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垭口的吴氏苗族,穿越百年的时空对话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我从遥远的贵州东部,去到五百公里之外的贵州西部,目的只有一个——去看看那里的苗族同胞。

因为这支苗族同胞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百五十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受战争影响,远离了故土,一路逃亡迁徙定居在镇宁县马厂镇关山村一个叫天坝的地方。

去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只有过电话联系。因为是阴雨连绵,雾大而雨细,天雨路滑,行车并不是那么方便。

途经筑城,顺便带着三苗网的编审花子女士一路同行。到关山西时,天已擦黑,是一位未曾谋面的年轻人,将我们带进一个小巷子里,目的地也就到了。

因为说是“亲族”,互相也就寒暄几句,我们几个也就被引进了一间房间里吃饭了。

一桌的好菜,热气腾腾的已摆放好了,几杯水酒下去,虽然有点冷涩,但也感有“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的感觉。

桌面上没有其他话题,唯一的话题就是作为同房族的族人怎么会一东一西,相距五六百公里之遥,而且一个半的世纪不曾认识,更不相往来。

吴文昌是此桌最老的人,七八十岁了,他轻轻地泯着杯中的酒,然后悄悄的把话题提了上来。也就是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我了解了族人生别死离的故事。

人世沧桑,冷暖岂能没有分别的痛苦时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好多事物随着时光淡漠了人生。

其实很多时候,人无法改变命运,就像那盏花灯一样力量薄弱,只能无奈地被流水推着走。心有归宿,到哪里都是自在;心无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那个地方不大,后面耸立着似乎象一匹狮子的山坡的小山冲里,几棵古树随意地环绕着,路过的人根本就看不起眼,更没有人去关注。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村寨将一个族群的迁徙及兴衰诠释得淋漓尽至。

白洗苗族曾参加1855年的咸同苗族大起义,我族则聚族耕耘,共一十三年。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三月,援黔总督席宝田克复镇远,之后攻下偏桥(施秉县城),我义军退守小河、白洗至梭衣坡一带组织抵抗。

次日,湘军荣维善军门择其降兵少壮三百,编为忠义营,接着进军白洗,烧毁白洗大小村落,有族人大人小孩藏匿屯上溶洞,湘军及忠义营拆屋火烧藏匿溶洞,洞中大小五百余人全部遇害,无一生还。

也就是在这一次湘军的烧杀抢掠,未回村里的村民只得远走他方。而就是在这次逃亡中,我族耇柳及其母随逃亡大军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镇宁县城南面马厂镇关山村一个叫茅草湾(苗族叫龚宝甘)的地方安定下来。

他们迁来之时,茅草湾还是一片原始草丛,那里有一个山洞,山洞里出了一泓清泉,正适合人饮,并且可作为耕地灌溉之用。

他们选择了一处坪地,搭建了草棚让人居住,又用自己的双手,慢慢开劈了那片不大的荒地。先是刀耕火种,之后开荒变土,又取石砌坎,一片可用作稻水的耕地形成。

生活了很多年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片小坪坝,那里四面环山,形成一处理想的小盆地,于是他们选择了山峦之下的一个小湾,名曰“垭口”定居了下来。

这里植被不是很好,建房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又回到茅草湾开山取石,把一块块片石搬至垭口,利用这些石块修建固定的房屋,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

现在虽然大多已建了新砖瓦舍,但遗存的古旧老石屋古宅,不仅屋墙屋顶全是石头,而且室内间隔也以石砌。更有甚者,连家中磨、钵、槽、缸等这些家具都是用石头做成,成为一道具亮丽的风景线。

当居住有了稳定,生活有了保障,思乡之情由然而生,他们已迁来了几代了,他们的先辈很希望回去看看那些未迁出故土的人们,于是他们组织了一些人沿着迁出的线路,又回到了故土白洗,那个曾被湘军烧毁的苗寨。他们讲述了家族的故事。

将信将疑的故乡人产生了怀疑,他们怀疑这些曾经的流浪的孤儿是否又要回来抢夺他们新建的家园——去的时候,你们匆匆而去,来的时候又匆匆而来,是心酸是痛苦,一言难尽……

当说明了一切情况之后,故土的人才放下心来,兄弟之间和好如初。唉!一切均为一百多年前的反动统治者造成,虽然他们离开了故土,他们为生命而逃亡,为生计而奔波,谁也怨不了谁,只能含着奔泪,痛饮着那杯悲喜交加的酒水。

而如今,当我们光临时,他们和我们同样悲喜交加着——无法言语,一言尽在酒杯中,只能举杯相饮,默默祝福着对方。

从吴文昌介绍的情况来看,垭口吴氏确系我族人。入此第一世叫耇柳,其父叫柳步,其祖父叫步李(田),再上为李就,就构等,除耇柳外,其上辈均葬于白洗。第二世吴寿德(耇挡柳),第三世吴启富(耇罗挡),第四世吴光西(耇往罗)等,到现在已传至八世。

所采用字派,因当时不知道,多借当地其他吴氏或其它姓氏混杂使用,与老寨族人相左。又如他们过粽子节也参考当地吴氏(勾系)族人,过的是六月六。这或许与勾系吴氏族人多或入乡随俗有关。

垭口苗族吴氏族人的服饰、语言、生活习俗保持很好,也比较传统。

就语言来说,相互沟通起来比贞丰那边的还容易。就唱歌来说,只能说音调有所区别,但都能听得懂。

垭口苗族妇女和我地一样,银饰与服饰搭配,平时绾平头,逢喜庆或节日绾高髻。

他们也配戴耳环,一种粗耳环配叶形环带银花多套形;另一种是两件式圈形和叶形耳环。

项圈有两种,一种是茅草叶形,另一种是中间椭圆,厚重,正面錾有花纹。项圈都戴单不戴双,一般佩戴三只至九只。

上装通常都用青色作底,长袖、无扣,采用左襟右衽的形式,前襟略长于后襟,与白洗差不多。

下装都是内穿长裤,外罩青色百褶长裙,前后各系一块围腰,百褶长裙较白洗的长得多,更显苗条身材。

垭口苗族民族文化保存的较完整,这里是镇宁县闻名的“苗族板凳舞”“苗族长裙舞”的故乡。

苗族板凳舞、苗族长裙舞自从产生之日开始,经过了多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已经在各种民族舞台上亮相,已经代表着马厂苗族人的形象走上了各种舞台,并得到了大家观众的认可。

板凳舞是全体苗族人民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这里的苗族与白洗苗族同属于一个苗族支系,也都保存有苗族板凳舞。

但这里的板凳舞却与白洗有一定的区别,垭口苗族板凳舞不仅继承了板凳舞的古风格,而且苗族服饰也更为古朴,服饰还保存了春秋战国时代苗族女性的服饰风格,被汉化的程度极小比较接近苗族古代服饰的特点。

表演多在乡里、县里的很多庆典之上翩跹而舞。平常日子都是在春节里、在喜庆的婚宴上、在寨里闲暇时在悠扬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舞姿精妙绝伦,令人陶醉。

垭口苗族还有一种习俗,就是饮酒酒。

说到喝酒我们一般都是在酒桌上来进行,但这里除桌子上以外,还有一种类似于汉族的喝茶一样,凡遇客人,不论场合,不论早晚主人会拿出酒来,与客人喝上一杯。

那天早上,我到村子里去转悠,每到一户,主人都会拿出酒来,喝上一杯或大碗,没有饭菜,全搞的是“冷仡达”。

我想不能再转了,再转下去没到正式吃饭时就大醉了。

搞“冷仡达”是我对垭口苗族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苗族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一个好客的民族,也是一个快乐着的民族。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的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0)

相关推荐

  • 【今日读诗】任中恒︱眷恋的故土(歌词)

    眷恋的故土 文/任中恒 生在龙江,饮水雅鲁. 夜赏月圆,朝观日出. 啊!走到哪里,也难忘故土 . 儿时的月,匆匆的路. 啊!心里总装着祝福. 龙湾水流,涌起彩雾. 夏日蛙鸣,冬日冰湖. 啊!夜宿到哪, ...

  • 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由来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2_160527152138_9.jpg 说起[大槐树],自然而然的想到山西洪洞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脑子里就有这个印象.小时候的课本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魏”姓

    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五位姓氏,在豫冀鲁.秦川地区有优势.当代魏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在603万. 魏的名义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巫女 ...

  • 数学方法001 | “消点法”寻根问祖

    通常来说,题目中会有一些点是我们相当难通过位置关系刻画的(如九点圆圆心,四边形对边中点连线的中点等).这些时候,就需要转化命题了.通过一系列的倒角.倒边变换,可以消掉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点.线.角,并将 ...

  • 数学方法003 | “消点法”寻根问祖

    还记得前面的那期"面积法解题"吗? 没错,本题面积法只是一种选择,而我则在一开始使用了牛顿线的方法解决了本题.虽不是很漂亮,但还是那句话,在考场上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啦! 一.牛顿线 ...

  • 筱华:寻根问祖之瓦屑坝行

    投稿邮箱 "人之有宗,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敬宗尊祖,报本追远,人之伦也!" 四月二十五日,刚参加完甲路张氏总祠庆典的我们,为追寻先祖筚路蓝缕之艰辛足迹,沐风栉雨,驱车赶往鄱阳瓦屑 ...

  • 赵政‖散文: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 文/赵政 朋友罗鹏飞的父亲八十多岁,从小随母亲来到河北尚义县大营盘村几十年,至今有几个哥哥不知去向.他现在岁数大了,很想找到自己的兄弟姊妹们.近日,老大罗鵬飞完成了父亲的"遗愿&q ...

  • 商姓寻根问祖基础常识(下)——编辑/山东济宁 商春锋

    (1)先贤商子 商瞿.商泽均为孔门七十二圣贤之一,宋大中祥符二年分别被追封为"须昌侯"."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均改称"先贤商子&quo ...

  • 商姓寻根问祖基础常识(中)

    (1)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q ...

  • 商姓寻根问祖基础常识(上)

    (1)商族来历(传说)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帝喾(上古五帝之一)的次妃简狄是有娀氏之女,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