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六
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斜僻事,绝勿问。]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遇事不要慌忙,慌慌张张易出错。遇到事情不要有畏难情绪,但也不要不把它当回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容淡定,镇静自若,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沉着应对,认真处理。毛泽东有句诗,“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战争年代,无论环境多么凶险,他都从容镇定,视敌人如草芥。在撤离延安时,前有滔滔黄河阻挡,后有胡宗南重兵追赶,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手持一支香烟,迎着敌人走了过去,胡宗南几万追兵不战而退。诸葛亮稳坐城头,手弹古琴,一座空城大开城门,吓退了司马懿十万雄兵。
从容镇定不是盲目轻视。要有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才会临阵不慌。比如孩子晚上睡觉前,衣服摆放有定位,学习用品全都装在书包里,早上起床就不会忙乱。如果袜子这里扔一只,那里扔一只,学习用品摆一桌子,早上起床后找到这一件,找不到那一件,怎能不慌呢。工作也是一样,汛期到来之前,防汛材料已经到位,有险情的地方已经修复加固,就能有条不紊地做好防汛工作。做办公室工作的,按工作常规该做的工作提前就做好准备,等领导布置任务时,自己已经胸有成竹了,这样工作才主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正视困难,不惧怕,不轻视,不忽略,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扎扎实实做好事前的准备,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王芸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她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她后来的同事陆续都得到了升职的机会,她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一天,她冒着被解聘的危险,找到总经理理论。“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违章乱纪的现象吗?”老板回答:“没有。”“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那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得以重用,而我一直在微不足道的位置上呢?”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待王芸点头后,老板说:“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你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过来。”一分钟后,她回到老板办公室。“联系到了吗?”老板问,“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具体是下周几?”“这个我没细问。”“他们一行多少人?”“啊!您没问这个啊!”“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这个您也没让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他打电话叫张怡过来。张怡比王芸晚到公司一年,现在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张怡接到同样的任务。不一会张怡回来向老板报告:“他们是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你同意,房间明天我就预订。”老板点了点头,张怡接着说:“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王芸在一边看得脸不禁发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就退出了老板办公室。
什么叫会办事,这个故事值得思考。
“斗闹场,绝勿进;斜僻事,绝勿问”。打斗喧闹的场所,绝对不要靠近;奸邪怪僻的事情,切记不要因好奇而去打探。年轻人喜动,喜欢热闹,喜欢好勇斗狠。因此,年轻人一定要远离赌场、闹市、夜总会等打斗喧闹的地方。年轻人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经常到这些地方去,就会沾染上许多坏习气。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喝酒、打架斗殴,就与到这些地方去有关。现在,网络上的色情、暴力片对年轻人影响也很大。有的年轻人聚群充当黑老大,有的年轻人参与抢劫、强奸,有的甚至杀人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作为家长、老师,在这方面一定要严格管理,防止孩子接触这些东西。
对那些不正当的、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要产生好奇心,不要因好奇而去打听,更不能去传播,以显示自己知道的多。一则耳闻目睹的多了,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二则对那些见不得人的事知道的多了也是一种危险。实践证明,许多是非都是好奇心惹出来的。因此,做人一定要行得端,坐得正,对奸邪怪僻之事,不仅不要做,而且应该问都不问,远离是非之地、是非之事、是非之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里讲的是拜访人时的礼节。你到别人家里去拜访,有很多事项是要注意的。首先,快要进门时,要先问一问,家里有人吗?谁在家中?等人家开门迎接你进去或答话请你进去。快要进入正堂的时候,说话声音要高一些,让屋里人能听到,知道客人马上就要入正堂了以便做好准备。这是对主人的尊重,对主人隐私的尊重。如果不这样做,正赶上主人在睡觉、在换衣服、在干一些隐秘的事,这时,你冒冒失失撞进去,就会使双方都很尴尬。
在敲门时,如果对方问“是谁呀?”这时一定要回答自己的姓名。这样的话人家就知道谁来了,以便做好接见的准备。如果只是回答“我”,别人仍然不知道你是谁,这对人家是不尊重的。古时候,一个人有名、有字、有号,自称通常称名,长辈、老师呼时可以称名,其他人称时只能称你的字或者号,而不能直呼其名。现在虽没那么多讲究,但对比自己年龄大,或虽是同龄人,也最好不要直呼其名,最好称职务或“老张、”“老李”等等。
说到“人问谁,对以名”,不得不说说打电话的问题。按一般要求,拨打电话的人在接通后,首先要报上自己的单位或名字,然后说明自己有什么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人不说自己是谁,上来就说有什么事,结果弄得接电话的人一头雾水。曾经接到一个电话,上来就说:“明天孩子结婚,在XX宾馆请你喝喜酒。”这时候如果再问“你是谁呀?”显然是不合适的。不问又不知道该不该去,去了应准备多重的礼品,确实让人为难。更有甚者电话上打哑谜,上来就说:“你猜我是谁?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你现在有钱了,把老朋友都忘了”绕了半天才说自己是谁,要办什么事。试想,被你戏耍斗闹了半天,别人还乐意帮你办事吗?
[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人与人交往中,互通有无,互相借东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的时期,借东西的事几乎每天都会有。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别人的东西,应该主动上门,说明借的理由,征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大大方方拿走。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能勉强。有的人自以为与对方关系不错。或自己的事情很急,不打招呼,拿了就用。这样做对人不尊重,有时还耽误了别人的事情。这里说“倘不问,即为偷”,把这个问题说的很严重,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惜,不能有损坏,如果损坏了,要主动修复或赔偿。用过之后要及时归还,不能因为自己忙忘了归还,也不能因为自己过两天还要用就暂不归还。如果等到别人上门来催要,那就不好了。
别人来借自己东西时,要态度热情,慷慨大方。要知道,来向你借东西的人首先对你有一份信任,同时也是抱着希望而来。满足了他人的希望,必然赢得了别人的感谢。有付出必有回报。当你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热情地帮助你。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过去在农村生活,庄稼人厚道纯朴,当别人来借东西时,总是挑最好的给人家,别人来借自行车,要把车子擦的亮亮的,才让人骑走。别人来借劳动工具,要把工具收拾的用起来顺手,才让别人拿走。别人来借面粉,总是要把面粉装在碗里按了又按,压得结结实实的,又在上面按出一个高高的顶来,才让别人端走。当别人送还东西时总是再三叮咛,你需要时再来拿,千万别客气噢!那种浓浓的乡情,总是很暖很暖的。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焦爱民,笔名:艾子.河南灵宝市人,研究生学历,历任教师、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成熟做人 相约成功》、《秋天里》等八部作品集和回忆录。人生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公公道道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