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快与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现代人从小到大,要接受12年、1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
我们原本以为,上完学,我们就不用再学习了。但现实很可能是,当你读完大学了,才发现自己所学的都已经过时,你必须从头再学。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世界一直在加速,而焦虑也一直在蔓延。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恐惧或者无所适从,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陡峭的拐点区域,也许在德国铁匠和印刷匠约翰·古腾堡在欧洲发起印刷革命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剧烈的转折了。”
如今,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三股力量:科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正在同时加速。众多的领域正在发生变化,而当这些变化在同一时间加速发生时,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历和感受到的:头晕目眩,不知所措。
速度带来激情,同时也带来眩晕。
如果你坐上一台跑车,两三秒就能加速到100千米,那无疑是非常刺激的,也能让人感受到突破局限的爽快。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会在短时间内感觉到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感。
这种体验也可能会令人愉悦兴奋,你或许会想:“哇,我在5秒的时间就从0加速到了100千米/时。”
但如果这是一场长跑呢?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速度加速,车子跑得比火箭还快呢?事实证明,当你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加速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会感觉到极度焦虑与不适。
作为人类,我们生活在一个线性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距离、时间和速度都是线性变化的。然而科技不是,科技的变化路径已不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指数型曲线”。
我们的种种不适应,都是因为技术的变化速度太快,而我们人类的适应速度太慢。
不过,无论是否情愿,人类都已经上了这趟加速的快车。
尤其在一线城市,早晚高峰的拥挤已成常态,你经常会看到早晨匆匆赶到的同事或客户。
有时候他们会迟到10分钟、15分钟,一边坐下一边说着致歉的话:“红线地铁又延误了……”“环城高速大堵车……”“我的闹钟没有响……”“我的孩子病了”。
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太忙了。
一方面,似乎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别无选择。
技术专家告诉我们,耐心和停顿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德,是因为过去“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不得不等待更长的时间,因为调制解调器上网速度太慢,没有宽带,或者没有升级到iPhone X。
所以,既然现在科技已经使等待成了过去时,他们的观点就是:谁还需要再有耐心呢?
另一方面,甚至这似乎成了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很骄傲地相互这么说,就好像这种精疲力竭是一种荣耀,证明我们能够承受压力……不能为我们的朋友和家人抽出时间,没时间来看看落日余晖(甚至完全不知何时日落),如旋风般将我们的各种义务一扫而光,却找不到时间停下来做一次简单的、深沉的呼吸。这成了人生赢家的一种模式。
——《安息日》,韦恩·穆勒
于是,在这个人类创造了海量信息和知识的时代,速度成了现代人的宿命。
然而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智慧,正如古人所相信的,智慧发轫于耐心。耐心不仅仅是放慢速度,它让我们能够反思。只有在能够进行反思的情况下,知识才是有益的。
这一切,都需要学会暂停。不然,就连生活快与慢这件事,也都无从思考了。
去年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