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242:教育的100种可能12
242.教育的100种可能12
身体刚刚康复,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教育的100种可能》(下)来读。今天读的内容是《张凌:一个“差生”的人生逆袭》和《戢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张凌是一个文化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李镇西老师给他安排了“帮助人”,也就是小老师管理。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都是非常普通的班级,班上有一群基础特别差又不肯上进的人,为了让他们得到转变,我也安排了小老师。但是小老师们的责任心不够强,被帮助的学生也假装在学,结果自然不是那么理想。虽然两个班都在普通班的平均分领先,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一些老师对于调皮不上进的孩子,是不太喜欢的,甚至会想法设法把这样的孩子赶走。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让自已在考核的时候处于有利的位置。
张凌说他小学班主任总会因为各种小事把他弄来折磨,甚至因为他调皮被老师故意冤枉,他厌恶这些老师,甚至觉得这些老师是魔鬼。后来遇到了李镇西老师,才改变了自已对老师的看法。
而我作为班主任时,有些班不想要的孩子我要。2005年,我就接手了一个,小华同学。小华来到我班上后,懂了很多规矩。后来他考上了重点高中,然后有一段时间没联系。后来,他做人力资源,赚了不少钱。后来,婚姻失败,又被身边所谓的合伙人骗,感觉过得不太好。后来,他又重新开始,不断去做各种尝试,现在把当年欠下的钱又全部还清。
有两点要说,第一点,他每次回来,都要给我打电话,约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第二点,我很喜欢他积极乐观上进的品质,就如当初他读初中感觉受到了挫折一样,但是越挫越勇,能够在我那个普通班考出去。
我一直讲,对学生好点,因为他们将是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如果只看简单教书,现在各大教学平台都可能做到,为什么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因为我们比平台上那些知识更有温度。
差生差的原因很多,张凌是因为一方面他的兴趣在足球运动上而不在文化课里,而他主攻自已喜欢的专业里;另一方面是小学老师对他影响太大,让他反感老师,反感读书。更有点讽刺的是,在国内的差生张凌到国外去上了高中,而且还考上了大学,现在还成了足球教练。所以,我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些孩子,让他们找到自信和找到发展方向。
我现在所教的八2班有几个孩子,虽然有辅导小老师,但是成绩仍然只考几分,明显有些欠缺。我却表扬他们,因为每次去借用食堂餐厅考试,考试结束后,他们都会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心中有班集体,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就够了。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老师表现出一丁点儿不喜欢学生,敏感的学生都会捕捉到。当初我们是学生,现在我们是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学生的眼光来做一个学生需要的老师呢?
现在经常在我身边问候的人,经常相聚的人,都是那些成绩不太起眼的学生,因为他们是我身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经常会遇到。我不是说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我不好,他们一样,只是他们在外地,很难相聚而已。
戢这个字,之前的确不认识。今天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才专门查了一个这个字,这个字读“ji”,二声,用作姓。
戢实真的实在,他永远记得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特别喜欢他写的一段话:
我依稀还记得李老师当年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再有能力,我也没有能力把你们每个人送进清华北大,能够读清华北大的一定是少数,但我至少要保证即便是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大多数学生以后至少是对社会没有危害的。”
“应试教育”的今天,在有些人心中李老师也许不算是“好老师”,因为他不仅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但20多年后的今天,我不再记得书本上的那些东西,却永远记得要如何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李老师或许不知道,其实曾经那些很小的事迹,那些看似很小的理想,很简单的话语,实实在在地积极地影响着某些学生的一生,我便是其中的一个。
我觉得我也在这样做,不管怎么,首先要让这些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虽然我做得没李镇西老师那么好,但至少我在努力做。
戢实经历过一次生死,所以更懂得自已身上的责任,他觉得有那么多人还需要自已,就知道自已的责任非常重大。他记得李老师那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说他起码不能让身边人因他的情绪而感到不愉快吧。
他开办了“生如夏花”泰式火锅,我一直简单的认为生活像夏天的花一样充满激情,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戢实经历了生死,做事更加踏实和认真,很多事都会亲力亲为,他说:“不懂的就去学习嘛!虽然过程中真的会有很多的痛苦,但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应该代价。”如果农村每一个学生都如他这样,面对问题,认真去解决,经历的痛苦当成一种磨炼,我想就不会有厌学的想法了吧!
在戢实眼里,“困难是推动你成为更好自已的最大动力”,而有的学生却觉得这一切太痛苦,不愿意付出,混着日子。其实结局可想而知,毕竟“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空穴来风的。
张凌和戢实是两上普普通通的学生,但是却在李老师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和工作。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了自我,活出了自已的精彩。
今天中午看《华彩少年》这个节目时,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放弃了自已的专业去追求当职业歌手,他说别人都羡慕他成绩好,他却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是音乐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所以,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为自已梦想而活,而不是为别人眼里的所谓的好孩子而活。
所以,我们对学生应该苛求什么?答案显然是一种三观正确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一种善良和踏实的品质。
(2021年2月7日下午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