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仲“宅嵎夷” ——日照得名原由溯源考

羲仲“宅嵎夷”

——日照得名原由溯源考

日照是一个旅游城市,位于黄海之滨,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蓝天碧海金沙滩作为这个城市的旅游名片。日照是一座文化名城,北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始得名,金国大定二十四年升日照县,历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虽然隶属时有变化,但名称至今没有变更过。

日照还是一个充满神话与传奇的地方,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姜太公出生在这里,河上公安期生悟道成仙在这里。其实,《尚书·尧典》中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的记载,则早已在这片土地播下了文明初光。日照之得名,实与此有关。

一、 明清时期关于日照得名的猜想与张行简状元笔误的校改

对于日照的得名,在明清时期地方史志书中存在多个说法: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日照,以濒海日出处,故名”;清康熙《日照县志》记载“县去海二十里,日出初光先照,故名”;清光绪《日照县志》记载“日照僻居东壤,与扶桑相掩映,因以名邑者,此也”。嘉靖《山东通志》卷3“沿革下”记载,“日照县,琅琊郡海曲县地,旧大设盐官于此,名日照”,该史料却又说日照的名称是源自设立盐官机构的名称。

而早在这些地方史志书编纂之前,日照本地的文人也留下有文字记载。金国时期日照出了一个叫张行简的状元,张行简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记载:

大定二十四年,闻莒州升日照镇为县。喜不自胜,欣然命笔。《山海经》曰:“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观当今圣上,尚儒学,恤民意,信赏罚,重农桑,躬节俭,崇孝弟,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吾之日照,兼有舟楫之便,盐业之利,鱼米丰盛,万民乐业。更托圣上洪福,值大定盛世,升镇为县,乃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焕然一新者也。

这幅对联以三个“天”字对三个“台”字,是一幅暗含天台山之名的嵌名联,张行简状元提出“日照”得名是根据天台山嵌名联的观点。

以上说法综合来看,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康熙《日照县志和清光绪《日照县志》,这三本地方志书对于日照地名的解释虽然存在差异,但基本意思都是相同的,不过是修史的学者根据海边日出做出的附会解释。如果汉代在日照设立名为“日照”的盐官机构,被该地作为由镇升县名称的命名,有文献可查,有轶闻流传,张行简及其祖父作为地方文人名士不能不知,故知明嘉靖《山东通志》所说的“置盐官于此,名曰日照”也并不可信。

而张行简的说法也是存在可疑之处的,河上公是远古时期的神仙,《史记·乐毅列传论》记载“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於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据此推想,河上公生活年代应在周朝时期。东晋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记载一段神仙轶事说: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这段记载是说,河上公在一处叫天台山的地方悟道,担任中散大夫的嵇康曾经游历过这处天台山,寻访过河上公和安期生的遗迹。张行简在文中说“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这副天台山嵌名联,是河上公丈人题。嵌名联始于西晋时期的“共语”,生活在周朝时期的河上公并不可能“题字”撰写嵌名联,这只能是后人以“天台山”山名撰嵌名联,纪念河上公在此悟道修仙。对联是随着唐朝格律诗共同推进发展的,天台山嵌名联的“题写”应该在唐朝至北宋初年之间。

其实这幅对联中的“奇石”二字并不确切,若论山石奇秀称为“天下无”并不恰当,比天台山更有名的名山多的是。该对联有着“胜景”二字,参照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文中“赏仙山胜景”这句话来看,以“仙山”易“奇石”,这幅嵌名联校补为“云自天出天然仙山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更显贴切,与河上公在天台山悟道成仙一事相互印证名至实归。张行简祖父根据这副嵌名联认为“'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其中的“海上日出,曙光先照”究竟是其本人的理解,还是转述日照镇建置之时命名的依据,这并不能详知,终究无法让人信服。

二、 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与尧王城“尧王坐殿”传说的互证

日照大地史前遗址众多,1934年春,在日照地区进行考古调查的考古学家王湘、祁延霈就发现了尧王城、两城镇、丹土等一批龙山文化遗址。尧王城遗址的命名是因为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安家尧王城村附近,高兴镇共有安家尧王城村、刘家尧王城村和大尧王城村三个以“尧王城”命名的村庄,该地自古流传“尧王坐殿”的传说,这三个村子因此得名。尧是上古帝王,统治区域在河南山西等地为主的中原华夏地区,是不可能“坐殿”到沿海建都的,毕竟偏安海隅不利于统治的稳定,日照的安家尧王城村、刘家尧王城村和大尧王城村等村落流传的“尧王坐殿”传说难免有失实之嫌。

日照古属青州,《尚书·禹贡》中说“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尧帝时期发生过一件与青州嵎夷有关的事,《尚书·舜书·尧典》记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这段文字是说,尧帝命羲和、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制定历法,其中羲仲被分派到东方青州嵎夷居住下来观察物候测定春分。

山东和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中原地区的东方,在这些沿海地域中,日照的安家尧王城村、刘家尧王城村和大尧王城村三个以“尧王城”命名的村庄,是唯一因纪念尧帝而命名的地方。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安家尧王城村附近出土的尧王城遗址就是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的遗迹。

在文化的千年传承之中,很多史实被后世穿凿附会渲染演绎,难免造成一定的失误,但就在这看似不可相信的谬误中也是夹杂着真相的,所以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史记索隐序》中说“忽加穿凿,难允物情”。照此来看,尧王城遗址附近的“尧王坐殿”传说只是“穿凿”之谈,尧帝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却是“难允物情”的真实史事,“尧王”虽然不曾在这里“坐殿”,但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确实是跟“尧王”有着一定联系的。

三、 从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日照得名原由的关系

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在日照的天台山观察物候测定春分,不但给日照大地传播文明初光留下了深深的影响,也是日照地区为华夏文化历法的制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于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在悠久文化历史的流传中,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一事逐渐被渲染演绎蒙上神话色彩,难免吸引了先秦时期一批方士神仙家们的崇拜。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文中说嵇康游天台山“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就明确记载了神仙家河上公和徒弟安期生在此悟道修仙的事迹。而神话的递相传说中,天台山在金代张行简状元生活年代更被传为“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

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被演绎神话传说的同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唐代宗时期,大历十四年科考即根据《尚书·虞书·尧典》命题,《全唐文》《文苑英华》收录的题为《寅宾出日赋(以“大明在天,恒以授时”为韵)》的文章,便是参加这次科举的独孤授、王储、周渭、袁司直等士子的应试作品。

日照得名始于元佑二年建置的日照镇,这次关于地名的命名,若说没有受到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的文化历史影响,这是不可能的。根据张行简状元记载,日照的得名是取自天台山嵌名联。在日照地区与“日照”类似的地名还有“明照现村”,“县”“现”谐音,不排除“日照”与“明照”同时得名的可能,随着“日照县”的建置,同时命名的“明照”被谐称为“明照县”,进而被村老讹传为“明照现”当作村名。

宋代的镇,有很多是由唐朝和五代时期作为基层军事据点的镇戍演变而来,北宋元祐二年建置的日照镇应该也是这一类。明照现村在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今分为东西二村,距离日照县二十余里地,也符合行军布防互为犄角之势布置军营的状况。这样来看,天台山嵌名联作为“日照”命名的唯一依据似乎并不合理,“日照”与“明照”应该结合起来一体思考探析。

《易经》《尚书》等古老经籍艰涩难懂,往往被作为地名年号择取的必查之书。日照地区自古流传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的遗事,又传说“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 在日照镇的命名之初,受天台山嵌名联下联“日照”二字与“寅宾出日”有关联的启发,从《易经》《尚书》等古书中选择相关字句对“日照”两字另作新的诠释,这个新地名将会更具特殊寓意。《易经》三十二卦“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的卦辞中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这句卦辞首尾两字连起来就是“日照”,而其中的“日月”两字合为“明”字,选用这句卦辞无疑是对“日照”和“明照”命名的最好阐释。

四、后记

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中,在日照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羲仲“宅嵎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日照人,在这片濒海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羲仲“宅嵎夷”之后,日照大地发生了很多与此有关的大事:

商朝末年,姜太公出生于日照;

周朝时期,河上公和安期生在天台山悟道修仙。天台山逐渐被神话演绎为“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

三国曹魏时期,嵇康游天台山,“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唐朝到北宋初年,天台山刻下“云自天出天然仙山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的嵌名联;

北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根据天台山嵌名联,依据《易经》中的“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卦辞予以命名;

金国大定二十四年,日照由镇升县,张行简状元错记天台山嵌名联,留下了“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的记载;

明清时期的府县志书编修中,日照地名逐渐被演绎为“日出初光先照”……

羲仲“宅嵎夷”给古老的日照大地带来了文明初光,书写了日照文化历史的开篇章。在羲仲“宅嵎夷”文明初光的影响下,“濒海日出处”的日照大地日新月异,在每一天的第一缕曙光中,都迎接着新的辉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