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一则观音感应的故事,观音菩萨的信仰在宋代已经深入社会人心,在《夷坚志》中有大量的同类故事,跟道家祖师吕洞宾的故事量好有一比;显然两者又有明显不同,吕祖偏向随缘传道,观音偏向救度众生。
【原文】
海州朐山贺氏,世画观音像,全家不茹荤。每一本之直率五六十千,而又经涉岁时方可得,盖精巧费日致然。传至六待诏者,于艺尤工。正据案施丹青,一丐者及门,遍体疮癞,脓血溃出,臭气(明钞本作“秽”)不可近,携鲤鱼一篮,遗之求画。贺曰:“吾家绝荤累世矣,何以相污?”其人曰:“君所画不逼真,我虽贫行乞,却收得一好本,君欲之乎?”贺喜,洒扫净室,延之入。至即反拒户,良久呼主人,贺往视,则已化为观音真相,金光缭绕,百宝庄严。贺唤子弟焚香敬礼,遽(疑有脱误)所在室中异香芳馥,历数月不散,由是画名愈益彰。
海州(现江苏连云港)朐山有个姓贺的人家,他家世代都是画观音像的,全家不吃荤腥。他家所画的每一本观音一般都值五六十千钱,至少要画上一年时间,都因为画的精巧、精美才这么花工夫。贺家传到六待诏(官名),画的就更工整了。有一天,他正伏案绘画。有个乞丐上门来,他遍体脓疮,脓血溃烂而出,浑身臭不可闻,无法靠近。他手里提着一篮鲤鱼,送给贺六,希望他给画一幅观音像。贺六说:“我们家累世都不吃荤腥。你为什么拿鱼来玷污我家?”乞丐说:“其实你画的观音还不够逼真,虽然我因贫穷,整天行乞,我这里却收藏了一本非常好的观音像,你想要吗?”贺六一听非常高兴,马上洒扫出一间净室,把乞丐请进来。乞丐进去后,立即把门反锁。过了很长时间,他招呼主人,贺六进去一看,房间里只有一本观音写真画像,金光缭绕,百宝庄严。贺六赶紧招呼孩子们都出来,向观音像焚香敬礼,这间房子里异香芳馥,香气持续好几个月也不散去。从此,贺家善画观音的名声传播的更远了。【祥宏点评】:这是一则观音感应的故事,同类故事《夷坚志》记了不少。故事暗示,乞丐即是观音菩萨;朐qú山,山名,也是古县名。海拔160米,位于江苏临朐县城弥河东畔;待诏,官名,从九品的文官,品级较低,应为纳粟捐钱得官;贺六善根深厚,浑身脓血的乞丐也不嫌弃,说明他少有分别心。画一本观音要一年多时间,也说明他沉得住气,能出精美作品;如果按三角钱算,贺家的观音像一本要15000元以上人民币。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