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高配与县城普通家庭,养娃差距到底有多大?看完你该立即行动起来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正在超速成长。
比任何一代孩子都要更聪明、知识面更广,更有自己的想法。
从考试到思维挑战赛,接着又是五花八门的兴趣班...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中国教育的纪录片,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值得每个中国父母好好看看,其中关于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确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01
8岁被叫数理王子,各种证书拿奖到手软
在成都,升学都是全民摇号,所以压力并没有特别大。纪录片采访的小男孩叫仔仔,8 岁,上小学3年级。
他乐观开朗,爱好是益智桌游、脑经急转弯、钢琴。各种校内校外比赛的证书,有厚厚的一大摞。
仔仔也很自信,觉得自己是个天才。问他为什么这样觉得,他说因为第一次思维挑战赛,就是特等奖,然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数学王子。
可见同龄人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心影响有多大。仔仔的父母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让孩子有「孩子味」,家庭的教育也是寓教于乐式的。
02
抓住时机,给孩子传递知识,思维启蒙很重要
仔仔爸爸提到,教育就是最合适的时候,比如各种敏感期,给他合适的东西。
仔仔数学很好,但完全没有按照各种教材、书籍来教过,都是嵌入式的学习,父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随时随地告诉孩子。
比如孩子知道了 10 + 25 = 35,他会启发孩子,是不是什么时候都这样呢?
比如我们用水洗脸,10 度的水和 25 度的水加在一起,就不是 35。
通过洗脸水的例子,孩子就理解学会了平均数、水温、体积、比热这些知识。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仔仔不仅学习好,而且学得很快乐。
相比之下,普通县城家长教育方式则比较传统,给孩子买教辅资料或者是网上去搜集相关题型练习,告诉孩子题会做了问题自然就懂了。殊不知这种缺乏数理思维支撑的教育理念,会给孩子灌输考试得分就行、不求甚解的思想,十分危险。

03
“天才”的背后不是超高智商,而是数理思维!
数理思维到底有多重要?
年仅12岁的孙弈东,他以年龄最小参赛选手的身份,闯入《最强大脑》12强。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被称为“天才少年”、“别人家的孩子”。
但他妈妈却说:“我儿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较擅长数学思维,对思考特别感兴趣。”
翻开孙弈东的成长履历,除了数不清的奖项和广泛的爱好。他对数学的兴趣,更令人关注。
别人口中的“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强大脑”,背后的秘密不是超高的智商,而是优异的数理思维能力
04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其实不难
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我们让他数数绘本上有几个人物,在数完了以后提一些问题,比如“他们在干什么呀?他们要去哪里呀?他们想做什么呢?他们意见产生分歧了怎么办?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一步步的引导孩子去深入思考,思考因果关系,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做,孩子的思维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不过,这些确实需要家长自己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比如对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了解。
而绝大多数的家长是不愿意了解这些略嫌抽象,又不提供具体方法的理论性知识;就算有了解,自己带娃启蒙,对家长的时间、自控力和耐性都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要给孩子做系统规划和启蒙的话,其实可以借助于市面上的一些数理思维课程,帮助孩子“加强逻辑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