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这本书读三遍也不够!
01、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这句话出自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
在旧中国,不仅婚姻是围城,恋爱是围城,人生是围城,整个中国社会也是围城。
小说以方鸿渐刚留学归来开篇,那时的方鸿渐正为自己碌碌无为的大学生活而烦恼,他没有丁点的“真材实料”,就学别人去买假文凭。
其实,此时的方鸿渐已经陷入了社会的“围城”之中。这座围城是由他浑浑噩噩的求学生涯与父母的过高期待导致的。
即便如此,方鸿渐仍然是当时旧中国的“文化人”。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高达95%。对于文盲或半文盲的人来说,方鸿渐就是一名学者。
方鸿渐苦恼着自身的窘境,正是别人想要追求的。
其实,无论学历高低,在社会上都会遭遇“围城”。
但是,你所拥有的正是很多人羡慕的,而比你有优秀的也大有人在。用现代流行话说就是“内卷”。
现在,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工作却越来越难找了。但是,大学生们比没读过书、没上过学的快递员、外卖小哥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城外的人想出去,城里的人想进来。”
生活中的围城如同铜墙铁壁、无坚不摧,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依旧很难被打破!
02、
生活中到处充满围城,感情中的围城更是比比皆是。
《围城》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也是成功的,热情的鲍小姐、感性的苏文纨、天真的唐晓芙以及温柔的孙柔嘉。
孙柔嘉是方鸿渐的妻子,方鸿渐真正爱上的只有唐晓芙。孙柔嘉对于方鸿渐来说是生活、是现实,而唐晓芙却是白月光,可望不可即。
因唐晓芙的拒绝,方鸿渐心灰意冷去了内陆三闾大学,于是遇上了孙柔嘉。
在孙柔嘉的有意或者无意的行动下,方鸿渐对她产生了好感,并选择与其结为夫妻。
和一个人结婚不一定是爱一个人,往往只是对这个人有好感。
这时,方鸿渐开始走入了婚姻的围城。
其实,方鸿根本没有考虑清楚自己对孙柔嘉的感觉,只不过在权衡利弊之下选了她。
不过,即便是喜欢又怎样?
用钱钟书在《围城》中的原话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反正结婚以后都会改变。
03、
林徽因在《窗子以外》中写道,“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与《围城》给人的感觉相似。宛如是你在一座城堡里的房间,透过窗子去外面的人,城堡之下的人抬头回望。颇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
读完《围城》我最大感触就是,人生即在围城之中。
方鸿渐从国外归来,进入到旧中国社会的“围城”,无数中国人都在思索着怎么让中国强大起来,也有人想逃到外国,远离战乱。
在三闾大学这座“围城”里,多少人渴望着进来执教,方鸿渐却想着逃离,远离这学校的勾心斗角。
方鸿渐选择与孙柔嘉步入婚姻殿堂,却不知道这是很多人踏进的”坟墓”,但他最终还是走进了婚姻的围城。
人生是一个圈,从一个圈跳进另一个圈,从一个围城跳进另一座围城。
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1944年,34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围城》,1946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开始连载,1947年《围城》初版。
而我们可能要等到回首半生时,才会恍惚明白人生即围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