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都在预告片里,《黑豹》的大场面只值5块钱
漫威新超级英雄黑豹登场,全球影迷给足了面子,不但在本土热卖,登陆中国大银幕两天,排片超过37%,票房占比超过一半,预估上映2天票房将超2亿。
与此同时,《黑豹》也成为漫威电影中评论最为两极分化的电影,回顾漫威以往在中国亮相的超级英雄,有过一边倒的好评,比如《复仇者联盟》,那是漫威第一次呈上“全家桶”,观众都看high了,豆瓣8.0的高分说明了即便是喜欢文艺片的观众也不反感;也有过一边倒的差评,比如《雷神》。而《黑豹》是典型的两极分化,这让很多犹豫不决买票的观众有点晕菜,到底该听谁的?我们让熟悉漫威,但同时又能客观理性点评的编辑来谈一下电影的优缺点,给影迷们一点参考。
先说优点。大厂牌迪士尼的作品,《黑豹》代表了电影工业最高水准,在特效、美术、服装等方面几近完美,无可挑剔。会有人觉得,你标题里说大场面只值5块钱,这里怎么又在吹特效?那是因为特效和大场面不能划等号。
《黑豹》构建了一个虚构的过度瓦坎达,从外面看是非洲原始的茂密丛林,飞进去就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城市,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国家,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整个漫威宇宙中最让人喜欢的世界。
瓦坎达中出现的场景带有浓郁的非洲符号,所以在场景构建上也用了实景和特效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的效果堪称无缝对接,观众很难看出哪里是真实哪些是特效。比如,在真实的场景中,安排了运送振金的磁悬浮列车,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并且还在结尾安排了正反主角在铁轨上的一场打斗,看起来像是特效师的炫技。
悬崖的戏份同样是场景搭建和特效相结合,“竞选”国王打斗的勇士瀑布是搭建出来的,整个场景尺寸为120X75英尺,峭壁的高度是30英尺,整个瀑布的搭建耗时4个月,而黑豹被扔下去的悬崖高100英尺,是通过特效和实景联合呈现。从中能感觉到一点,即便拥有最顶尖的特效技术,但漫威的电影从不偷懒,他们的目标是让画面看起来真实,而不是让观众看出来是特效,所以他们愿意用4个月搭建场景,而不是完全用特效呈现。
另外,技术只是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创意。《黑豹》中有很多让人脑洞大开,忍不住赞叹的设定,比如马丁·福瑞曼饰演的罗斯探员被运到瓦坎达之后,那个医疗室的设计非常赞,墙面是由一个个小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都是相应的显示屏,显示结束后墙面单元反转,看起来比常见的那些裸眼3D更炫酷。
又比如埃里克的造型,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有瓦坎达的基因,同时又是受美国文化“毒害”的青年,那个在战争中每杀一个人就留下一个印记,脱掉衣服满身的颗粒看上去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同时又有震慑力。
但是,《黑豹》的优点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了,剩下的几乎都是缺点。
剧情上,算是漫威相对偷懒的一部,几乎没有任何惊喜和反转,格局小的让人纳闷。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王子复仇记,太子继承王位,被流放在美国的王子回来找茬,经过两轮恶斗之后王子被太子干掉,一切回归平静。期待的和各个国家的冲突完全没有,对瓦坎达的描绘也只是皮毛,编剧完全没有继续深挖的意图,那么大的国家如何运作,振金怎样开采这些完全没提,整部电影其实就是黑豹的开场白,为漫威宇宙及接下来的《复仇者联盟3》做铺垫,但格局这么小的半成品就让观众买单?
人物塑造上,也很难让人满意,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傻白直,马丁·福瑞曼的角色其实可以用来兴风作浪,这个人物被白白浪费掉了,黑豹和埃里克的人设,就像是被嚼过的甘蔗,完全没有味道,另外,满屏的黑人,真的没有一个好看的啊!蹩脚的英语听着很难受,难道美国观众对电影的喜欢都是建立在政治正确上吗?
在大场面上,不好意思,我觉得只值5块钱。在预告片里看到的瀑布对决和汽车追逐,几乎就是整部电影的大场面精华了,除了这两场戏之外,几乎都以文戏为主,结尾正反派的对决没有什么大阵仗,只是两个人的肉搏,关键打的很生硬、不好看,漫威真应该请个香港的武指过去,至少能比现在打的精彩10倍。
漫威用一个接一个不成形的人物小传,来一点点搭建起漫威宇宙,固然,《复联》系列是全家桶式的视听盛宴,但漫威这种套路在中国还能吃几年?观众对于他们这种毫无节制的大场面铺排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而像《黑豹》这样的外传,其实本来是可以认认真真把故事讲好,可是制片方的心思又不在这上面。《黑豹》虽然头两天势头很猛,但是我不看好这部电影,相信很快票房就会下滑,我倒希望中国观众都不要买账,至少给迪士尼和漫威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中国观众不是这么好骗的,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