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孟玉楼宁愿嫁给西门庆做小妾,也不愿意嫁给尚书做正头娘子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名,实在是因为猛士太少了,普通人很难直视人生中残酷而灰暗的东西。
说到残酷,《金瓶梅》可以说是一本非常残酷,甚至有些残忍的小说,整部小说从主角到配角,结局都非常凄惨。
很多人都认为《金瓶梅》被禁是因为里面的色情描写,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本书经常被禁是因为里面记录了太多人性的黑暗,真本书的基调都非常凄惨,让人完全无法直视。
这本书反映了晚明时代,清河县这个地方,商品经济突然发达之下,旧道德荡然无存,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一切都是赤裸裸人性的搏杀。
书里充满了狡诈,偷情,欺骗,谋杀,无耻,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全部都是新兴的市民社会才能呈现出来的特点。
在这所有不堪的人物中,有一个人却鹤立鸡群,完全不像是这个大染缸里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孟玉楼,为人处世非常的好,是整本小说的另类。
而且作者还对她青睐有加,让他嫁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好,也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有好结局的人物。
孟玉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宁愿嫁给西门庆做小,也不愿意去当人家的正牌娘子,作者为什么又如此喜爱这个人物呢?
(01)妙人孟玉楼
《金瓶梅》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谋篇布局上就很精彩,前面“奸夫淫妇”终于把该杀的给杀了,潘金莲正满心期待要嫁进西门府,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清代点评《金瓶梅》第一人,张竹坡就非常欣赏孟玉楼,说她是“高人”“乖人”“第一美人”。这个“乖”不是乖巧,而是聪明伶俐、懂得趋吉避凶。“第一美人”也不是说她漂亮,同样是讲她处事圆融,内外都吃得开。
在整部《金瓶梅》里,孟玉楼常常会被忽略,因为好像只要有潘金莲在,她就没有声音,而通常她在的时候,潘金莲也在旁边。不过,各位读过小说后可能会发现,即便她常常没有声音,关键性的一两句话却具有杀伤力。
她冷静、机智、稳重,因此又有批评家说她是一个“圆人”——看起来没有棱角,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会适时地帮助潘金莲,也会适时地默不作声。
这样的孟玉楼其实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我们前面提到,她的IQ(智商)和EQ(情商)应该算是这几个女人当中平均值最高的。潘金莲很聪明,大概IQ是最高,可是EQ不行;月娘的EQ不错,可是IQ不够高。
这就好像《红楼梦》中的人物,性灵派的高点是林黛玉,现实派的高点是薛宝钗,探春刚好兼具两个方面,而且都不会让人觉得过分。这种人——《红楼梦》里的探春或《金瓶梅》里的孟玉楼,在处世哲学上是最成功的,走到哪里都不会被排斥,也不会结党营私,不会咬群。
孟玉楼本来想嫁给布商杨宗锡,但她出场时已经守寡了。杨宗锡在外做买卖,不幸因病死去,留下了大笔财产。和西门庆相遇时,孟玉楼已经守寡一年多了。
孟玉楼和西门庆这一段婚姻我们可以确定西门庆是被动的,是薛嫂主动提亲的。薛嫂来找西门庆,跟他计划好,要先去找孟玉楼的姑姑杨姑娘,从杨姑娘那里下手。第二天她马上去找孟玉楼,孟玉楼并没有觉得突兀。可见,孟玉楼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有可能她是主动的一方,安排薛嫂穿针引线。如果薛嫂没有来找他,西门庆可能就没有后面的动作了。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关系是“恃财猎色”。他仗着自己是一个大官人,家里“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便借此猎色。而他和孟玉楼的关系,则是“借色聚财”。不过,他借的是自己的色。不要忘记,西门庆长得很帅,风流俊俏,他将通过这个条件积聚起一笔不小的财富。
戏剧性的在这里又出现了。西门庆明明是被动的,可是孟玉楼在一个月之内就嫁入了西门家,还有一个风光的婚礼。与此同时,曾被西门庆主动出击的潘金莲却还在那里望穿秋水、孤军奋斗。孟玉楼凭什么可以如此风光、简单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潘金莲却像一个快溺水的人,连一根稻草都抓不到呢?
我们很容易想到“钱”这个因素。书中第七回说道:“世上钱财,乃是众生脑髓,最能动人。”这是一个“普世价值”,钱到位了,什么事都好办。
(02)独立自主孟玉楼
在晚明社会,也就是16世纪后半叶,至少以城市来讲,寡妇再嫁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社会背景。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而到了明朝后期,尤其是王守仁(阳明),则强调个人的自我认识,后来又有正视人类情欲的学说出来。
这些说法由文人提出,由商人实践,所以我们说这是市民的写实,是文人的写心。孟玉楼身后有这样一个背景。
通过《三言二拍》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类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妇如果死了丈夫,或者离婚了,再嫁是很自然的事,而且还可能越嫁越好,一般人是不嫌弃的。
反而是乡下的小农社会中相对保守闭塞,讲究三从四德,城市事实上很开放。孟玉楼是寡妇,薛嫂却和西门庆说:“青春年少,守他甚么!”
可见当时社会认为年轻寡妇再嫁是可以被接受的,这是孟玉楼得以嫁给西门庆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临清这一带,在小小的清河县,西门庆也算小有名气了。他的优点是“潘、驴、邓、小、闲”——长得帅,有钱,会赔小心,对女人一开始是很好的,又有闲。
中国传统社会中总是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方父母考虑的是对方能不能养好我女儿,女人嫁人就是找一张长期饭票,这样的观点几乎是根深蒂固的。
但孟玉楼要嫁什么?她要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孟玉楼所代表的16世纪下半叶明朝城市中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红楼梦》里也有一个只愿意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主角宝黛除外),她就是尤三姐,曹雪芹发扬光大了这种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
尤三姐出身市井,特别强调自己要追求爱情。她对尤二姐和贾琏说:“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这是曹雪芹替女子所做的大胆宣言:女人也可以选择她所爱的人,而不只是被动接受选择,或者仅仅是挑拣物质条件。
孟玉楼条件这么好,又一心只想嫁给自己喜欢的人,这样一来和西门庆一拍即合,硬生生在中间插了一脚。
本来西门庆是要娶潘金莲的,这事儿也做了,人也杀了,硬是被孟玉楼给截胡了,只能说那真的就是个有钱就能插队的时代,不管你先来后到。
所以后来孟玉楼做了西门庆的三房,潘金莲只能做老五,地位很不一样,银子就是孟玉楼的垫脚石。
有一次潘金莲好不容易做了三十个“夸馅肉角儿”(蒸饺),因怀疑被迎儿偷吃了一个,就把对方打得死去活来。
除了凸显潘金莲个性的阴狠、强悍、无情之外,事实上也烘托出潘金莲当时的经济状况:那一笼饺子对她来讲很珍贵。
而在第七回,西门庆到了孟玉楼那里,作者特别强调了茶食和茶具:“小丫鬟拿了三盏蜜饯金橙子泡茶,银镶雕漆茶钟,银杏叶茶匙。”作者这就是赤裸裸的对比,有钱没钱就是不一样。
(03)结局很好的孟玉楼
孟玉楼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是自己的自己一定要争取,比如和西门庆的这门婚事,其实孟玉楼还是比较主动的。
但是到了西门庆家之后,孟玉楼就变得与世无争,跟潘金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是婚后才改变的,结婚前张四舅反对孟玉楼嫁给西门庆,主要是为了钱财而已,说了很多西门庆的坏话,妙的是张四舅这么一个大坏蛋,所西门庆的坏话,却都是实话,主要说西门庆家里女人多,还爱大女人。
孟玉楼的回复干脆利落,说自己这些都知道,其中一段很精彩:
男子汉虽利害,不打那勤谨省事之妻。我在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为女妇人家,好吃懒做,嘴大舌长,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孟玉楼绝不是说脑子一热,就嫁给了西门庆,而是综合考虑之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才嫁过去的。
孟玉楼要的就是一个安定的生活,她去西门府,不管里面女人窝里是非多,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孟玉楼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她不争不抢,只在关键时候说话,完全不像潘金莲那样,什么都要争,潘金莲没钱是真,但这什么都要争,也不一定跟钱有关,更多时候,这就是显露出潘金莲的个性,处处好强,真好与孟玉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孟玉楼这样的人,跟探春很像,为人处世没有那么棱角分明,各方面的人都很喜欢他,这一点很难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孟玉楼在西门家,守着本分过日子,在西门庆死后,各个妻妾树倒猢狲散,矛盾彻底激化,正妻吴月娘狠狠整治了那些不听话的妾室们,所有人结局都很惨。
孟玉楼又嫁了一次,而且这次李衙内,三次嫁人一次比一次好,可以说是整部小说中,结局最好的人了。
关于孟玉楼,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