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你脑瓜子里整个新闻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步!

-

看不完一部复仇者联盟

写不完一篇SCI刊论文

读不完一本公众舆论

但是3小时的时间

可以构建关于新闻学的全新知识体系

-


- ✔ -

   新闻学难学的点在哪里   

🚩 从零开始不仅是「零基础」,更是「零散思维」

大部分的朋友学习新闻学都是「零基础」(包括一些本科是新闻的同学也是一样的,毕竟考研和本科学习的内容或者是考试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而零基础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之后,仍然不知道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或者是究竟学了之后能够做什么用。

这就是「零基础」之上的「零散思维」。

没有办法把书本内容归纳整理出来进行更有效率的吸收,反复的阅读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黑夜里洗衣服,永远也不明白衣服洗干净了没有。

🚩 不仅是知识不够,更是抓不住重点

大部分的学校都是一本到两本的新闻学参考书,但现在的考题却往往超出参考书的辐射范围——这也是让很多朋友从第一部就开始望而却步的一点——为什么我读的是「杜甫是一个诗人」,考出来的却是「请谈谈为什么杜甫是一个诗人」(我哪里晓得?书上只说他是一个诗人,哪晓得他为什么?)

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困境。

除了这种参考书与考试所需的「知识积累」的矛盾性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抓不住重点」。

往往是这也觉得重要那也觉得重要,一边看书就一边自我怀疑——这些究竟重要不重要…

🚩 一本书讲不完所有的整个体系

上面讲到的一本书的知识点不够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一本书的知识点不够深,比如讲到新闻真实,这本书讲到新闻真实中的第一点,那本书讲了新闻真实中的第二点,但是它们分开的时候都没有把新闻真实这个点讲明白。

第二个是一本书中可能只涉及了10个知识点,那其他的部分就被忽略了。

这时候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你学的是「杜甫」,考的却是「为什么是杜甫了」…

- ✔ -

   这有一场应该还不错的公开课   

说实话,之前我们也开过两次的新闻学划重点公开课,说这次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以前是就「一本书找补重点」,现在是就「一整个学科体系编排逻辑」。

🚩 课堂中会使用到的三本书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 李良荣

《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 陈力丹

《新闻理论教程》第四版 杨保军

🚩 这三本书的价值

很新且很全。

最旧的一本书是2018年出现的「新闻学概论」…书越新,除了和当下的新闻业越契合、和考题更相近之外,就是内容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会更加完整和丰富。用这三本几乎就可以让整个新闻理论知识被揽入怀中了。

🚩 这三本书在这节课上会怎么用

1、整理它们各自的知识体系

2、借用它们的知识体系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新闻学学习图谱

3、找出三本书中重复率较高的考点知识,逐一分析

🚩 你将收获的内容

- 新闻学的学习技巧:如果能够先拿到一份「地图」,上面标注了所有重要的「地标」,那么这次的「旅途」除了更有方向感之外,还能提高提高点效率。

- 三个三本书的知识梳理小框架:无论你的参考书是《新闻学概论》还是《新闻理论十讲》、《新闻理论教程》,这堂课上都会帮你梳理清楚每本书的内容逻辑——一本书究竟在讲什么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能学到什么,通过这些参考书应该打下怎样的新闻学基础,在这里应该有所体现。

- 一个较为完整的新闻学学科体系框架:如果说「零散」是新闻学学习的一个严重阻碍,那么这三本书的内容归纳起来就可以勾勒出一个足以应对大多数考题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并能够在思考时将其组织在一起以形成更为完整的思维逻辑链条,打破原来的「学一点是一点、学一点忘一点」的「学习涸辙」——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学什么,然后一点点一点地去填充内容,这是划重点最为关键的部分。

- 若干重要考点的知识归纳:三本书中均反复出现的考点,例如「舆论」、「宣传」、「新闻价值」、「新闻真实」究竟会怎么考,考出怎样的花样来,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学习?

🚩 需要三本书都有吗?

你甚至可以一本书都没有,反正最后都是要拿着新闻学的整体框架图再去找书看、找论文看。

如果你的参考书只有其中一本或两本,那这节课你更需要来听。现在的新传考研不可能仅仅再考一本「新闻学教材」上的内容了,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知识图谱」,怎么也搞不赢。所以多搞点知识,多了解些知识体系,比啥都好。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