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测评第二弹 | 教材以外那些逼格高、读不懂的书到底何时读?怎么读?

保姆花又来了。
最近大家的参考书阅读计划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人呢,一旦生活缺少了乐趣和新鲜感,就开始想着搞七搞八,于是很多同学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之外那些看起来逼格很高的书,
还有一种,是很多同学在阅读经验贴的时候发现很多考上的学长学姐并非只看了院校指定用书,还看了很多额外的“课外书”——姑且就叫他们课外书吧,耳熟能详诸如《乌合之众》和《娱乐至死》,冷门一点的比如《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所以为了效仿上岸的学长学姐,也有部分同学在看杂书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今天首先想纠正大家一个误区:我们如何定义需要阅读的书。
❂ 第一类:课本,常规称呼是课本、考纲指定用书、教材、参考书等,反正只要看到类似这样的称呼,就知道他们特指《传播学教程》这类书籍,是必须在六月份前完整阅读完,并且充满了考点的书。
❂ 第二类:课外书,我会称呼他们为补充书籍、或者是杂书。特指考纲之外,对新闻、传播等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的书,比如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等,考试不太会考,但是在需要发挥创造性的论述题中一旦出现这类书籍中的观点或引用,较之其他同学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
那阅读补充书籍的作用何在?
作用一当然是全面拓宽知识面,可以看到更多的学者、专家的见解和看法,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去了解、认知、审视这个学科。作用之二对考试而言,如在正确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如此说来,看似阅读补充书籍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但实际上对于跨考、基础不扎实、时间不够用的同学来说,一味的增加阅读量反而会导致基础不扎实、所有的观点都仿佛摇摇欲坠的空中阁楼,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阅读辅助书籍可讲究了!需要大家在最恰当的时机,做最恰如其分的补充,而不是盲目的阅读,随便的补充。

那到底辅助书籍要怎么读?
给大家几种阅读意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复习情况和理解能力,以及我下文对罗列参考书的特点、内容的总结,适当的为自己的复习添砖加瓦。
❂ 第一种:整体提升
这种方法适合复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假如在五月左右已经阅读完了全部的参考书,并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全足以支撑进行额外的阅读,则可以在六月和暑假期间补充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以帮助自己做更全面的提升,为九月之后的写题、思考问题打基础。
❂ 第二种:部分补充
这种方式同样适合复习进度正常,但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强、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对现学的知识点进行课外的补充阅读。比如在读《范式与流派》时,可以补充阅读刘海龙老师的《重访灰色地带》,比如在对传播流派有些模糊不清时,可以用胡翼青老师的《西方传播学史手册》进行派别梳理,比如在阅读完《新闻学概论》却觉得缺少一些对当下新闻业的反思时,就可以读《新闻业的救赎》——更好的去完善课本的知识体系。
❂ 第三种:兴趣导向
适合大佬型复习选手,管他考点不考点,我就偏爱麦克卢汉与他的《机器新娘》。

以上三类都适合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于是弱鸡朋友们默默捧心:我是真的弱鸡,难道我就不配拿高分,读更多的书嘛?
话虽不能这么说,但事实上就是,如果连参考书都没有看明白,就先别搞七搞八,如果进度一般,理解参考书也比较费力的,就暂时先不要去看更晦涩的补充书籍,如果一定要看,也可以选择利用暑假的时间,对自己不熟悉的、掌握不透彻的部分进行额外补充,我们的推送也会提炼各种课外书里的观点给大家做彩虹屁补充——直白点的意思,就是在考研阶段最好别读了,复试或者考完研再读吧。
好啦,所以今天我选了一些我看过的、比较适合推荐给大家的补充书籍,涉及传播学、新闻学、新闻实务以及广告等内容——

帮大家测评其中的核心内容、阅读难度、适合阅读时间、适合如何做补充——剩下来的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能动性的选择阅读。

之所以在四月为大家做这个推送,也是考虑到因为疫情,大家的学习时间都比较充足,比如借此机会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阔一些。

尤其是二战的同学,在已经有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拓展绝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热点论文上,理论专著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保姆,舍我其谁。

    食用指南   
测评原则:本次测评所选书籍皆为学界知名专著、包括理论原著、国内国外大佬专著、功能性用书以及学科必读经典读物,我综合了院校教授推荐、学长学姐推荐以及我自己平时的阅读,选出了25本书为大家做测评——这些书即使现在用不着,在未来大家学习新闻传播的漫长时间里,都可以进行阅读——毕竟很多书也是我今年才读的。
使用方法:大家根据我上面提到的适用人群与适用阶段,结合自己的情况以及测评过程中我分析的每本书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花建议:收藏-在看-彩虹屁-收藏之后一定要随时拿出来看看啊!特别是在六月到七月,书看完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拿出来看
预警:本篇推送又很长长长

   传播学部分  
Top.1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真的还挺好用的——因为这本书是以每一个传播学学者为逻辑展开的,就像一本巨大的纪传体史书一样,包罗万象的呈现了从实证主义到批判学派再到技术学派以及新闻评论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等所有对传播学有建树的学者及其他们的理论贡献。与其说是一本读物,我觉得作为工具书而言更加恰如其分,按照目录索引学者,哪个人的哪个理论不明白就对照着目录查找谁,特牛逼,是学传播学居家必备的重要课外书。而且!胡老师的导读和后记充满了学术情怀,能极大地调动阅读兴趣和学习这个学科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大家必须一试。
ヅ 核心内容:传播学学者及其他们的理论
ヅ 如何使用:1、言简意赅的手册综述看做是给每个学者搭建的“个人框架”,坚固了个人框架之后,可以往里面填充很多内容。2、可以作为《传播学教程》和《范式与流派》的补充。3、当然也可以作为索引类的工具书,随时随地查漏补缺。
ヅ 阅读阶段:适合在入门传播学后,和《范式与流派》一起,搭建更加全面的传播学框架,在五六月或者暑假做专题时进行深入学习。
ヅ 推荐指数:⭐️⭐️⭐️⭐️⭐️
Top.2
ヅ 综合测评:非常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哈,作为经典的大众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提出了一种划时代的观点,即要警惕的是强权还是民众?这本书无论是对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人类学和传播学而言都有极大的意义,是一本非常适合拓展知识面,进行深度社会思考的书——但是由于近年来「乌合之众」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到现在这本经典的书反而会存在一种土土的装逼感,导致在很多场景下一听到乌合之众就有些反感。但任何情绪都不能影响这本确实非常优秀的书,所以没看过的同学建议看一看。
ヅ 核心内容:群体传播与群体心理
ヅ 如何使用:对《传播学教程》以及其他传播学书中提到的「群体传播」概念进行补充。而且在阅读的适合需要进行必要的摘录,做一些优秀的彩虹屁积累。
ヅ 阅读阶段:适合在现阶段或者暑期阶段配合传播学一起学习
ヅ 推荐指数:⭐️⭐️⭐️⭐️
Top.3

ヅ 综合测评:老麦经典作品,业界对这本书的评价之高,大家一起欣赏:《理解媒介》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重要思想著作之一”。这是神使墨丘利的杰作,洞悉未来,深入分析,是思想史转折的路标。麦克卢汉将传播媒介作为主要动因,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解释历史。他认为,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视;麦克卢汉邀请我们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知识的新标准——很牛逼嗷!但是说实话,这本书真他喵难读啊!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对科技的描述、对未来的假设、对科学的预测——我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凯文凯利的《失控》:凯文凯利可以做出蚂蚁在月球安装通风系统这种奇奇怪怪的预测,老麦真的和他不相上下。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整个媒介技术学派而言都是非常经典的著作。
ヅ 核心内容:对媒介技术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论述,详细的阐述了技术、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媒介也是人的自我截取——从信息茧房和算法的角度来看,老麦确实是预言家了。
ヅ 如何使用对媒介技术学派核心思想的综述和总论,可以在理清楚传播学所有理论、流派的基础上,作为对技术学派的单独补充。毕竟媒介技术学派在当下,要比另外两个学派占据了相对更多的讨论空间。
ヅ 阅读阶段:适合暑期慢慢阅读
ヅ 推荐指数:⭐️⭐️⭐️
Top.4

ヅ 综合测评:罗杰斯这本书比较难评价,很好读,传播学入门读物,对整个传播学史而言他写的真的算是通俗易懂的,偶尔还有一点点小八卦调节一下气氛,而正是这种不严肃性也被很多学者诟病为乱攀关系。但他又不好读,出场的学者太多,人物太杂,理论涵盖量确实比较低,最后看完之后你可能只记住了大佬们的八卦,而完全忘记了还得学知识。作为入门读物可以,作为休息读物可以,强烈建议爱好吃瓜,没事不好好搞学习就喜欢聚众吃瓜的人读一读,反正都是吃瓜,吃点有学术水平的不是两全其美嘛。
ヅ 核心内容:以人物传记为核心的传播学发展史,涉及到的人物都是经验学派的大佬,和《理解媒介》对技术学派一样,本书可以说是对经验学派的补充读物
ヅ 如何使用结合《传教》《范式》中对大众传播功能沦和效果论阐述,进行补充阅读。
ヅ 阅读阶段:适合每晚读点八卦
ヅ 推荐指数:⭐️⭐️⭐️
Top.5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很好看,但也很难读。从古希腊开始缓缓展开图卷,讲传播的起源,讲交流的意义,讲哲学讲媒介讲技术,整本书的最终停在了实证主义,但即使停在了二十世纪,他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传播学专著。怎么说呢,《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传播学观念史的梳理本身就内嵌着一种分裂:技术与诠释的天然深渊。解读观念的部分都闪烁着深刻的洞见与智性的美妙迷狂,甚至能从口语与书面交流中引申出象征意味的父子关系、乱交关系,想象力爆棚。并且全书翻译流畅,确实是对得起这个评分的超牛逼内容。
ヅ 核心内容:交流的发展、传播的发展、实证主义研究下的传播学,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就比如本书序中对「communication」一词的多重解释,就可以直接回答南大20年的440真题。
ヅ 如何使用一边读一边思考,一些长久的困惑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ヅ 阅读阶段:适合初试结束后,或者已经有了较深传播学基础后再进行阅读,我是今年才读完这本书的。
ヅ 推荐指数:⭐️⭐️⭐️⭐️
Top.6

ヅ 综合测评:詹金斯,师承菲斯克,可以说是亚文化、粉丝文化的鼻祖。詹金斯的的考察跳出原有的窠臼,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分析新媒体如何重构媒体文化。而且这本书里有非常多我们熟悉的例子,比如用哈利波特来反“传受”模型,将大众媒介把关人与十几岁的同人粉丝文作者、开明基督徒与原教旨主义者等之间错综的关系厘清。他也不对新媒体的民主潜力做过于理想化的估计,而是在详尽个案分析后指出,“在融合文化中消费者将拥有更大的权力——但是只有当他们既作为消费者又作为公民、作为我们文化的全面参与者来认识和利用这种权力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ヅ 核心内容:粉丝文化、亚文化、文化与政治图景
ヅ 如何使用一定一定要边读边结合当下发展极好的同人圈、饭圈、粉丝经济进行思考,一定会收获颇丰
ヅ 阅读阶段:个人认为适合在暑假进行补充阅读,或者在初试结束后进行阅读,当然如果你现在想读我也不拦着你,因为整体没有晦涩难懂的知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ヅ 推荐指数:⭐️⭐️⭐️⭐️
Top.7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是八篇凯瑞的论文合集,但是也是文化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书籍之一。这本书独立阅读会有些困难,最好是和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一起读,厘清所谓“传递”与“仪式”两种传播观的起源,后半部分关于传播与时空的研究,又可以承接英尼斯的媒介偏向,同时又暗含了吉登斯关于脱域、时空的论述,总之是一本需要有一定基础,才能看明白的书
ヅ 核心内容:文化研究、传播仪式观、媒介技术
ヅ 如何使用在具备了完整的传播学脉络后,如果对文化研究有兴趣再读,没兴趣就算了,真的,别难为自己。
ヅ 阅读阶段:适合初试后把自己关在家里,静下来读
ヅ 推荐指数:⭐️⭐️⭐️
Top.8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是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但传播学和社会学本身就是很相近的一个学科,就比如这本书的作者,赖特·米尔斯,其实就是你们很熟悉的那个,在《传播学教程》里出现过的,提出大众传播四功能说的赖特。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的拓展知识面和学科面,那这本书可以好好读一读,整本书以赖特的批判(吐槽)过去社会学的循规蹈矩为主,但正是在批判中,他重塑了整个现代社会学的根基——虽然我读完后,觉得我没有想象力。

ヅ 核心内容:社会科学家应该具备高瞻远瞩大开大阖的胸怀与气魄,勿使社会研究成为各式权力的俘虏与帮佣,陷入玄虚和琐屑,而是要让它真正具有改变既定社会结构的能力,重新焕发理性和自由的价值,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ヅ 如何使用作为知识拓展和补充进行阅读,并且赖特所用的批判角度,也同样适用于对传播学的批判(注意是批判传播学,不是批判大众传媒,批判学派是批判大众传媒的,完全是两回事哈。
ヅ 阅读阶段:适合初试后把自己关在家里,静下来读
ヅ 推荐指数:⭐️⭐️⭐️
Top.9

ヅ 综合测评:技术和经验学派的书都推荐了,批判学派不搞不行。但批判学派实在是个不讲人话的学派,选来选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老福,但老福实在是个不讲人话的学者,我在《规训与惩罚》之间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推这本——“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米歇尔·福柯如是说。所以从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的其实是被建构的历史、被强加的观念、被束缚的思想、被假设的理性。书看完后老福想啥我只搞明白了一丢丢,但倒是想起了久远高中时代写在随笔上的一句话:当一个人疯狂时,我们叫他疯子,当一群人疯狂时,我们叫它历史。
ヅ 核心内容:哲学和社会学范畴,和传播学关系真不大。
ヅ 阅读阶段:任何可以静下来思考社会与现实的时候
ヅ 推荐指数:⭐️⭐️⭐️

🚩传播学总结: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书可以看的,比如《娱乐至死》《消费社会》《单向度的人》《机器新娘》《古登堡星汉灿烂》《网络共和国》《数字民主的迷思》等等,无论是批判还是技术,传播学里好看、值得看的书真的太多了,我的推荐还是以工具书为主,其他的这些理论性读物,大家可以在考完研有闲暇的时间,慢慢来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研究方向,再做更深入的阅读。

   新闻学部分  
Top.1

ヅ 综合测评:全书名为《什么在决定新闻:对CBS晚间新闻、NBC夜间新闻、及周刊的研究》,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媒介社会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以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为代表的强大效果理论时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新闻学专著,而是一本以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的,非常标准的传播学研究专著,研究新闻的意识形态与传播的偏向,研究新闻背后的控制与传播的权利,研究效果,研究新闻与人,研究新闻如何控制人,就像甘斯本人在书中说到的:“如果说新闻有一套自己的意识形态,那一定是温和主义。”
ヅ 核心内容:新闻选择、新闻生产、新闻价值、新闻意识形态、新闻机构利润、新闻审查与传播学。
ヅ 如何使用建议作为《新闻学概论》的补充阅读
ヅ 阅读阶段:会比较难读,一定要完整的学完传播学和新闻学之后再阅读,会更好的体会其中涉及到的大众传播、新闻与受众、与权力机构的关系。
ヅ 推荐指数:⭐️⭐️⭐️⭐️
Top.2

ヅ 综合测评:新闻是一种知识,新闻也是一种社会构建。这本书不是讲如何做新闻,而更多的是讲新闻如何被做出来以此去建构社会,和甘斯的《什么在决定新闻》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这本书会好理解一些,而且黄旦老师作了序,并且在序中非常阔气的把许许多多传播学中举足轻重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新闻学专著,更是一本探讨新闻/传播与现实意义的书。但唯一的缺点就是,19世纪的理论,20世纪的书,放在21世纪,难免有过时之嫌,毕竟新闻环境变化太大了。
ヅ 核心内容:新闻媒介具有“建构社会真实概念”的功能,于是这本书纤细分析了新闻生产诸环节中的框架,如空间的“网”、时间的典型化、新闻源、内容和意义的叙述方式等等,揭示出新闻框架不仅组织新闻生产,而且实际还起着组织生活现实并赋予其秩序的作用。
ヅ 如何使用建议作为《新闻学概论》的补充阅读
ヅ 阅读阶段:会比较难读,一定要完整的学完传播学和新闻学之后再阅读。
ヅ 推荐指数:⭐️⭐️⭐️⭐️
Top.3

ヅ 综合测评:放一下本书简介:这本书是华莱士及其他CBS著名记者的亲身经历,包括对克林顿、普京、阿拉法特等一众名人的采访故事,探讨了能够揭示真相而富有激情的新闻是如何产生的——看明白了吗,这是一本正儿八经的,不参杂任何水分的如何写新闻的书哈哈哈,比《做新闻》要实在太多,也好读太多了。

ヅ 核心内容:内容涉及怎样寻找选题 、准备采访,直至做出一流的报道;怎样看待新闻的客观性、伦理以及新闻业的未来以及对新闻人的建议
ヅ 如何使用建议作为新闻学的补充阅读,因为里面不仅有新闻学知识,还有大量的新闻实务知识,而且是非常适合补充的一本书!
ヅ 阅读阶段:现在就可以读了!很好读!大家都读起来!
ヅ 推荐指数:⭐️⭐️⭐️⭐️
Top.4

ヅ 综合测评:有人说这本书适合打鸡血哈哈哈哈,我没这种感觉,但是这本书倒是很适合在当下阅读,后真相时代、情绪化时代——就像陈力丹教授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看起来,民众似乎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新闻控制权,但这也意味着民众自身必须拥有把握这种控制的能力——而这本书其实就在一步一步告诉你,真相在哪?如何辨别。
ヅ 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当下我们如何判断、寻找真相,内容其实真的,比较浅薄,但架不住它新啊。
ヅ 如何使用挺好读的,学新闻学之余读一读我觉得很不错!不读直接去知网搜「后真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ヅ 阅读阶段:读完《新闻学概论》之后
ヅ 推荐指数:⭐️⭐️
Top.5

ヅ 综合测评:书没有名字可爱,嗯。作者迈克尔·舒德森,他的涉猎范围真的很广,从传播写到新闻写到广告,哪哪都能看见他:说实话舒德森的每一篇论文都富有洞见,但总是显得有些散乱。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美国新闻与民主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毕竟国体不同,这本书里的很多东西都不能放在今日,放在中国环境下来看,而且单纯说民主的话,我感觉他写的也不如《民主的细节》——不过业界对这本书评价颇高,可以一看。
ヅ 核心内容:新闻与民主、新闻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新闻界又是如何反哺民主、进行政治监督的。
ヅ 如何使用结合新闻学中新闻体制、新闻与社会控制等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但毕竟书里说的是美国体制嘛,如果想了解中国体制下新闻与政府的关系,也可以上知网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ヅ 阅读阶段:读到上述提到差不多的地方,如有闲暇时间就可以看了。
ヅ 推荐指数:⭐️⭐️⭐️
Top.6

ヅ 综合测评:这是一本,具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书,有多理想主义呢,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并回答,即新闻的目的是什么?新闻的首要目的是为公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事实上就以现在的情况,以疫情来说,新闻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集团、权力机关服务——至于自由是什么?如何自治?没有人能在今天的环境下给出答案,所以有人评价说,这类书,读得越多,感觉离当下的现实越远,越讨厌现实的自己以及脚下的土地。这本书可以读,读完之后记住理想,然后重新出发。
ヅ 核心内容: 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真实:首要且最令人困惑的原则/新闻工作者为谁服务/经过核实的新闻/保持独立/监督权力并为无声者发言/作为公共论坛的新闻/引人入胜且息息相关/全面、均衡/对良心负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ヅ 如何使用建议作为新闻学的补充阅读,是非常适合补充的一本书!

ヅ 阅读阶段:读完新闻学之后补充阅读
ヅ 推荐指数:⭐️⭐️⭐️
Top.7

ヅ 综合测评:和《十大基本原则》一样,理想主义。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对当下新闻业探讨的书无非两类:悲观的讨论权力与建构,乐观的讨论自由与民主——而这所有的书都是美国学者的书,可能因为中国新闻界没有讨论上述内容的需要。回到这本《新闻的骚动》,评价也算是褒贬不一吧,但这本书很薄,看起来也不费力,并且其中描绘的,新闻的喧嚣与纷杂,也是当今时代我们面对的,所以可以读一读。
ヅ 核心内容:这本书里有几个点非常的好,分享给大家:一是政治新闻不妨娱乐化,二是经济新闻不妨非数据化,非理性化,三是国际新闻不妨游记化,四是灾难新闻不妨旁观者化。对铁板一块的类型新闻提出质疑,正视人性中的劣根性,将新闻视作治愈系文本,祛魅,拒绝道貌岸然的严肃,使得本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倒也没有到精彩绝伦的地步。
ヅ 如何使用在搭建完完整的新闻学框架后再读,因为部分观点比较新,不能影响基础知识的构建。
ヅ 阅读阶段:闲来无事,躺在床上读一读,很快就读完了
ヅ 推荐指数:⭐️⭐️⭐️

   新闻实务部分  
Top.1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可以说是各种新闻人的新闻写作入门书籍,虽然它从未被罗列成教材,但很多从业者都会很推荐,这本书也是我实习的时候我的老师推荐给我的,她听说我准备跨考新传,就和我说一定要看看这本书,所以说起来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正经的和新传有关的书。书的内容非常直白,就是一步一步的告诉你如何写一篇文章,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些很常规的内容,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等等,但新闻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学科,看一万遍《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都不如自己动笔写一篇故事来的有帮助。
ヅ 核心内容:怎么找到好故事/好故事该如何构思/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计划与执行/组织材料和结构/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让字和句抓住眼球/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如何有效地修改
ヅ 如何使用:可以作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时评写作十六讲》等书的补充。

ヅ 阅读阶段:需要进行实务写作阶段,一定要边读边动笔才有用。
ヅ 推荐指数:⭐️⭐️
Top.2

ヅ 综合测评:非虚构写作作品特别多,《冷血》《巴黎烧了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但唯独这本《被仰望与被遗忘》是我的心头好。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我觉得特立斯有一种独特的镜头感,他不仅应该是一个文学家,也应该是一个摄影师,他笔下的纽约是常人无法看到的、写实摄影集一样的城市。无论是纽约的猫还是清早8点的电影院,修桥工的工作与独白以及各种通过数字展现出的城市的庞大和复杂——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推荐非虚构作品,除了我喜欢的阿伦特以外,这本书一定是第一名。
ヅ 核心内容:非虚构写作手法
ヅ 如何使用:没有学术意义和应试价值,但是读这样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ヅ 阅读阶段:复试作为拓展阅读或者作为睡前读物
ヅ 推荐指数:⭐️⭐️⭐️⭐️

   广告学部分  
Top.1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害真的挺有意思的,目前市面上的广告营销学书都有点像成功学和乱七八糟公众号文章汇总,反而是这本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从心理学角度以分析消费者心理和著名品牌营销战略为基本,总结了12套营销模型,虽然有些内容在当下来看已经有些不适用了,但是毕竟像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也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了,到现在已然历久弥新,所以这本书里的很多内容也是如此,这是我本科市场营销学老师推荐的,是闲来无事时可以看看的书。
ヅ 核心内容:品牌营销、消费者策略
ヅ 如何使用:适合作为广告学、尤其是广告学考察校多院校的书籍补充,但一定要结合现代广告营销里面,尤其是书籍技术进行综合使用
ヅ 阅读阶段:学广告营销、或者是整合营销时可以使用。
ヅ 推荐指数:⭐️⭐️
Top.2
综合测评:这本书我买完翻了几页就很后悔...唬人的名字,全彩的印刷,昂贵的价格,以及实际没啥卵用的内容——这本书讲啥呢,就是把世界各国大大小小公司成功的宣传策略以及最终展示产品给你啪啪啪的汇总一下,然后简单的分析了一些他的创意。时间集中在2010年-2015年,在2020年的当下来看略微有些过时了,不过我也确实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些平时没接触过的、国外小公司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总体来说,不是很推荐购买。
核心内容:广告营销创意、广告策略、消费者策略
如何使用:为学习广告学、尤其是广告创意学的阶段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案例,案例确实有一些比较小众和有特点,会比国内铺天盖地的场景营销、直播营销有价值很多。
阅读阶段:系统学习广告学时可作为补充。
推荐指数:⭐️
Top.3
ヅ 综合测评:这本书太经典了...无论是学广告学的人,还是做广告的人,都必须看一下的入门经典教材。但是说实话,对考研帮助真不大,而且作为奥格威本人的类似自传的书,更多的是经验的累积,对于理论、知识这些还是有所欠缺的——毕竟大卫·奥格威: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过人,牛津历史系劝退、有着各行各业丰富而艰苦的底层经验。笔下生风谈吐不凡——怎么说呢,从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一个成功甚至伟大的广告人,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与反思,作为休闲读物睡前阅读再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杂书」。
ヅ 核心内容:广告业到底是啥样的
ヅ 如何使用:睡前读物
ヅ 推荐指数:⭐️⭐️

🚩广告学总结:广告营销这玩意真的别瞎买书,书出版需要一个时间,除非是超经典历久弥新的东西,不然等到书出版了,书里的东西就过时了,比如两年前我还推崇过的《广告精准投放》,现在看看完全已经被时代甩在了身后。而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国产广告营销书都是成功学、营销案例和毫无水平的公众号文章集,国外广告营销书又因为文化背景、市场情况的不同而不具备通用性,与其看书,真不如多看看36氪、刺猬公社和艾瑞咨询、麦肯锡咨询的报告。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豆瓣读书、部分书籍评价参考豆瓣读书
  晚 安  

秃头研究所的全程班预警
一起做自律且可爱
惦记六便士也爱看月亮的人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