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甘蔗没有两头甜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图/万界平

傍晚陪父亲散步,不知怎的聊起了去世的小奶奶(父亲的乳母)。一时间,往事像一个正在门口偷窥的孩子,一股风似的闪了进来。

记忆中的小奶奶个子瘦小,终日收拾得妥妥贴贴。每次见着她,我都不敢近前,总感觉她身上有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像是骄傲的女王。不苟言笑的小奶奶其实长得不赖,肤色皙白,头发乌黑,眼睛很亮很大,如果配上一双小脚,活脱脱是一位从晚清没落家族走出来的大小姐。

“七仔……立胜……六姩……”每当小奶奶站在门前,扯着尖细的嗓音开始叫唤孩子时,村里的大婶们就像得到集结号似的聚在一起,眼神里充满着尖酸与刻薄——

“你们听,又开始卖喉咙了!”

“不就是有几个儿子嘛,有必要每次都一个一个地喊吗?”

“没有办法,谁让别人命好呢!”

“现在好有什么用,老了享福才叫真好呢!”

……

关于小奶奶的点滴,大多来自村里大婶的背后议论,她们的言语中多半掺有极度不满和无可奈何。用农村里的话来说就是小奶奶命中带福,她生有六男四女,全部带活养大成人。这在当时是极为招人羡慕的,有多少母亲挽留不住幼小的生命。一直以来,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心中根深蒂固,男丁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只有男孩才可以延续一个家族的香火,最好是多多益善。在旧时,生养带活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正是因为如此,小奶奶才会更加孤傲,甚至盛气凌人。我的奶奶在生了三个姑姑后才有了父亲,算命先生说要想孩子无恙,必须一周不得见生母。为了让我的父亲,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男丁平安长大,我的爷爷放下老脸,说尽好话,小奶奶才同意喂养父亲一周。自此,没有兄弟的爷爷,让我们有了小爷爷和小奶奶以及多位叔伯小姑。

说起小爷爷,我们心里对他敬重有加。也许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毫无血缘关系的爷爷和小爷爷长得竟有几分相似。听父亲经常提及,父亲被小奶奶喂奶一周后,必须抱回奶奶身边,乡下有规矩,养儿抱回,养父母必须要给孩子送一件礼物。小奶奶家徒四壁,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也许是小奶奶根本不愿意拿,倒是小爷爷憨实,他随手扯下腰间的裤带,绑住了襁褓中的父亲。后来我们兄妹四个学有所成,村里人都说是小爷爷把风水带给我们家了。父亲说,小爷爷将父亲视如己出,手把手教会很多农活,有点好吃的都偷偷给父亲送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投缘吧。小爷爷去世是在一个春天,他在豌豆地里摘豆荚,有严重高血压症的他倒下去再也没能起来。

小爷爷的逝去,让小奶奶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时间可以填平足够深的沟壑,日子难与不难,幸与不幸总算是挨过去了。小奶奶膝下的十个孩子相继成家立业,本可以倚着憨厚朴实的小爷爷安度晚年,只是高傲的女王,随着小爷爷的猝然离世,跌入了泥潭。

村头再也听不见小奶奶卖弄的呼唤声,时常看见她落寞的背影在檐前游荡,脚步变得拖沓又孤单。没有了小爷爷,小奶奶只好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轮流到儿子家吃饭。一家一个月,原来各有各的小家,小奶奶再怎么狂傲媳妇眼不见心不烦,现在突然要加入一个不招待见的恶婆婆,她们心里总不得爽。随后,鸡飞狗跳的日子拉开了序幕。刚开始,村里有人暗自窃喜,明显的幸灾乐祸挂在嘴角。日子长了,人们倒看不过去了,都为小奶奶鸣不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有人就是守不住道德底线。小奶奶像是一个漏气的皮球,被几个儿媳妇踢来踢去。

记得那些年我们把家搬到了父亲任教的学校,有一日小奶奶拄着拐杖路过,母亲连忙招呼她进了屋,买来了包子、饼干之类的吃食。小奶奶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难为情。她曾经高调宣布,她有十个孩子,绝对不要养儿付出半分。小奶奶临走时,母亲把一些吃食包好送给小奶奶。小奶奶老了,她的背影更加单薄无力。母亲难过得向父亲抱怨,一声声叹息既心酸又无奈。后来我求学离家,关于小奶奶的一切,只有放假回家才能听母亲谈及,再后来我和小奶奶又才有了交集。

那是99年之后的事了,因为女儿被村里的小孩儿抱去玩,我去接人,正巧遇上小奶奶在老屋。她看见我忙招手示意让我过去一下,她转身回屋,好久才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手帕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几颗小白兔奶糖,已经被捂得变了形。她让我把奶糖藏回家留给晗宝吃,一时间我愣住了,一股异样从心底涌出。小奶奶真的老了,身体和内心都日渐枯槁,谁也不知道她内心世界的想法,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小奶奶去世时94岁,在农村算是高寿。父亲前去奔丧,送葬的队伍十分庞大。开枝散叶后,小奶奶膝下的子孙很多,丧事办得奢华体面。“都是做给活人看的”,父亲懊恼不已。的确,人死万事休,生前不好好待她,死后风光大葬又有何意义?人死终究不过是那一抔黄土,都说养儿为防老,而小奶奶的暮年生活却像一部蹩脚的大戏。终于明白,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万千景象,不过是过眼云烟。

“唉,如果小奶奶在世也快100岁了。”父亲轻叹一声。我没吭声,望着昏黄的街灯,一时有些迷茫。我对小奶奶谈不上爱,更多是一种淡淡的哀伤。甘蔗没有两头甜,小奶奶的人生似乎成了这句话的例证。

(0)

相关推荐

  • 李胜利丨我的爷爷奶奶

    奶奶来到爷爷家的时候刚刚七岁,是以童养媳的身份来到爷爷家的,我曾经问过奶奶怎么就给爷爷当了童养媳,奶奶说是家里姊妹多,而且自己是个女孩,那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奶奶的二哥因为天天吃不饱,活活的饿死了 ...

  • 心怡‖散文:声声慢·追思

    声声慢·追思 文/心怡 霜风趋紧,雾锁重栏,思父九泉茫茫.冬雪雪冬寒寒,忆父心暖.梦里故园深处,青衣紧,挥汗匆忙.风卷叶,去又还,何故恋家乡. 满院落叶堆积,枯与黄,不过一片浮光.望断黑山,独自怎生得 ...

  • 田定方 | 借 粮

    借 粮  文/田定方 1976年,爷爷精神状态一直不佳,大中午的暖阳下,他还须穿得厚厚的棉衣,也觉得浑身发冷. 奶奶避过爷爷给父亲说:"道,你伯好像不行了,应该给准备后事了."父亲 ...

  • 山东人磕头拜年不是糟粕,每磕一个头,都有做人的道理!

    万万没想到,今年讨论最热烈的是山东磕头拜年. 在我们山东人眼里,过年磕头拜年很正常呀,可是网上却吵得一塌糊涂,反对和厌恶的声音也很多. 甚至有些人还上升到文化糟粕高度进行批判,搞得人一头雾水. 上午围 ...

  • 潮汕风情录|罗青玄: 《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罗青玄 晚上母亲做了一道非常独特的菜,叫熬菜头,看起来没什么卖相,吃起来却让人惊艳.印象中从来没吃过,但感觉又有点熟悉.我让母亲教我,她说这不大好做,炖了整整一天呢,今天是你 ...

  • 骆琳洁 | 追故乡的人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追故乡的人 二等奖作品 永兴学校初中部  八(1)班 骆琳洁  指导老师:习永玲 小时候的记忆已经不清晰了,我却唯独记得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舌尖上的春天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一到春季,江南的雨总是绵长的.连日来,雨仿佛是个碎嘴的怨妇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年味记忆之穿新衣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年,一个最具诱惑力的日子. 儿时记忆中,似乎正月刚过,小小的心思就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年味记忆之放鱼塘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年像风风火火的孩子,高调地打着呼哨来了又走了.大街小巷年味儿飘香,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一碗汤面

    一碗汤面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老妈,晚上我想吃西红柿青椒肉丝鸡蛋面!"这丫头,人才坐上高铁,微信点餐便启动了.这几年她求学在外,每次回家都会人在半途就开始点菜,西红柿 ...

  • 赣鄱专栏| 心灵的舞者:一枚螺蛳,一串往事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菜场一角,有菜农在卖螺蛳.一堆大大小小黑褐色的螺蛳铺满了一整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让我们好好的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昨日听闻一初中同学因发生意外不幸身亡,痛惜之余不禁感慨:人的 ...

  • 鄱赣专栏 | 心灵的舞者:你好,母亲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春节前后,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被国人炒得 ...

  • 赣鄱专栏 | 朱爱华:老人需要心灵上的关爱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图/文:朱爱华 母亲在电话中酸不拉叽地揶揄父亲,说父亲最近身体还不错,人也挺精神的,就是有点 ...

  • 赣鄱专栏 | 刘继录:春风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刘继录 / 图:堆糖 春风,"沙沙.沙沙"地飘遍人间,飘遍大江南北,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