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是妥妥的低估值陷阱 再次重申,中国建筑是妥妥的低估值陷阱,再便宜我也不会碰,原因如下: 1、...
1、去承接工程,每一个项目都要去投标,投标就要去竞争杀价,没有什么定价权。你也可能说会有技术标,但主要还是商务标起决定作用;
2、施工周期较长,动不动就两三年,面临劳动力和材料涨价的风险,需要和业主方去谈判博弈。
3、工程款支付是下个月付上个月的60-70%,资金不好的项目还需要垫付到平正负零甚至封顶。当然也可以拖欠材料款和工人工资、赊账等,但总之现金流紧张;
4、随便一个项目造价就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业主方都会请专业的造价咨询来审核单价及工程款,承建方还是属于弱势群体;
5、竣工验收后结算拖个一年两年是常事,结算了才付到95-98%,本来利润薄也就算了,3-5%的质保金,要质保期满了才能拿到钱,往往是几年后;
6、不谈中建国企负担重低效,这种商业模式,现金流极差,明显的低估值陷阱。
赚钱辛苦,还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将来工程款能不能收回来,光看纸面会计利润没啥用
而企业估值等于什么?等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那么多应收账款到底能收回来多少?只有神知道,投资没有确定性,估值怎么给?必然低估值啊。
多少个大V在拿中建和茅台比,这怎么比嘛,品质天壤之别,当然估值也天壤之别,两个极端。
反正对于我来说,商业模式有缺陷的,便宜也不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