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我一次不落干劲满满!” | 秃头暑期公益打卡纪实第一弹

在网络传播领域有个词,彭兰老师拿它来形容群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个词叫「社群」。
社群有两个典型特征,即自由和价值。一方面社群成员相对来说受到的约束较少,可以自由的发表观点不会受到较为严苛的群体规范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另一方面社群成员即社群的主体,即消费社群内容同样也创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群成员是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典型的「产销者」角色。
秃头暑期的「公益打卡群」,作为一个微信群体,社群化一向是我们所期待发展的方向之一。
因为在社群的角度上,一个考研写题打卡类社群,意味着更多的观点碰撞、更丰富的资源共享、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以及仪式感。今天是公益打卡启动的第四天,在过去的四天里大家在群里偶尔闲聊,很多的认真讨论,会有热心的同学总结整理学长学姐输出的答题技巧。
但除了社群的价值意外,我们也不希望这个群体太过于「社群化」,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个问题:很多错过的同学会问我们,为什么不多建一个群呢?
一方面因为学长学姐的精力有限,照顾一个群500个同学依然是生理极限了,另一方面当一个群体在加入阶段存在一些困难,有竞争感的时候,大家才会倍加珍惜这个群体。至于为什么不多请一点学长学姐,完全是因为,秃头所穷,以及大家都懂得品控问题,保质保量必须是第一前提。
所以错过的兄弟姐妹,欢迎大家每周六在这里和我们见面。
每周题目、解析、优秀答案、学长学姐答案、群内问题分享——所有内容我们都会尽可能的呈现。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微博「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每天获取每日一题的题目和答案解析,在周六带着你的答案和我们核对。
那么,欢迎来到第一期「公益打卡纪实」。
-
ᴅᴀʏ 1
   打卡题设与解析  
名词解释:健康传播(5分)

-

☝🏽 思路点拨: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名词解释的写法。写名词解释,一定要记好这个模板:一句话概括+起源+具体概念/内容+意义+举例/应用=满分。这也就是说,一份好的名词解释答案,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基础知识(定义,特征,内容,分类等等)+提高性知识(意义,影响等等)+实践性知识(举例或结合业界应用进行评价)。今天这道健康传播的名词解释,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一框架去组织答案。
☝🏽 注意事项:
❗️ 要记住第一句话先概括定义,然后再开始作答。
❗️ 记得举例,如果能在基础分都能拿到的情况下再结合今年的热点新冠疫情写出些新意来,那自然能够在名词解释这种基础题上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 大家之后背诵名词解释时,只需记住关键词和每一个名词都需要答哪些东西即可,例如理论类的名词,这一理论的基本介绍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是两个不错的记忆方向。不要要求自己死记硬背一字不差,徒增心理负担。

   铁柱哥的参考答案  
健康传播指的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大众传媒或社会化媒体等各种媒介传播健康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健康传播的目的是影响个人的健康选择或行为。健康传播研究旨在改进传播策略,使人们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或避免特定健康风险的方法。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呈现出新的机遇与挑战。此次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交媒体的大量信息中真假参半,民众无法辨别真伪,这间接导致了老百姓连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口服液,增加了病毒扩散的风险。未来的健康传播建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建立应急健康传播机制、媒体及时公开真实报道、大众提高健康传播素养等。
⚠️ 参考答案解析:在今年健康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研考的关注点与健康传播一定不可分割。大家可以以此次新冠疫情为线索,搜集一系列有关健康传播的案例。具体来说,如何创新传播方式以提高受众接受与传播覆盖面,比如这次表现出色的丁香医生与回形针;各类媒体如何及时跟进并配合主流媒体,消弭不确定性;类似涉及全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事实核查,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疫情进展而言,疑似、确诊、观测、康复,乃至各类突发事件的收录与甄别,这都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现实案例。
   欣赏别人优秀作业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Jackson于1992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指出,健康传播就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在将医疗成果转化成大众健康知识加以传播、正确构建社会图景以帮助受众建立预防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魏则西事件、山东疫苗事件、纪录片《人世间》、回形针关于新冠病毒的科普视频等均包含健康传播的因素。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成为时代发展新风向,健康传播也载着“短视频”这一座驾实现了新的发展,“丁香医生”入驻抖音开启了短视频平台的健康医疗科普传播。然而互联网时代健康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传的“双黄连”治病等虚假健康信息等。在未来,应以监管部门制定合理政策为主导,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辅助筛出虚假健康信息,促进健康传播更能履行其基本职责。

-
ᴅᴀʏ 2
   打卡题设与解析  
谈谈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

「简答:15分」
「知识点:议程设置、理论发展」
-
☝🏽 思路点拨:
新媒体时代下经典效果理论的嬗变历来是新传各高校每年必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需要年轻人们去自行拓展的!今天咱们就以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这一道题为引子,希望大家养成记忆“老理论+新特点”的习惯。
☝🏽 注意事项:
❗️ 今天这道题比较简单,只要求大家写出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即可,并没有要求大家去写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时代的适用性。大家之后在做经典理论的网络时代适用性的题目时,一定要避免基于个人经验做出草率的肯定或否定判断。
❗️ 简答题开头需要做好名词解释,中间部分问什么答什么,尽可能简略的回答,结尾可写可不写,最好是写出来,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写。
❗️ 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罗里吧嗦写一堆看似有关实则无关的装逼理论,更不要写很多没必要的背景介绍!

   铁柱哥的参考答案  
今天这道题较简单,可以自建框架,从不同维度去回答问题。比较差或一般的答案主要表现为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条理。
比较好的答案是全文有一个贯通全篇的逻辑框架,例如用5w来组织全文,去分别讨论议程设置的5w在网络时代都有哪些特点,例子可举可不举。以下截取了一些年轻人的答案内容,给出一个框架做参考。
一、议程设置主体多元化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技术赋权受众,传播权力下沉,“自下而上”的网民的自我设置与选择作用越来越强,网民间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某些议题迅速、广泛地扩散。(可+案例)
二、议程设置内容多元化
网络时代议程的内容更加多元,人人都可以为自己设置议程。(继续阐述在这种因素影响下,内容多元化的表现)
三、受众议程分化与聚焦
网络环境下,伴随着媒介信息的丰富和受众兴趣的分化,受众的信息及媒介议程的接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另一方面,恰恰因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纷繁复杂,少部分优质的内容及重要的新闻往往会得到大量的媒介聚焦。(可继续详细阐述)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议题互设”
这一点就是去谈在渠道层面新旧媒体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议题互设这一特点——传统媒介时期,社会公众的“议题”多来自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媒介推送的“议题”。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媒介推送的“议题”。如果在网络中,公众进行的自我“议程设置”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即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通过论坛、微博等设置的“议题”引起微博全民围观,各论坛内进行复制和转载,使该“议题”成为网上的热点问题后,就会引起传统媒介的关注,那么这一“议题”就会进入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视野范围。
五、议程设置效果向态度层面递进
传播效果一般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而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着眼于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全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反馈渠道的畅通及便利,受众的参与性大为增加,即时的信息接收及反馈,使得受众可以将自己对该“议题”的态度看法及个人观点得以反馈或传播,形成舆论进而影响其他受众对该“议题”的态度,甚有可能引发行动,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由此可见,全媒体环境中网络媒介不仅仅扮演了“信息源”的角色,更多的承担着“影响源”的角色。
⚠️ 可写个结尾,谈谈对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的看法,或者说说研究这一议题的意义。例如,探讨全媒体时代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新特点,可以在全媒体时代的当前,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舆论的引导。此外还可以像其他一些同学提到的,去谈谈“全球化趋势”、“网络议程纵横交织”等一些点。
   欣赏别人优秀作业  


-
ᴅᴀʏ 3
   打卡题设与解析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简答:15分」
「知识点:媒介素养」

-


☝🏽 思路点拨:
今天这道题依旧简单,同样可以自建框架,从不同维度去回答问题。你可以根据我们昨天谈的比较多的5w去说在不同角度上,都应该分别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也可以将媒介素养本身拆分成不同部分,去一一展开来说。也可以侧重于“如何”二字,去具体的谈谈公众自身的做法。自圆其说即可。
☝🏽 注意事项:
❗️ 需要对媒介素养做一个界定,不要没头没脑的从头写到尾却不知道自己笔下的媒介素养到底指的是什么。
❗️ 答案不一定拘泥于我上面提到的,完全可以自己尝试建构框架。
❗️ 需要记住一个意识,媒介素养之所以需要“提高”,是因为现阶段公众媒介素养还不够高,所以可以侧重于去讲你观察到的目前公众媒介素养还有些欠缺的方面。

   铁柱哥的参考答案  
1、媒介使用素养 提高媒介技术的使用能力
2、信息消费素养 加强信息的分析批判能力
3、信息生产素养 负责任的发布信息和言论
4、社会交往素养 努力维护互联网交际空间
5、社会协作素养 保持良好的网络协作关系
6、社会参与素养 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
   欣赏别人优秀作业


-
ᴅᴀʏ 4
   打卡题设与解析  
今年年初,中央领导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但近期有学者指出,“中央厨房” 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存在巨大困局,需要以更现实主义的态度去认识“中央厨房”,并重新审视“中央厨房”的代价,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论述:20分」
「知识点:媒介融合、新闻实践」
-
☝🏽 思路点拨:
这道题给定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多的,可写的空间也比较ok,难度还是很适合新手上路的。这道题可以从几种方向回答:其一,怼怼态度,顺着学者思路往下顺延,讲下中央厨房的问题啥的;其二,夸夸态度,中央厨房对当下媒体业有优势blabla;其三,自己的态度,有好有坏,自我发挥。自圆其说即可~
☝🏽 注意事项:
❗️ 注意题干的【实践层面】
❗️ 不要局限在我提的角度哦,有亮点的答案更高分啦
❗️ 注意语言准确性和谨慎度,不要夸得太狠或者贬得一无是处,不建议二元对立哈

   鱼姐的点拨  

大家要注意,在答看法题的时候,一定要在非常明显的地方(比如开头第一段),告诉大家,你的看法是什么。再一个是要注意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当你想体现一种转折的时候,比如说你前半部分讲坏处,那么中间的过渡就很重要。这种过渡可以是存在于两个部分之间,也可以在开头的时候就写出来;最后就是强调案例的应用,第一,具体,第二,切题
关于这道题,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正反面结合的答法。
首先在开头部分,最好直白明了表达观点;
然后先进行分析,在当下为什么中央厨房一定要建好用好?因为我们遇到问题了,中央厨房能够解决问题:降低新闻生产成本、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扩大传播范围、立体化矩阵化传播强化传播效果、改变媒体内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子工程、硬件设施要求高难以大范围推行、实用性较低、同质化问题、记者荣誉感衰退、中央厨房上下一体贯通性vs新闻媒体内部科层制……
最后展望未来,再次强调看法(可以简单说说对策啥的)
   欣赏别人优秀作业

本次四道题就在这里啦
我们下周六见
   晚  安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