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汉塘黄氏祖祠承德堂
汉塘村,位于广东省普宁市马鞍山农场,地处龙江上游西岸,村有二千余人口,村民皆一姓黄,为客家民系。按资料载,清初,有惠来盐坑黄氏七世两房兄弟及其后人迁此创居,后世称三房、四房,两房各创有上寨、竹头寨、下栅等寨围,其后又各建祠堂公室,至今保存完好。
黄氏祖祠承德堂,是汉塘黄氏开基祖之一,七世纲质公之祠,系汉塘黄氏两房中四房之祖祠,其位于村东南侧的下栅寨,坐北朝南,前配备有大阳埕,埕外是一口半月状的大池塘。祠面阔三间,纵深二进,内有抱印拜亭。祠之屋顶采用硬山式,素瓦兼青色琉璃滴水,整体色彩搭配适宜。前进设凹肚门楼,单门,门前有青石鼓一副,为新制,大门框两侧张贴承德之冠首联且道明家族来源:承接盐坑世泽,德崇江夏家声。门额镌刻黄氏祖祠,回照铭记祠堂于民国丁亥年(1947)创建而1985年重修并后进主之吉课等。前厅较浅,其左右为库房,及后为天井并两廊。
祠之抱印拜亭较深,显得突出,亭中自外往里依次摆置铁制炉台、长方石案。过檐廊接后进大厅,则设石制翘头几,置祖公香炉,后有六角几,再后上方悬承德堂金漆大匾,似为故物。后进心间梁架为抬梁兼穿斗式,其三载五木瓜,脏内配饰有十八块木雕花胚,另拜亭与檐栏之屋架亦饰有金漆木雕,而整座祠堂屋架红楹紫桷又梁架装饰五彩,做法很潮很传统,尤以大载上蓝色的大量使用颇有民国之风。
承德堂的后主墙前设金漆木雕大神龛,龛内分九层,最上层置两牌位追祀一至三、四至六世祖,次层正中奉祠主七世纲质公妈神位,左右为八世冠玉、介友、介臣、用候诸公妈神位,往外及至下方是九至十四世诸祖神位,抱炉则仍为七世纲质公妈。后进的左右厅后,又各设神龛,其内也以七世祖为最尊位,下各六层,以十二位合牌形式,进主至十八世,其中有牌位上名讳有贴红花者,则为在生,系长生禄位。
按《盐坑黄氏族谱》、《汉塘黄氏三房族谱》所载,汉塘黄氏系为唐黄峭山公之后,其先世居福建漳州,后南下入潮创居大埔,及后移至揭阳河婆,再创今之惠来盐坑,称盐坑黄氏,又分普宁、陆丰、丰顺等各处,枝繁叶茂,分创众多。
一世大三郎,系峭山公传下十七世孙德盛公之子,于明初自大埔湾州三图三甲锡坑乡下里长沱若川排下,迁至揭阳粮田都二甲河婆,籍粮田肚宫仔尾村,配欧氏,传子廿五郎。后世尊德盛公为盐坑始祖,大三郎则为一世祖。
二世廿五郎,配邓氏,传三子:伯祖卅一郎、洪基卅二郎、开基卅三郎。
三世卅二郎,讳洪基,于明嘉靖四年(1525)与长兄南游惠来,至龙溪都北溪楼朱公陂(又称中陂),因见此处土田饶沃,乃卜居之,为当地肇基祖。配叶氏,生五子:百一郎、华、仲、清、尾。
四世百一郎,讳瑢,为贡生,配赖氏,由龙溪都中陂迁渔湖楼盐坑村(今属隆江镇)为肇基祖,传三子大经、惠峰、大德(讳西峰,后裔分创普宁磨石坑、东埔仔、圆墩)。
五世惠峰,号大权,为揭阳县学廪生,配吴氏,传二子璲轩(号万二郎,讳一举,后裔分创陆丰南塘尾四、焦阳、丰顺桂林、圆墩、头尾寮)、冕轩。
六世冕轩,号万三郎,讳一魁,为乡宾,生于明隆庆癸丑年(按考应是万历元年1573),配江氏、尤氏,生四子:钟贵、钟荣(裔移圆墩、青坑、桃岗)、孕元(裔移青坑、圆墩、汉塘)、纲质(移创汉塘、头尾寮、百径)。
七世纲质,讳钟肇(一谱记为启肇),行四,系海邑庠生,创居汉塘,配钟氏,生四子:冠玉、介友、介臣、用候。
……
记得在汉塘参观祠堂的时候,有听闻黄氏族人讲起,村有三四两房头,四房较之三房,早迁汉塘创居,亦早兴建祠堂,在人口方面则大致两房相近。比较遗憾的是,汉塘村中现存黄氏老族谱,主要是三房之谱,其内载至七世而分房不再录入旁支,故仅得七世四房纲质公之简单资料。四房之祠,建设较早,现代重修也较早,故而到目前为止,仍保留有不少民国期间始创之旧物,且重修后至今风雨多年,祠堂整体视觉更具历史之厚重感。承德堂内龛中神位的奉立颇有意思,其以七世祖祠而追祀至前六代祖,是为其他祠堂所少见。其左右副龛以多位合牌的形式进主至十八世,这种十几位合牌的进主办法,有效解决了龛位不足的情况,故而在普宁山区一带甚是流行。同样的,其牌位亦有长生禄位的形式,不同于平原祠堂做法的是,生者名讳不用红纸红绸贴掉罩掉,反用红花标注在首,倒也更有意思。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