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劲头”是什么

有些京剧老演员和老票友说:"唱京戏拉京胡没有劲头不值钱。”

什么是京剧的劲头?我的理解就是演员和琴师在演唱伴奏过程中用力度和速度形成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京剧形成的初期,班社的演出没有今天现代化的剧场和音响,都是在古戏台或露天演出。为了让观众听得清,一般是采取高调门(正宫调或乙字调),小嗓子演唱,同时在行腔时用力度加速度形成的劲头,给观众以震撼力和穿透力,使人觉得醒脾,过瘾,舒服。为了使高而尖的声音变得协调,班社还在戏台下安装了几个大水缸,作为共鸣器之用。

京剧演员唱功的劲头,是长期训练演唱的气息,肺活量,准确的共鸣点而形成的,当然先天良好的嗓音条件是基础。练京胡的力度,拉出京胡足夠的音量和霸气,控制燥音,则是琴师必备的基本功。没有劲头的唱腔不是在唱戏,而是在啍戏,只有自已知道,观众是听不到的。没有劲头的京胡,犹如蚊子叫,根本起不到托腔保调的作用。

当然强调"劲头",不是要求一味唱快速度的高强音,劲头恰恰是在快慢结合,强弱对比中突显出来的。一些唱功很扎实的老艺术家(如康万生,李鸣岩等,)在所举办的"原声态"演唱会上,凭借一副它〉洪钟大吕般的好嗓子和十足的劲头,让观众称赞不已,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不要音响设备的"原生态”演唱会只能在约几百人大小的剧场,而且观众比较安静的环景下进行。如在一两千人的大剧场或上万人的体育场举办,环景又燥杂,那还是需要有好的音响设备的支持才行。

现在一些年青演员认为有了一流的音响,无需天天喊嗓练功了。且不知他们不知道,音响只能解决音量扩大的问题,调音师通过机器对演员声音的润色处理,与好演员固有的好嗓音及后天练出来的具有很好劲头的立音是炯然不同的。前者声音虽高,但松而散,明亮度不夠,显得干而不圆润,不具有京剧声乐之美。而后者音量足,音质结实,富有金属般光泽的亮度,高低音协调而圆润,这种好嗓子的天籁之音通过富有劲头的演唱,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