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回到“学生立场”谈何容易
【异史氏曰】昨天上了一堂初中作文指导课,学生是由老师们替代的。我不喜欢这种形式,因为我认为成人是很难进入学生视角的,除非专业演员,即便专业演员,年龄跨度大的角色能演好的不过凤毛麟角。考虑到因为是教师培训,又没学生可借,权作教学流程演示也未尝不可,但对教学效果我并没有报抱多大希望。上下来的感觉有点杂烩的味道,时不时地在“讲座”与“上课”之间跨越与转换,好在大约一小时以后,这班老师中的绝大多数还是慢慢进入了“学生”角色,有了一点“代入”的意识。
由此,我想到教师要处于“学生立场”转换到“学生视角”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一个问题抛出来,他们是很难跳出成人视角去思考的,于是不理解不接受的情况与情绪就出现了,这时候就得变“上课”为“讲座”。所谓学生立场,需要教师通过学习观察与研究努力发现和理解学生看待世界与思考问题的异议,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方式,如此才能理解学生是如何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认知体系与生活方式的,“学生视角”意味着教师要“了解”并“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移情式理解,那么在扮演学生角色时才可能有比较准确的“代入”,才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从学生立场出发,以学生视角看世界,看问题。
角色扮演意味着我们得变回学生,否则就不可能有学生立场与学生视角。从这个意义上一想,似乎觉得让教师有一些扮演学神的机会,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慢慢理解“学生立场”与“学生视角”。
课后也有个别教师与我私下交流了一些看法,表达了他们对课堂上一些争论的意见以及他们为什么课上没有直截了当的原因。对这些我是理解的,他们的观点我也是认同的,课上对这些问题我之所以也没有直截了当,是考虑到成人离场与成人视角,再说,有些观点原本就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讨论下去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