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阳守长岑彭与前队贰严说共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人相食,乃举城降。更始入都之。诸将欲杀彭,刘縯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
【译文】棘阳县长岑彭和前队副将严说同守宛城,汉军围攻了几个月,城中缺粮,人相食,最后举城投降了。更始帝进城,并建都宛城。将领们打算杀掉岑彭,刘縯说:“岑彭是郡太守,决心固守,是有气节的表现。现在我们举大事,应当表彰义士,不如封他为好。”更始帝就封岑彭为归德侯。【解析】这段材料讲的是昆阳之战的事。当时淮阳王刘玄称帝,王莽改变了进攻方向,把打击重点由山东赤眉军变成了湖北的绿林军。当时的情况是,王莽派出了43万大军,号称百万,围了昆阳的王常、王凤;而刘玄、刘縯正在进攻宛城。汉军见王莽大队人马向昆阳地区开来,于是王凤与王常率领近万人的部队占据了昆阳城,意图据守坚城,为刘縯攻占宛城赢得战略时间。而刘秀则从昆阳突围出去,到定陵、堰城呼叫支援。这时刘縯指挥的大军正在宛城围攻守城的王莽军队,胜负未见分晓,但宛城已是兵少食尽,内无斗志,外无救兵,形势对王莽军极为不利,最终由于缺粮举城投降了。在宛城守备军由于缺粮而投降之后,主事的岑彭、严说被控制起来,将领们主张杀掉岑彭等人,而刘縯主张封赏岑彭等人。更始帝最终采纳了刘縯的建议。其实,从赏罚的角度看,他们的策略都是错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争霸天下,看的是谁犯的错误更少,看的是谁能敏锐的抓住对方的失误。下面我简单分析下他们错在哪里。俗话说,杀降不祥,从政治上讲,也是有道理的。别人坚守了那么久,现在向你投降了,你却杀了降将,这是极不合理的。不管你只是想攻占这一座城池,还是想兼并天下,都不宜杀降。如果志在干大事,志在兼并天下,杀降的消息一传出,以后攻城略地就难了,因为其他城池的将领听说你杀降,以后还有谁敢投降你?这么做就会增加攻城略地的成本。如果只是攻占一座城池,也是不应该杀降。为什么?因为杀降不仁。人生在世不止攻城略地这一桩事情,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大到国家之间的外交,小到朋友之间的结交,都会被杀降影响。李广为什么一辈子得不到大的升迁?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杀降;因为杀降不详,因为杀降败人品。别人放下武器投降你,本身就是想找条活路,现在拿你目的达到了,就过河拆桥开始杀人,岂不是不讲信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不讲信用的标签,其人生轨迹的摩擦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信任可以让事情变得简单,而不讲信用则会让行政成本大幅提高。信用不好的人会怎样?别说兼并天下,就连借钱都借不到。再说刘縯,刘縯是刘秀的哥哥。刘縯的主张比喊杀的将领们好不少,但也不太合理。为什么?因为人心,岑彭、严说两人在宛城抵抗了那么久,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都赶上唐朝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保卫战了,可以想象战争的残酷性。绿林军啃下宛城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否则将领们纷纷要杀降干什么?还不是处于报复心理,为了安抚手底下激愤的士兵们。对内将士们的不服,我们浴火奋战,我们冒死先登,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不过得了少许好处。他一个降将,把手一举,白旗一划拉,就被封侯。这岂不就是,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不服气啊。对外其他敌对城池的守将心里乐开了花,宛城守备抵抗得这么激烈,投降后都能被封为侯,太好了我终于不担心了,要是绿林军攻过来,我玩命守城就是了。守住了王莽会给我记一功,实在顶不住,大不了投降绿林军,到时候也弄个侯当当,怎么都不亏,岂不美哉?岂不快哉?别人看在眼里,都这么想了,都这么干了,所以说,封降将也是不合理的。万事万物,在于平衡和谐。阴阳之道,变换无常,但说到底,不过阴阳两端;这世间万色缤纷,说到底不过就是红绿蓝,领导的领导艺术深不可测,说到底也只是赏罚。事情之所以是事情,就在于它是事情。因为它有难度,所以我们说做事情,有因为难度被克服了,所以我们说事情办妥了。攻城之所以叫攻城,因为它是有难度,它需要攻,所以叫攻城。攻克之所以叫攻克,因为它被克服了,所以叫攻克。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攻城的困难是谁造成的,这个克服的功绩是谁提供的。这就是解决赏罚问题的思路了。对于宛城降将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刀切,应该把其中的好分子和坏分子区分开来。要杀一批,赏一批。制造困难的要杀掉,克服困难的要奖励。当初是谁在据城池顽抗,就应该给他脑门上贴个坏分子的标签;当初是谁推动了投降,就应该给他胸口戴躲大红花,树立为好分子的榜样。亲不亲,阶级分;让坚持固守城池的阶级敌人去接受士兵们的暴怒,让主张弃暗投明的阶级战友成为榜样,去感召还没有攻克的城池。被封为侯不是因为将领反抗,而是因为一贯主张起义投降;被杀掉不是因为起义投降,而是因为负隅顽抗;赏和罚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赏,为什么罚,因为这样才能让组织领导者的决策具有引导作用。重要的是要有封有杀,因为事物的矛盾是有头有尾的,是相对应的,既然有制造矛盾困难的人,就有解决矛盾的人。不这样做,其实就是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人心不附。赏罚明确,则所向披靡。比如说更始帝这次攻克宛城,如果能够在岑彭和严说两人之间,明确出来,是谁制造了矛盾,是谁解决了矛盾;明确了谁是阶级敌人,谁是阶级战友;进而赏一个,罚一个,其政治效果远好于一刀切的赏或者罚。有一个人必须罚。必须把他标榜成首恶,杀之,以安慰将士们熊熊燃烧的怒火;以惩戒后续胆敢负隅顽抗的守将。同样有一个人必须赏。必须把他标榜成弃暗投明的阶级战友,封之,以号召后续战事中献城起义的守将,以离间后续战事中守城将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揣测、狐疑、提防,上下离心,难以形成合力,达到心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较为合理的政治决策;攻城略地兼并天下之中才能减少外部阻力,形成内部合力,最终更快的取得成功,少走十年弯路。
然而,单单赏罚这两个字,都有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白白为自己增加了阻力和离心力,却还浑然不觉,如同活在梦里。真正的搞明白了赏罚之道,就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百家争鸣:
就算两个人同时投降,也要拉一个出来贴上“负偶抵抗”的标签来砍头,以儆效尤,总之就是要这个广告效果。当然,最好留能力强的人活下来封赏,留着以后用呢。
如果两个头领,建议杀大头领,留下副手。一则城破被朝廷追责的肯定是一把手,所以一把手坚持抵抗的可能性大,二则给那些尚未归附的地方制造矛盾,让副手看到翻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