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跨界成长(8):无意的发现,有意的跨界
李建忠
科学课上,一个学生低着头,认真地写着语文作业,以至于我走到他旁边都没发现。 “这节课上什么?”我故意问他。他抬头看着我,露出一丝恐惧,吞吞吐吐地说:“上——科——学——”我反问道:“上科学还写语文?”他低头不语。
我拿着他的语文课本随意翻了一下,发现第四单元是一组关于观察的课文。“这不是与科学课的内容紧密相关吗?'留意鲜花开放’与观察植物一课有关,'观察星星的闪烁’与天文一课有关,'注意蜜蜂的飞行’与观察动物有关……”我越看越对这组课文感兴趣,尤其是课后习作——让学生写观察日记。
下课后,我仔仔细细把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读了两遍,然后找到语文老师,把整合语文课与科学课的想法告诉了他。我们经过深入交谈,最终商定把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课后习作与科学教材中观察蜗牛一课进行整合。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习作教学的一般流程,于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跨界课拉开了序幕。
科学课上,我教学生如何观察蜗牛,比如用放大镜观察,用铅笔碰触蜗牛的身体看有什么反应等,还教学生观察细节,比如观察蜗牛如何进食,从什么地方排泄等。这些观察需要长时间进行,我让学生在家观察,下次科学课时把观察的结果进行分享。科学课的作业有趣好玩,孩子们喜欢也愿意完成。第二次科学课,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我按照语文教师的指点追问学生,在我的不断追问中,学生不仅把话说明白了,还把观察的细节说清楚了。然后我又有任务了:“下面每一位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把刚才分享的观察内容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有趣、好玩。”话音刚落,学生便拿起笔写起来。一节课,学生由说到写,轻轻松松完成了一篇习作。
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我们上的是什么课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科学课。”“错!”我否定了他们的回答,“是习作课。”“不会吧,我一直感觉自己在上科学课啊!”看着孩子们一脸茫然和诧异,我说:“你们写的观察日记,就是语文园地里的习作。”学生们恍然大悟。而语文教师看到学生写的作文后,更是极为赞赏。
一次无意间的发现,促使我进行了有意的跨界。在教学观察植物一课时,我发现与美术课有可结合之处,便让学生带上铅笔、橡皮、彩笔以及素描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观察树。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树冠,如何观察树冠的形状等。讲到如何观察树冠时,我除了从科学课的角度讲,还从美术课的角度讲,比如整体观察、两点连线观察、横竖对比观察等。然后,让学生拿出铅笔把所观察到的树冠画下来。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坐在地上画着,还有的学生拿出彩笔,到大树上绘制树皮拓片。临下课时,我让学生从地上捡落叶,指导他们制作树叶标本。
科学教材中,有一节是《认识身体的结构》。人体的外部结构很容易讲,可是人的内脏、肌肉、骨骼、血管等如何观察呢,借助模型是一种方式,但是学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于是,我把这节课与体育课进行了整合。在教室里把人体的外部结构进行讲解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进行跳绳比赛。每个学生都拼命地挥舞着跳绳。“跳完之后,你感觉到了什么?”“老师,我的心跳加快了。”“用手摸一摸,能感觉到吗?相互用耳朵听一听,能听到吗?”……通过与体育课的跳绳比赛相结合,不仅让学生进行了体育运动,还让学生认识到如何观察人体的内部器官。
尝到跨界甜头的我,把所教年级的所有教材借来通读了一遍,只要发现能够“跨界”的地方,我便与任课教师商议进行联合教学。
跨界,不仅缩短了各科教学的课时,而且避免了重复性教学。我也在跨界中重构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全科”教师。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