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母爱打造健全人格
心理学家告知世人:消灭犯罪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尽量避免爱的缺失。
我曾见过一些准妈妈,都要生宝宝了,问她生产之后多久会有奶水,她竟然还不知道。她们精通数理化,但对生产之后三天才会下奶这样的常识却一无所知。
那么,孩子在出生的头24小时会主动寻求什么?有人说是,吃。其实不对,答案也鲜有人知。
比如,有一个小宝宝出生。爷爷来了,说:“哎呀,总算生下来了!三代单传,咱家的香火总算保住了。”这个小娃娃有没有反应?没有。
姥姥来了:“哎呀!俺闺女真有本事,自己才80斤,生个儿子8斤6两!”有没有反应呢?没有。
孩子的爸爸乐得合不拢嘴:“长得真漂亮,像我!”他有反应吗?还没有。
但如果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女性说:“小宝宝真可爱呀。”他会立即望向你,冲你笑。因为婴儿在出生后头24小时内,只对年轻女性的声音有反应。
“人类对爱的需要先于食物。”这句话很正确。我曾在少管所见到一名少年犯,她因为同学抢了自己的男朋友,一怒之下就杀死了那个女孩,直到现在都没有丝毫悔意。我很奇怪她的性格怎么会如此偏执,占有欲怎么会这样强烈?后来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就不难理解了——她6岁时父亲离家出走,8岁时母亲服毒自杀,自小缺乏家庭的温暖。所以说,幼年时候心灵的创伤和亲情的缺失,是人类一切不良行为的早期根源,比如学习欠佳、疾病缠身或者违法犯罪,都是如此。
因此,爱的呵护比法律的制裁要有效,尤其是母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心理学家发现,三岁之前,人类对经历的情绪情感会像海绵一样百分之百地吸收。如果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个祥和温柔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也会拥有宽容、悦纳他人、善良等良好品质。而且,母乳喂养的孩子70%都不会失眠,也不会得高血压。
现在离婚率不断升高,单亲家庭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使他们形成暴力倾向和不健全的人格,为后来犯罪行为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早就提出,“有些人生来就具有攻击性”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生来人格都很健全,如果能在充满爱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那么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人。
但是,一旦有某些因素妨碍了这种自然成长的过程,那么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说,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来自于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他们没有良好的自我形象、没有安全感,所以求助于暴力来解决问题。而改造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让他感受爱和温暖。(本文摘自《青年心理》2005.5)
周正,心理学家,清华、浙大、北大总裁班导师。
著作:气象出版社《周正亲子二十法》、清华出版社《老子的养育智慧》、北大出版社《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上大出版社《心理课堂》等。
新娘子/准妈妈/妈妈/奶奶订阅“母亲教程”,收获亲子智慧!
订阅方法: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