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言集粹(一)
《中庸》名言集粹(一)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通过赏析中庸涉及到的名言警句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
【慎独】慎: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独处,独自行事。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要谨慎不苟,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出处《中庸.第一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莫:无。见:通“现”,显现。隐:隐蔽,暗处。独:独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会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本色;慎独、慎权、慎欲、慎初,方能抗得诱惑。要慎始慎终慎独慎微,守章守纪守法守规。低调是谦逊,是慎独,是有阅历而不张扬,是有内涵而不放肆的一种人生态度。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表露。中:适合、符合、不偏不倚。节:法度、常理。和:指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叫作“中”;这些情绪表露出来,但合于自然常理、社会法度,叫做“和”。
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情绪都没有发出来的时候,称为“中”的状态,“中”相对“和”是静态的。这个状态是人本性的状态。本性是清净无染的,所以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情绪发出来了,就从性变成情了。“和”相对“中”是动态的。动态的“和”要在静态的“中”制约下,达到节制适度的范围,虽然发了出来,但没有过分,有一定的节度,符合理的要求,这个状态称为“和”的状态。
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情绪不要过分,那我们就要调节自己的性情,达到适度的状态,这个就叫“适情性”。对什么事情可以喜欢,也可以享受,但是不要贪著、不要过分。你要享受,但是不能够想方设法地去占有,这就是没有过分,达到了一种中和的、比较适度的状态。
《黄帝内经》把人类的全部情感,归纳划分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类的一切情感都在这七情之中。七情犹如七个音符——哆来咪发索拉西,五种味道——酸甜咸苦辣,它们分别可以组合成万种歌曲,千种味道,百样情感。
我们常常讲“喜怒哀乐”,“喜”、“乐”指的都是七情之一“喜”。“怒”即为七情之“怒”,至于“哀”则属于七情之“悲”的情感。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天地分阴阳,万物也分阴阳,人类情感也可以分成阴阳两面。阴阳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万物体系。人类的七情体系也是一个完美的体系组合,没有遗漏。因此不仅需要有“喜怒忧思”,也需要有“悲恐惊”。人有七情,才能成为完满的人、完整的人、完美的人、完备的人。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曾经有过自卑的心里。因为自卑,他们悲伤过、悲痛过、悲苦过、悲哀过,走出来,就成为了人生的赢家。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助推器、也是人类智慧的调味料。
汉阳老年大学《中庸》研读班
学员 宗贤静
2021年6月11日
此文受宗贤静先生委托代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