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湛《卜算子·春情》
秦湛《卜算子·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天涯百尺楼,人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释
透:春水清澈见底。
瘦: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
极目:尽目远望。烟中:烟雾缭绕之中。百尺楼:意中人所居的闺楼。
四和:一种香名,叫四和香。金凫:指鸭子形的铜香炉。
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最初只有两只毂子,到了唐末。加到六只,叫做叶子戏。在中国已经失传。流传到日本后,称飞双陆,现尚存。
拟:假如。倩:请。浣:洗涤,此指消除的意思。
秦湛词作鉴赏
这首词,当中四句具体写怀人,末二句则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愈遣愈浓的愁情。全词写景抒情两方面均别具一格,饶有情韵。
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胜景。“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光已透,水波澄澈如镜。“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优,所见之花有未开者,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颇为生动传神。以上两句一反当时词坛绮靡凄婉、柔媚香艳的词风,营造出瘦骨凌霜、刚健峭拔的词境。
三四两句直抒词人心中痛苦的离情。这春光明媚的时刻,他看到那瘦小的花枝,不禁忽有所思,这种感情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其远:“百尺”,极言其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人楼中否”一句,以自言自语的问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表达了他对分别已久的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过片两句紧承前意,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子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谓之叶子戏。其法中国已失传,流传至日本,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词人只是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结拍两句,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此处连用妙喻: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浣;而借以浣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浣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这两句用一个比喻,以后一句加强前一句,使情绪更推进一层;而两句之间,又用两个“情”字构成顶真格,衔接紧密,语气连贯,词人的感情似不可遏止,倾泻而出。因此显得不柔媚、不凄婉,与起首所定下的峭健的基调相一致。这样就把它从传统的花间风格区别出来。
南闲胡仔称秦湛(秦观之子)的词“藕叶清香胜花气”“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这一评语,用以评折此词的艺术特色是十分恰当的。
赏析
此词南宋·秦湛仅存的一首词,词题“春情”,全篇写春日对所恋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以工整的一联点季节、写环境。“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水已透,水波澄澈如镜。透者,足也。“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犹在,所见之花有未开者,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真是恰到好处。《雪浪斋日记》云:“山谷小词'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极为学者所称赏。秦湛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山谷词这三句曾被认为“蛸健亦非秦(观)所能作”(《词林纪事》卷五引陈师道语)。秦湛此处学山谷,是也可称得上“峭健”二字的。春光骆荡,水波澄澈,给人以心胸畅快的感觉;而春寒料峭,花枝傲然挺立,亦给人以瘦骨凌霜的印象。所有这些,都流露出峭健的气韵。
如果说起首用的是比兴手法,那么“花枝瘦”三字非但是客观地摹写自然景物,而且也是触景生情,兴起词人对所眷恋者的思念。因此到了三、四两句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甚远;“百尺”,极言甚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人在楼中否”一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从语气上看,他们相别已很久,别后也未通音信,因此彼此的情况都不了解。只一句自言自语的问话,便表达了他对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上片歇拍仅仅提到他所思念的那个人,她的形象,她的行动,都来不及写。过片二句便紧承前意,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于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谓之叶子戏。其法中国已失传,流传至日本,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在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同人只是在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末二句则在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急欲排遣、愈益浓重的愁情,并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东风”者,春风也。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景象。由此可见,词人本有满腹怀人之愁情,故欲出来潜赏春加以排遣,始见大好春光,胸襟为之一快;继而见花思人,复又陷入更为痛苦的离情之中。“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子酒”,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浣者,浣也、涤也。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洗,此喻绝妙;而借以洗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此喻亦绝妙;院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此喻更加恰当二有特色。
小词自花间以至宋初,都偏于柔媚香艳;即使到了秦观,也未脱尽绮靡凄婉的格调。秦湛不学花间,叵而从风格峭健的黄山谷那里继承气脉。这说明宋词发展到他那个时代,已经产生较大的变化。此词虽属于婉约一路,然已注人刚健峭拔的因素了。
【鉴赏】
这首词以早春风光为背景,通过对往事的回念,抒发了对所恋之人的浓浓思慕之情。那么这首词是如何来抒情的呢?
一、以景托情,含蓄而缠绵
开头两句抓住早春时节水、花的特点进行细笔勾勒,描绘了一幅春水清澈、波光潋滟,春寒料峭、枝条初青的早春景象。词人以景托情,由春天悄至带来的欣喜,自然想起了那个为他带来欢愉的所恋女子。所写春景烘托出了词人思慕所恋之人时的欢乐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也让词人内心的情感含蓄而深沉,委婉而缠绵。
二、虚实相生,亦真亦幻
词人有所见,也有所想。眼中所见春景,给词人带来的是难以抑制的愉悦;心中所想之人,给词人带来的是欲见而不能、欲罢而不可的惆怅。词人想起了和她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与眼前词人所见到的春景,相互映衬,互为烘托,产生了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效果。这种虚实相生让词人欣喜中有了惆怅,惆怅中生出欣喜,极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思慕之情。
三、直抒胸臆,直白而强烈
词人喜欢在上下阕委婉抒情之后直抒胸臆。
上阕三、四句词人直抒心中痛苦深沉的离情。烟雾缭绕之中,极目远望她所居的百尺楼,殷切的思念,专注的顾盼,真挚的爱恋,都化作一句直白的呼喊“人在楼中否”,一声深沉的呼喊像是一支离弦的感情利箭直射恋人居住的百尺楼。
思君不见君,浓浓的思念何以排解?惆怅陡升,满腹的渴望又化作“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一句直白的呐喊,从胸中似岩浆迸出。想象如果请东风来浣洗自己的深深恋情,它会比酒还醇香、浓酽。词人以直抒胸臆作结,让感情更强烈感人。
四、运用修辞手法,渲染情感色彩
词人看到早春欣喜景象后,又急于见到所慕之人所居的楼房,于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用“极目”极言其远,用“百尺”极言其高,烟雾缭绕中看到的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景象。夸张手法的运用既增添了恋人所居之楼的神秘,也渲染了词人深深的思慕之情。
末尾两句,更是巧用了三个比喻,就像衣裳能沾上污垢一样,自己的心灵也染上了思慕她而不能见到她的愁情;浣洗衣服污垢用水,而浣洗自己心灵愁情用的则是风;愁情未浣洗掉,反而更浓,那浓浓愁情又浓似醇酒。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词人的情感不可遏止,倾泻而出,渲染了无法驱除的深深思慕之情。
鉴赏
本词写作背景无所考,据词题“春情”及词中内容可知本词以春日怀人为主题。
上阕首二句通过写“水波”与“花枝”的“明”与“瘦”的特质点明早春之清寒。前人以为秦湛此两句是效法黄庭坚名句“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而来,可谓不刊之论。春色润泽万物,使天地生机盎然,仿佛一汪绿波,用一“透”字写尽春色之清澈与朗润,与唐清江“春声渡水风”(《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驿》)中的“渡”字、宋苏庠“春声穿竹溪”(《菩萨蛮《再在西冈兼怀后湖作》)中的“穿”字颇有同工之妙。写春色与春声,都化静为动,可谓简练传神。而以花枝喻人瘦,可能最恰当地对应于早春梅枝开花的形象,张先早有“雪笼琼苑梅花瘦”(《偷声木兰花》)之句可资为证。“花枝瘦”的意象多为后世词人所移用,如谢逸“春困花枝瘦”(《菩萨蛮》),王炎“非为花枝瘦”(《卜算子》)、柴望“人比花枝瘦”(《念奴娇》)等等。而此意象被化用为以花喻人瘦的新意象便更有出奇处,如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等俱是经典之作。上阕末二句由写春景清寒转入思念佳人,用一亲切的问句作结,笔调清新而不雕琢,颇有言外无尽之意。“极目”写出作者关切之程度,“烟中”写出作者心中思念佳人之隐约。而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称“人在楼中否”句可以用李白“有人楼上愁”(《菩萨蛮》)来回答,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切怀人之思,可谓见识高明,深得本词精神。
上阕以现实之景出情,下阕则以想象之景抒怀。下阕首二句,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在佳人闺楼中所见之情景,四和香的青丝从凫形香炉中袅荡而出,佳人用纤细白嫩之手和我玩着“双陆”的游戏,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既然追忆已成事实,过去不复重来,如此的境况,如此的情感,作者又何所寄托呢?“拟倩东风浣此情”,可算是一种无寄托之寄托,借春风涤荡旧情,以让过去重来,然而这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样,洗涤旧梦只会加重新愁。已然之过去诚如东去之流水,愁染之心境诚如燃烧之烈火,水流不可回返,燃烧不可转逆。因而,作者末句归结到“情更浓于酒”,此处用顶真的手法,前后相续,语气连贯,颇有李白“断水”“销愁”之妙。
本词简易短小,语言平素自然,浅易而近人。清黄苏《蓼园词选》评价本词:“怀人之作,自饶清微淡之致,自是俊才,可药纤浓恶俗之病。”本词婉约而淡雅颇有其父秦观词的风格。(张伟特)
链接
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也称“士夫画”“士人画”,系中国画之一大类别。其名称的提出,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之画。其源可溯至唐代王维、张璪等人,然其兴起实始于宋代。宋代文人阶层具有较前更强的独立意识,故在运用诗文、书法自我表现之余,又以绘画遣兴自娱,寄寓情感与志趣,即所谓“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文人画一般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竹兰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情怀,间亦表达对腐朽政治或民族压迫的愤懑。因而文人画家皆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学问才情及品格操守;艺术上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脱略形似,极重视文学意蕴、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真宗、仁宗时的燕肃,以诗入画,意境高超,被视为文人画之先驱。文人画形成一股艺术潮流,在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其代表与中坚为文同、苏轼等人,他们在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上为文人画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其论画之语典型地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主张,如苏轼首创“士人画”之说,认为:“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并强调“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文、苏同时或稍后的著名文人画家还有李公麟、王诜、赵令穰、宋迪、晁补之、晁说之、黄庭坚、米芾、米友仁等人,他们皆对文人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南宋时,以竹、梅、兰、菊、古木、怪石等为题材的文人墨戏画尤为盛行。如扬无咎、汤正仲、徐禹功等人的墨梅,赵孟坚、郑思肖的墨兰,朱敦儒、若芬等人的山水木石,均声著画史。师法文、苏墨竹者更不计其数,以至形成一大画派。宋代文人画虽有游戏翰墨的一面,但其追求个性表现、不为成法所拘的宗旨,实为画史上一大进步,为中国画美学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名家点评】
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云:“山谷小词'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极为学者所称常。秦湛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
清学者黄苏《蓼园词选》评此词云:“怀人之作,自饶清微淡远之致,自是俊才,可药纤浓恶俗之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春寒料峭之际,词人独坐。眼见春水通透,春意浓浓,百花欲放,不禁触景生情,想象自己与伊人共赏春色的美好情景词意大发而作。
生平简介
秦湛字处度,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学,善画山水。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
【练习】
1.景之所以能寄情,关键在于词人能用准确的词语写出特定季节中特定景物的特点。开头两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让词人所写景起到了寄寓词人情感的作用?
2.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