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18∣这一年,有没有认真读几本书
读书小结
把日子记在读过的书里,买书、读书、写读书笔记,依旧是2018年的一条生活主线。梳理出其中的12本,作为这一年的印记。总有人问我你在读书的过程中都获得了什么,仔细想想,好像没获得什么,大概就获得了当下的那一段时光吧。
《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心始终被四件事情占据着: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作为儿童崇拜者,他笔下的画,常常充满童真与可爱。任何时候,只要看到他的画,便禁不住被他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所打动,也期待自己能有先生那般的人生状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02
《蒋勋说红楼梦》
每天出门的时候,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地铁,不看书的时候,一定会打开手机,听蒋勋先生解读《红楼梦》,吴老板看完了四本书,我把四本书的音频反反复复一直听一直听。期待,明年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红楼梦》,也期待,我也能像蒋勋先生那样,把《红楼梦》的美传递到孩子手中。
03
《写出我心》
有一天在朋友家做客,看到书架上摆着一本书,名字叫: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2017年印的《把日子记在读过的书里》,基本已经全部送出去了,回想自己每一个不停书写的日子,好像都在获得极大的安慰。好像唯有被写下来的日子,才是被记住的日子。
日子就在那里,动笔写就好。
04
《中国南瓜史》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应该给孩子写一本专门的蔬菜书,让他知道每一种被端上餐桌的蔬菜,都有自己的故事。
于是,我还真的认认真真的寻找资料,写了西红柿、白菜、萝卜、土豆……然后,在我忙得不亦乐乎的过程中,当当网可能察觉了我的心思,主动给我推送这本:中国南瓜史。
多么奇妙的“获得感”。
05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微软最新一任CEO萨提亚·纳德拉在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塑微软的企业文化,推动微软的文化复兴。以此为契机,他希望带领微软重新定义自己,重塑企业灵魂,重新思考一个核心命题: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
萨提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感觉到很振奋。毕竟,在很多企业看来,文化是虚无缥缈的,根本不值得花费力气去做。但是,等到企业出了问题之后,又会在探究根源的时候又找到“企业文化”上。
萨提亚希望将企业的目标放在每个人的成长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长,那么,我们作为一家公司也会成长。”
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是鼓励去听、去学,并以使命为导向激发个人的热情与才华,那么,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06
《四世同堂》
读《四世同堂》,我入戏很深。
有一天读到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北平城,人们只能吃连猪食都不如的“共和面”,我感到很疲惫,仿佛自己吃的就是那无法下咽的古怪东西;读到祁天佑老人被狗腿子逼迫着穿上了印有“奸商”二字的马甲游街,人们吐在他身上的口水,仿佛也吐在我身上;读到李四爷本想利用自己当胡同里长的机会保护一下老邻居们,结果却成了老邻居们咒骂的对象,泄愤的对象,我好像成了李四爷的心,感到棒打的疼痛和深深的无奈。
好的文字,在平淡与真实中,自有一股力量。老舍先生就那么不急不缓的娓娓道来,把你一路带回到1937年的北平城,住在城中的一条胡同里,感知那一年的春夏秋冬,人间冷暖。我们以为战争不过是敌我双方互相扔炮弹,强者胜而已。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你的一日三餐里,在你的穿衣戴帽里,在你的四世同堂里。
07
《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
在经济学家眼里,铅笔是市场经济神奇性的最佳代表之一。从一只小小的铅笔里,可以看到分工与合作,看到自由与效率,看到真正的市场经济。
曾经有一个名叫伦纳德·里德的美国人,专门写了一篇《铅笔的故事》,这篇故事被经济学家们奉为佳作,他通过讲述铅笔如何被生产创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全世界互不相识的人们,如何通过各自有限的一点实际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率,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精诚合作,最终完成一根铅笔的生产。他说铅笔是“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在这各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梭罗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瓦尔登湖》上,以为他不过是一个跑到湖边自给自足隐居了两年的男人。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人家不但琢磨过如何生产出一只具有竞争力的铅笔,也是在商场上真正厮杀过的实业派。
08
《百年心事,卢作孚传》
读此书的过程中,几度掩卷叹息,几度哽咽落泪。个人的命运轨迹和一家公司的跌汤起伏,填补了以往宏大历史叙事教育下所留存的缝隙,为无法感知的战乱年代普通人的生存叙事,注入了可以理解的记忆。
卢作孚曾经说过:个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理,或变成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而是盼望每个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许多人都把这个意义弄不清楚,往往败坏事业,成功自己;自己虽说是成功,社会却失败了。
我们阅读历史,可以关注王侯将相的大风大浪,也不妨关注一下那些为生活本身而兢兢业业的人们。
09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今年去美术馆的次数,好像比以往多了不少。不过我画画的水平,依旧停留在小学三年级,没有进步。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在小学阶段被挤占掉的那些副科课,比如美术音乐和体育,成年之后,可能都得自己花钱再把这些课买回来。比如,很多人花钱进健身房,花钱学乐器,花钱学画画……
我花钱买了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一边看一边逛美术馆,虽然始终在艺术的门外徘徊,门口的风景,已经让我倍感知足了。
10
《母亲这种病》
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被吓了一跳:竟然有人胆敢把“母亲”作为一种病症,写了出来,还写成了一本书。
看书的过程中,我和身边的不同女性交流,有的未婚,有的还没生娃,有的已经生了两个娃,不同状态下的女性对于“母亲影响孩子成长”的话题,也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母亲是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的。所以,如果有可能做到更好,母亲是一定会积极努力去做到更好的。
写到这儿,想到一件事情。周末秋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他和三宝交流如何让妈妈痛快掏钱给自己买玩具,他把三宝拉到一边,悄悄的说:我妈妈自从上了一个母亲心理学课程后,脾气变得特别好,给我买玩具变得特别大方,你也赶紧让你妈妈报名去上课吧。
没钱报名去上课,看完这本书,我大概也能引以为戒,少犯一些错误吧,或者,在玩具预算上多一些支出,也是有可能的。
11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听说松浦弥太郎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对我来说,他那磨磨唧唧又有些碎碎叨叨的文字,倒是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度。
每次在书店里遇到松浦弥太郎的书,总是立马生出矛盾心理:买呢,觉得他的书也没写什么重大道理,太贵;不买呢,又很喜欢他在字里行间中流淌出的温度。于是乎,就这么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回好几遍:(
忙得焦头烂额的日子里,捧起他的每一本碎碎念,好像炸毛的猫立刻被安抚了下来,深呼吸,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12
《禅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