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的行为,你能看懂吗?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案例回放

杨老师,您好!我最近对班里一个男孩子的教育问题很苦恼。他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好学生”,学习自觉,负责开关电教平台也认真负责。

但是我总感觉他并不是表面表现的那样。有一次,他和同桌(女孩子)打起来了,了解后原来同桌在描述童话的美好的时候,他就说:“童话都是骗人的,三岁小孩才信”,打破她的憧憬女生一气之下便跟他打起来了。

之前有一次他在作文里写:我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其实我不是,我很喜欢使坏,例如有一次两个男生打架,我故意去打了他们,等到老师找我的时候我就故意委屈地哭,老师就不会批评我了。

之后还有一次他跟几个同学玩耍到晚上7点才回家,他父母很担心,一直找不到他。后来他回家竟然跟他妈妈撒谎说是我们老师让他帮另外一个孩子补习。我觉得他是一个撒谎成性的孩子,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这个“好孩子”。

他家里人都很重视他的,父母我接触的时候都比较温和。不知道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给我建议?如果老师看到我的私信,还拜托老师帮我解答疑惑。感谢老师[鲜花][鲜花][鲜花]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有一些了解,但我相信,坚守在小学一线的老师更有发言权,我也同样相信人多力量大,我把案例投放都“浙江班主任”三个群和“浙江德育校长”群,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经常撒谎的背后,总有一个原因或者需求未被满足。想要被关注认可?想逃避惩罚?平时被要求做乖乖孩子太压抑?

家长要求过高,孩子平时受到高于自己年龄段的要求?被迫自律自觉,被迫做好孩子,心里一些真想法,真需求没办法满足一直压在心底?但它不会消失,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暴露?

小学四年级自我意识觉醒,但是经常被按着父母师长的要求做,内心不愿意,想反抗,现实生活中反抗不了?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新闻,事发后,记者走访犯罪分子小区,邻居都反映其老实温和,言语不多。

上面撒谎两次都是为了逃避责罚,一次老师,一次同学。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做自己。

我当初也是学校家庭眼里的乖乖女,我也有一颗躁动的心,经常喜欢跟学习差的甚至行为差的同学在一起,比较自在,不过不影响我个人的专业发展,曾经也因为不爱写作文撒谎过很多次,从长远来看一点都不影响。

为了逃避惩罚,撒点小谎是正常。但我觉得要了解一下他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是不是不太允许他犯错,认为犯错就是坏孩子,听话才是好孩子,导致孩子犯错了不愿意跟父母说,不断掩盖自己的错误呢?

这个孩子在“好孩子”的人设里待得太久了,他太知道大人喜欢的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了,所以一直在扮演一个好孩子的形象,有点讨好型人格。但他的内心追求自由自主,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他又不希望打破自己的“好孩子”形象,所以采取撒谎的办法来应对。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的内心会有挣扎和矛盾,所以在作文里写出自己的心声,其实我希望有人关注我内心的声音。

可能需要在父母及家庭里面找根源。我也曾碰到一位说谎成性的孩子,父母也很配合我的教育工作,沟通起来很温和。多次家访,多次沟通,才找到症结在他妈妈身上。小时候偷拿同学的东西,妈妈告诉他只要说实话,就原谅他,结果还遭到更厉害的打。几次以后,说谎就越来越厉害。后来再犯错,我就尽量不让他妈妈出面处理。

心思缜密,心机深重,建议看《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孩子》改编,里面三个小孩,刻画的很到位。

当今社会和现代家长,奉行“别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教条,让当今的孩子早早成为了“社会人”,失却了幸福的童年,同样也失去了孩子“自然人”成长的可能性。故智者说,输在起跑线一说,害了多少祖国的花朵!让“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一故事,一次次在人间重演!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杨蓥,更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经过本人授权发布推送,相信,一定会给你启发。

我想在这里讲一个自己的故事。面对毛五百人剖析自己小时候的丑态也是需要勇气的。但今天这个确实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

其实我小时候跟这个男孩子很像。在老师面前是乖乖女,背后却把孩子会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撒谎、偷东西、不做作业……但现实是当前的我长得根正苗红。所以我时常在想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改变了我?终不得解。如果让我用自身的成长去引导这一类的孩子,我还是会不得法。我时常琢磨自己的过往,现在想来是不是柔水的家庭教育和自尊受刺激背后的自我觉醒才促使我有了自我改变的意识和行为。

这样的胸针70后的亲有印象吗?

第一次偷东西还是上小学前。80年代的彩钻孔雀胸针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而言是多么巨大的诱惑。邻居家的小伙伴拿着这枚胸针在我面前炫耀,我很喜欢,问她要,未遂。第二天当我发现他家的桌子上赫然放着这枚胸针时,我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拿起,大大方方地带回家,还别在胸口。事情后来怎么发展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是舅舅马上给我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胸针,并告诉我:想要什么告诉舅,人家的东西不要。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或许会点赞家庭教育。其实,哪怕当年的舅舅用了我们现在看来还不错的处理方法,但依旧没有改变那时的我。读小学一年级(小生日9岁读的),看到同学买的方格本封面很漂亮,想用自己的和他交换,未遂,后又趁对方不在时,取之。同学发现本子不见了,惊动了班主任。班主任是刚毕业的新老师,当时发动全班找。很显然,在我的书包里找到了。然后各种诱导质问,我死活不承认。在这死活不承认的过程中,我撒了一个又一个“弥天大谎”,老师最后也找不到一口认定是我拿的证据,但心里已经肯定是我拿的。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期末评三好学生时,我成了创三好。我记得我坐在座位上嚎啕大哭,挂着眼泪接过了那张奖状。

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同时也解释了学习优秀的我为什么只能得创三好。暑假第一天的午睡时间,母亲躺在床上摸着我的头告诉我:别人的东西你拿在手上还是别人的,永远也成不了你的。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和妈妈商量,也可以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儿八经地拥有它。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那时我似乎才开始对“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有了概念。但其他爱说谎爱戏耍同学,经常不做作业的毛病依旧没得到实质上的改变。直到四年级的一天(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年我因为不做作业被罚抄了十遍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我因为某件事去班主任家,刚走到门口,恰巧听到班主任和她的妈妈在议论我。她妈妈说:某某这孩子是个不错的苗子,我看行。班主任说:她啊!这孩子爱撒谎,还会偷东西。不行不行。十一二岁是自尊心很强的一个年龄。班主任的一句评价硬生生让我止步于她家门槛前。我转身偷偷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抹眼泪一边想了很多。从那以后,我彻底改变了,越变越正直,越来越优秀。

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抓住时机唤醒孩子的自我教育是最为有效的。但往往这样的时机很少出现,也很难把握。当然和风细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很重要。我其实很感谢当年的班主任在背后很中肯地评价了我,让我在最佳的年龄意识到了那个“糟糕透了的自己”,从而生发自我蜕变,有了现在的为人师表的我。

如何看待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你从中找到答案了吗?相信,你肯定有了自己的思考!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