作用,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发生了相克的效应。这就象我们现在所要说的这个问题一样,人吃了东西,是否会被吸收,是否会被消化利用,这个非常关键。若是吃了东西却不被消化吸收,不被人体利用,则不但起不了营养人体的作用,还会成为身体的负担和垃圾,也就是说吃得越多,负担越重,垃圾越多。足见这些能够帮助人体,加强吸收消化利用营养物的成分,对于人的健康来说,是何其重要了。
现代研究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越来越丰富,现在营养不良的人群却反而不断壮大。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与一种物质——“抗营养素”有关,这是德国科学家的表述。其实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用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指导保健了。会吃,是中国古人的一大智慧,这个会吃就是让食物的营养,得到人体的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就是将相生的食物放在一起,以保证人体对营养的充分吸收利用。防止相克,就是各种禁忌,就是防止相互发生抵抗,导致营养无法吸收。
研究也发现,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痛症等,70%与这种神秘物质——抗营养素及营养摄取不均衡有关。在日常食物中,存在着不少的抗营养素,它们与营养成分共存,同时又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如骨质疏松症患者,虽然很多人平时注重多吃高钙食物,但因膳食中的抗营养素使钙离子无法被骨骼完全利用,仍会造成体内钙不足,而中国古人早就发现,动物的某些胶原蛋白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酶,而这种蛋白酶本身,可以帮助人体加强对于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从而起到了壮骨强筋的作用。所以,中医里有以鹿筋补骨的药方。
抗营养素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导致代谢失常,使很多疾病久治不愈。我们平时多吃发酵食物,就是增加身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就是加强身体对于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我们曾经做过对比实验,让老年人直接食用红薯,老年人多爱发生胀气,而且消化利用率非常低,但如果让老年人食用通过发酵之后的红薯酱,老年人不但不会发生胀气,而且身体健康状况,会在坚持食用一段时间后,得到明显改善。还有其它的粗粮,象荞麦、莜麦、燕麦、高粱面这些粗粮,试验发现同样是发酵之后的,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因为这些粗粮中,都含有抗营养素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能与蛋白酶和凝乳蛋白酶结合,使之失去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导致人体对粗粮中的蛋白质很难消化吸收,长期食用易诱发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胃下垂、胃溃疡等病症。由于粗粮中的蛋白酶抑制剂耐热性好,蒸煮等烹制方法不能抑制其活性,而经过发酵后,酵母菌大大降低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粗粮发酵后不是营养增加了,而是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同样的道理,中医里讲的如下几类禁忌中,也颇含避免相克的科学道理。
一是蛋类不宜过度加热,过度加热会产生抗营养素——硫化物。硫化物能与铁结合成硫化铁,导致人体铁元素的流失,出现消瘦乏力、头发干枯、指甲开裂、缺铁性贫血等。所以,不会吃,有时尽管吃了营养物,却不但不会对人有利,反而成了“毒品”。平时煮鸡蛋在水开后,只需要再煮七、八分钟就可以了,千万不可超过九分钟,超过九分钟就会产生硫化物。蒸蛋在水开后再蒸九分钟,不要超过十分钟,炒蛋时蛋汁凝固后再炒两分钟,不可超过三分钟。
二是水产品忌茶酒。研究发现,草鱼、鲫鱼、扇贝、海蟹、河蟹等水产品中,含有抗营养素——抗硫胺素。抗硫胺素可使硫胺素变构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影响维生素B1的利用,最终导致人体内的维生素B1缺乏,出现脚趾麻木、肌肉酸痛(尤其是小腿部位酸痛)、消化不良、食欲降低、便秘、腹泻、脚踝水肿、头痛、失眠、易怒、健忘等。所以,吃水产品时,不宜饮酒饮茶。常吃水产品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B1含量较高的西瓜子、葵花籽,或是补充一些维生素B1。这也是许多中成药非常讲究炮制方法的原因,同样的成分和配方,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转载文章,侵权告删;未经验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