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记忆:编码与储存(总结) 2024-07-28 22:26:50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的第六章和第七章,都是在谈论记忆。第六章讨论人脑对于信息的编码和储存,第七章则是讨论信息的保持与提取。记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许多人都曾幻想过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至少在考试时,如果能有这种的超能力,那一定能轻松不少。当然,如果真的能时刻发挥出过目不忘的能力,这显然是一件悲惨的事情。超忆症患者的生活并不总是快乐的,他们也无法遗忘那些人们想要遗忘的事情。记忆并不像是一个文件柜,里面存满了我们想要储存的信息。人类的记忆系统可是一套复杂的工程学奇观。先让我们来看看第六章的结构:6.人类的记忆:编码与储存6.1.记忆与脑6.2.感觉记忆6.2.1.视觉感觉记忆6.2.2.听觉感觉记忆6.3.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6.3.1.一个关于短期记忆的理论6.3.2.巴德利的工作记忆理论6.3.3.额叶皮层与灵长类的工作记忆6.4.激活与长时记忆6.4.1.激活计算的例子6.4.2.扩散激活6.5.练习与记忆强度6.5.1.学习的幂定律6.5.2.幂定律的神经基础6.6.影响记忆的因素6.6.1.间隔效应6.6.2.增细加工6.6.3.学习教材的技巧启示:地点记忆法如何帮助我们组织记忆6.6.4.伴随学习与有意学习6.6.5.闪光灯记忆6.7.结论这是作者提出的开篇问题:1.我们如何保持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的短时记忆?这是电影《记忆碎片》的主角也具备的记忆功能,能让人们操纵工作记忆中的信息。2.我们当前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时如何启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的?3.我们如何创建对经验的长时记忆?这是电影《记忆碎片》的主角所不具备的功能。4.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成功创建新的长时记忆?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张图:上图中的红框,是指我们用眼睛和耳朵(主要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视觉感觉记忆,一般情况下,大概只能存储1秒钟左右。而听觉感觉记忆,可以存储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大概10秒钟左右。感觉记忆的特点有两个特点:容量大,存储时间极短。感觉记忆可以一下子储存大量信息,但实际上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所以,如果某个信息不重要,不需要格外注意,那么它就会丢失,不会再转存到短时记忆系统中。比如,我们看到一张照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暂时储存整张照片的丰富信息。但只有照片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如人脸,会被真正记住。而背景中的路灯,可能就会被遗忘。在感觉记忆系统中,有些信息会被转存到另一个记忆系统里,这就是短时记忆系统。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系统中,大多数不了解心理学的外行人也能凭借常识,知道长时记忆系统大概是什么样子。但是短时记忆系统的存在和其特点,则是大多数外行人不知道的。短时记忆的特点也是两个:容量小,存储时间较短。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早在1956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这其实就是在说,我们的短时记忆里所能容纳的东西,可能就只有7个左右。更新的研究发现,这个数字或许还要更少。而在存储时间方面,短时记忆一般也不会超过半分钟。而长时记忆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容量极大,存储时间极长。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长时记忆系统的容量上限和存储时间上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三个不同的记忆系统,让我们把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分别比喻成雨水,小溪和大湖。雨水分布很大,下雨时空气里到处有。但雨水只在空中停留很短的时间,很快就落到了地上。而且,也只有一部分水能汇聚到那条特定的小溪里。这就像是感觉记忆里,短时间里可以有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没有了。作为短时记忆系统的小溪,其实是很狭窄的。这里能容纳的水并不多。而且,小溪里面的水是流动的。这就像是短时记忆里的信息,不断流动。新的信息不断进来,旧的信息不断出去。短时记忆系统里出去的信息,到了哪里去了呢?小溪的水,一部分蒸发掉了。还有一部分,汇聚到了大湖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因为没有被复述,没有得到深度加工,所以就丢失了,还有一部分存入了长时记忆系统里。长时记忆就像是大湖,里面能容纳很多很多水。这里我们先不考虑蒸发以及湖水的流出河流。就假定这是一个蓄水库,里面能长时间储存大量信息。当然,大部分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里的信息,都是一时半会用不上的。如果要用,我们需要将其再抽调到“工作记忆系统”中来使用。如果大家嫌麻烦,那也可以把工作记忆当作短时记忆的同义词。先来看下面这张图:这是在网上找到的一张图,从上往下,分别是指感觉记忆传入到工作记忆之中,工作记忆的若干个组成部分,以及工作记忆从长时记忆系统里调取信息。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画板、情节缓冲以及语音环路这里是双向箭头。这是指,这里的信息流动是双向的。中央执行系统可以将信息放到那些仆从系统里,也可以从仆从系统里提取信息。关于工作记忆,最常用的比方,就是一个桌子,或者叫“工作台”。这个工作台的面积是有限的,上面能摆放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摆满了,那么要想往台子上放新东西,就要拿走一些旧东西。之前用到的雨水、小溪和大湖的比喻,强调的是信息流动的方向,以及这三种信息储存载体的特点。而这个工作台比喻,则是强调信息处理的过程。我们的思考,就像是在工作台上处理信息。比如,我们心算11乘以11。我们可能会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笔算的画面,也可能在心里默念这些语句:“10乘以11=110,110+11=121”,而这些信息,就是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要让我们同时心算一个数学题,并且还要和别人聊天,那这就是做不到的。因为工作记忆有限,无法同时容纳这么多信息。上图的下部,是指工作记忆调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6.4.激活与长时记忆”这一节,是在说环境中的刺激,让我们产生了一些联想,从而激活了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一些信息。这里比较有趣的实验是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事们(其中还包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被试,在猜谜语。在猜不出的谜语中,其实有一半的谜语在环境中有提示。比如,“山上有个绿房子,绿房子里面有个白房子,白房子里面还有个红房子,红房子里面坐着许多小黑人和小白人。这是什么地方?”其实,实验主试在洗手间里,放了一幅装饰画,画上是西瓜。而作者看到那个装饰画的不久之后,又想起那个谜语,然后就给出的回答:西瓜。在此过程中,他也不知道是环境中的特定刺激:西瓜装饰画,让他给出了答案。他还以为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显然,信息是不会凭空出现的。某个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而另一个信息没有被提取出来,这里头是有原因的。在这个例子里,原因就是那个西瓜装饰画。除了环境刺激之外,某个记忆内在的强度,或者叫“记忆牢固程度”,也会影响我们将其从长时记忆系统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中的概率。这是Pirolli和Anderson得出的幂函数规律,其中,纵坐标是再认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记忆效果越好。而横坐标是练习天数。图中的曲线说明,当我们练习的次数足够多时,“记忆牢固程度”就会越高,而“记忆牢固程度”,刚开始可能提升得快,后来提升得较慢:除了练习强度之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别的影响记忆的因素。首先就是间隔效应,来看这张图表:实验细节就不说了。这个表格里填写的数字,算是测试分数。第一行可以算是:一天内对某个材料学习5遍。第二行则是:隔一天学一遍,共学5遍。第三行则是隔30天学一遍,共学5遍。在学完最后一遍后,再间隔30天,做一个考试。结果发现,最终考试成绩最高的是30天间隔学习组。这就是间隔效应。简言之,如果我们想要深度记住某个学习材料,我们就应该多次学习它,并且应该将学习次数间隔开来。实际上,学校里的课程设置,也利用了间隔效应。比如,每周上2节数学课,一共上20周。这样会比一周上20节数学课,一共上2周,效果要好很多。从图中也能看出,考前临时突击学习,虽然能应付考试,但不利于长久掌握那些知识。因为没有利用上间隔效应,所以那些临时记住的信息,很快就会忘记。而只要间隔一段时间复习一下,就不容易遗忘。除了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之外,还有一个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精细加工,又翻译作增细加工(elaborative processing)。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带有细节的有意义信息,而不是一段孤立的信息。比起“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较短的话,人们更容易记住“因为治疗失当的诉讼,医生讨厌律师”这句更长的话。有些人觉得,人们之所以能记住那句较长的话,是因为人们刻意去这么做了。而对于那句较短的话,人们并没一刻意去记住,所以才记不住。不过,6.6.4.伴随学习与有意学习,这一节的内容就是想要告诉我们,真正决定我们是否记住某段材料的,不是我们是否刻意去记了,而是我们是否有对材料进行复述和增细加工。最后,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PQ4R这种帮助我们记忆知识的好方法。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这六个步骤就是利用了增细加工的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那些需要记住的知识。这六个步骤的核心,其实是“提问”和“复述”。前者可以看作一种自我测验,后者是帮助我们记忆材料的黄金方法。而我之所以建议大家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写作业,就是因为写作业同时也是一种复述过程。考虑到有许多朋友春节期间比较忙,那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等有空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补一下作业吧~ 赞 (0) 相关推荐 你就是你的记忆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让我们一起追寻记忆的痕迹. 01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基础 ...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 ... 心理学——记忆 心理学——记忆 【真题】2015年8月烟台市莱山区教招考... [真题]2015年8月烟台市莱山区教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要经历的阶段是( ). A.感觉记忆 B.抽象记忆 C.分类记忆 D.短时记忆 ...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 ... 如何改善记忆?你需要先了解这些 作者丨索菲菲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对人类的记忆建模 记忆,是人类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度进行知觉的方式.既是一切自我认知.社会交往和思维活动的基础,又是一 ... 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为什么一上考场全忘了?这样做,事半功倍… 本文专家:赵伟,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神经内科和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今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 高考的第一天,1078万考生带着希望奔赴考场. 微博截图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试前,最头疼的就是记忆.背 ... 海马NMDA受体参与大鼠自发性物体位置记忆的编码和储存而不是提取过程 本公众号每天分享一篇最新一期Anesthesia & Analgesia等SCI杂志的摘要翻译,敬请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Involvement of hippocampal NMDA ...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科学表明,人类的记忆没有被篡改 记忆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过往,以及存在过的证据.众所周知,人的记忆会随着年龄而逐渐衰退,上了年纪之后,很少有人能想起之前的种种了,这既是一个遗憾,又令人无能为力.不过,"曼德拉 ... 家庭影集或人类共同记忆 私人的家庭故事是否可以放在大银幕上公之于众?似乎这本来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影视剧中宣称是自己家庭的"真实的故事"比比皆是.观众对此是心照不宣的,因为知道这是在演戏,所以就算被感动 ... 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忆编码,你也可以成为记忆大师! 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忆编码,你也可以成为记忆大师! 《细胞》:我们都一样——人类大脑如何编码时空 文献:Qasim, Salman E., Itzhak Fried, and Joshua Jacobs. 'Phase precession in the human hippocampus and ...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人类的记忆真的被篡改过吗?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人类的记忆真的被篡改过吗? 如何操控人类的记忆? 2021-03-17 09: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山鸡.阿莫東森,编辑:EON,原文标题:<无须开颅,就能操控工作记忆?>,头图来自:&l ... 人类的记忆:保持与提取(总结) 不知大家春节假期过得如何? 假期中,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现在还能回忆得起,有些事情却已经不记得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能记住一些事情,却记不住另一些事情呢? 在<认知心理学及其 ... 人类三大记忆方式!要提升学习效率,就要了解它们的强弱顺序 掌握大脑学习原理,人人都能成为学习天才! ---- 尚忆大脑教育 张海洋 人类三大记忆方式: 当很多人陷入忘了又记.记了又忘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用的是效率最低的记忆方式,更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