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底色和细节,究竟隐藏在哪里?不是来自大师们设计的地标建筑,也不是万千人簇拥的网红打卡点,而是真实地“暴露”在每一份流调里。6月21日,深圳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为一名64岁女性,是在宝安区福围社区封闭、封控区的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这位64岁的深圳“阿婆”流调令人唏嘘。在6月14日到20日六天时间内,她的生活轨迹集中三点一线:在宝安区人民医院陪护生病住院的丈夫,老四川餐厅工作(宝安区福永街道东福围西街3号)、回家(老四川餐厅所在楼栋二楼)。说是三点一线,其实只有两个地址。我查了一下百度,宝安区人民医院距离她工作和居住的东福围西街,大概18公里,地铁加上公交转乘的最短距离,也需要1个小时。6月14日,这位阿婆早上从福永赶去宝安区人民医院,陪护生病的丈夫,又在中午时分匆匆赶回,一直工作到下班,或许是餐厅打烊的晚上。陪护、工作、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在她64岁的日常世界里,没有早茶,没有麻将也没有广场舞;只有日复一日的责任、家庭和劳作。如果不是生病的丈夫,可能那家老四川餐厅的一楼二楼,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无独有偶,6月18日深圳报告病例的萧某,35岁,一位在南山后海科技公司工作,家住在东莞市南城区的“跨城白领”。在6月14日到17日确诊前,他流调的地点集中在东莞南城的家里、附近的“小蜜芽托幼中心”,还有南山后海的办公室。从这个轨迹中,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位处于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下的父亲。35岁的男人,正是开始肩负事业、孩子和家庭全副重担的时刻。我再次查了百度,这位萧某居住和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超过了80公里。流调显示,他最常用的通勤方式是搭乘地铁4号线转1号线转11号,或者是预约大巴至深圳车公庙地铁站,搭乘地铁11号线到达公司。即便如此,他单程的通勤时间,也接近2小时。如果按照通常的上午九点上班,萧某可能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半,甚至更早,而略微加班回家的时间,也应该是十点往后。为什么选择如此远的通勤?可能是因为房价。深圳后海几乎是东莞南城房价的5-6倍,又或许是定居在东莞的他,认为深圳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又或许是他就是外界形容的,那些努力奋斗还是被无奈“挤出”深圳的中年人。一座城市的底色和细节,隐藏在流调里。因为这些日常的调查,有足够的随机性。他真实地勾画出一个城市个体的生活状态,甚至在那些时间的细节里,你可以想象他们面对生活的表情。在深圳生活已久的人,或许对于以上习以为常,但是对比其他城市的流调,你会发现深圳人的日常,又是如此的特殊。广州荔湾区那位确诊的75岁的郭婆婆,发病前曾到龙津市场、稻香酒家(富邦中心店)、又一间茶点轩、任点全天茶市港式点心、员工餐厅(和业广场店)、卡朋西餐(城光荟店)、九龍茶记(城光荟店)。这几乎不是在饮早茶,就是在去饮早茶的路上。即便是楼下就有一家“点都德”,但是这位普通的荔湾阿婆就是不光顾,展现了一名老广对于传统味觉的坚持。在她的世界里,没有日复一日的劳作,没有街边餐厅打工的辛苦,也无需牺牲晚年的生活品质,换取不多的收入。另一位沈阳确诊大爷的流调记录,更是带火了沈阳美食特产鸡架。这位沈阳大爷的画像是:退休,能力优秀被医院返聘,业余生活丰富,远可以去鲅鱼圈自驾游,近可以在家楼下的KTV唱歌到晚上九点,平均每天下两次馆子,鸡架、炖肉、抻面,一样都不落,堪称是沈阳民间美食家、生活家。还有6月20日东莞确诊的那位19岁青年,从6月5日到16日,每天晚饭后都会坚持去华阳湖公园散步。他不用挤龙华线,也无需在科兴的灯光里过夜,每天晚饭后散步,他的小坚持让那些口口声声要躺平,却根本无法躺平的深圳青年,羡慕不已。沈阳是鸡架,广州是早茶,东莞是散步,深圳只有上班或上班路上……网友说,流调记录看城市气质。但是,这些以无数细节构筑起来的城市,早已不仅仅是气质。多年前,深圳就流行一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那么,我们疯狂地涌入深圳,究竟是为什么?在每一个平凡的内心深处,没有伟大的城市蓝图,只有自己的英雄梦想。机会、财富、欲望和改变,这些原始冲动编制的梦想,日复一日,最终有了城市的“神奇”。
我们筑起了城市,我们的竭尽全力,让城市牢不可破。这是深圳肌理,也是这座城市的机制。一座城市“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正在、曾经在这里的人负重前行。
▲图源:呆呆
就在今天早上,深圳红色暴雨警告。大雨滂沱,滨海大道上排起数公里的车龙。40年后,这座城市还是习惯用最熟悉的节奏向前,他不会停歇,也没有人愿意停止。对于生活其中、深谙其中的人,既是深圳的“可恨”,又成为一种心安理得的“可爱”。
▲刘阿姨活动轨迹内的某餐厅,网友在“提问”栏为其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