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先生用乌梅丸医案分析

1

肝阳虚馁

甄某,女,37岁。2007年8月20日初诊。

头痛三载,服西药可缓解,停药又痛,近一月病重,伴心烦、恶心,困倦嗜睡,每日睡9~10小时仍困,情绪消沉。脉弦按之减。舌淡暗,苔白。

证属肝阳虚馁,清阳不升,法宜益肝升清,方宗乌梅丸主之。

乌梅7g,炮附子15g,干姜7g,桂枝10g,细辛6g,川椒5g,党参12g,当归12g,川芎8g,黄连9g,巴戟天12g,肉苁蓉12g,柴胡10g,生芪12g,防风8g

2007年9月17日:上方共服28剂,头痛已十余日未作,精力增,精神振,他症亦除,脉转弦缓。继服7剂,停药。

按语

肝主春生少阳之气,主升发条达疏泄。肝虚,清阳不升,头失清阳奉养,致头痛;阳气者,精则养神,肝虚春生阳气馁弱,故神情萎顿;肝为罢极之本,肝虚而懈怠嗜睡;然肝又内寄相火,肝虚阳不升布,相火郁而化热,致心烦;木不疏土,胃气升降悖逆而恶心。

乌梅丸,温肝阳,补肝体,益肝气,调寒热,恰合本案之病机。

加巴戟天、肉苁蓉者,温阳益精血,乙癸同源,且母子相生,补肾即益肝;加黄芪益肝气;加防风、柴胡助肝用,令清阳得升。

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何不用吴茱萸汤而用乌梅丸?

吴茱萸汤长于散寒破阴凝,《本经》云:“吴茱萸除湿,逐风邪,开腠理”,更加重用生姜,故吴茱萸汤散寒破阴凝之力更胜,对寒邪直中厥阴者更佳。

乌梅丸长于温肝阳、益肝用、补肝体,且调寒热错杂,故本案选乌梅丸,而不用吴茱萸汤。

2

寒热错杂一

冀某,女,54岁,工人。1993年9月17日初诊。

寒热往来五年余,昼则如冰水浸,自心中冷,寒慄不能禁;夜则周身如焚,虽隆冬亦必裸卧,盗汗如洗。情志稍有不遂,则心下起包块如球,痞塞不通,胸中憋闷,头痛,左胁下及背痛。能食,便可。年初经绝。脉沉弦寸滑。

曾住院11次,或诊为绝经期综合征,或诊为内分泌失调,或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等。曾服中药数百付,罔效。

此寒热错杂,厥气上冲,乃乌梅丸证。方予乌梅丸。

乌梅6g,细辛4g,干姜5g,川椒5g,桂枝10g,黄连10g,黄柏6g,党参12g,当归12g,炮附子15g(先煎)

2剂寒热除,汗顿止,心下痞结大减,4剂而愈。五年后得知生活正常,未再发作。

按语

厥阴篇,是由于肝虚而形成的寒热错杂证, 以厥热胜复判断阴阳进退、寒热之多寡。

此案昼夜寒热往复,同于厥阴病之手足寒热胜复。

心下痞结者,乃厥气上逆;汗泄者,以阳弱不能固护其外,致津泄为汗;脉弦者,以弦则为减, 乃阳弱不能温煦,经脉失柔而脉弦;寸滑者,伏阳化热上逆,致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张锡纯曾论肝虚证见寒热往来。

乌梅丸用桂、辛、附、椒、姜温煦肝阳,当归补肝体,人参益肝气,连柏折其伏热。乌梅敛肺益肝,敛肝虚耗散之真气,方与病机相合,疗效显著。

3

寒热错杂二

李某,女,35岁,农民。1995年7月26日初诊。

周身皆麻,阴部亦麻且抽痛,阵阵寒战,时虽盛夏犹须着棉,继之又躁热汗出,须臾缓解,每日数作,巅顶及两侧头痛,牵及目系痛,已半年余,月经尚正常。脉沉细涩。舌淡苔白。

予乌梅丸合吴茱萸汤治之。

乌梅 6g,桂枝9g,当归10g,炮附子10g,黄连9g,干姜6g,川椒5g,细辛4g,吴茱萸6g,黄柏5g

据引荐的同村学生述,服2剂即大减,4剂服完基本正常,因路远未再复诊。

4

寒热错杂三

张某,女,47岁。1976年11月3日初诊。

寒热交作,日数十次,热则欲入水中,寒则覆衾亦不解,已10余年。

头昏痛,自汗,项强,胃脘痞满,嗳气,寐差,一昼夜睡眠不足一小时,时轻时重,水肿。脉沉弦细软,两尺弱。舌可苔白。

乌梅6g,黄连8g,川椒6g,炮附子9g,桂枝9g,干姜7g,细辛4g,党参12g,黄柏4g,当归10g

二诊:服乌梅汤3剂,寒热著减,浮肿亦消,心下尚满、嗳气、头昏、心悸、寐差。

此升降失司,痰饮内阻,阴阳不交而为痞,心肾不交而不寐,予子龙丹4粒(每粒0.3g),每服两粒,得快利止后服,未利,24小时后再服两粒。利下,继服下方:上方加茯苓30g,半夏45g,旋覆花15g,3剂。

三诊:服子龙丹两粒,即泻6次,隔日开始服汤药3剂,痞满,嗳气除,寐亦转安。

5

寒热错杂四

高某,女,48岁,家属。1994年11月29日诊。

身重燥热,二三分钟后汗湿衣衫,继之身凉寒战,背部冰冷而紧,两手臂先呈苍白,憋胀疼痛,继转紫黑,春节后尤重。头痛心悸,胸痞咽塞,咳唾善嚏,月经淋漓,1个月方净,今已半年未行。

脉沉弦紧数而促,按之不实,左关稍旺,两尺不足。舌淡嫩,苔微黄。

乌梅7g,黄连8g,巴戟天10g,黄柏4g,当归12g,红参12g,半夏10g,细辛5g,川椒5g,炮附子12g,干姜6g,桂枝10g,五味子6g,4剂,水煎服。

二诊:1994年12月4日,服上药服后,寒热心悸,胸痛皆除,汗少未止,手未显苍白紫暗。上方加浮小麦30g,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6

肖相如按

我的手头上没有李士懋先生的著作,从网上查了一些李先生关于乌梅丸的论述(如果有李先生著作的同仁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

从以上验案来看,疗效都很好,可见李先生的临床经验很丰富。不过李先生对乌梅丸的论述已经和仲景《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有了差异。

李先生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乌梅丸证是在阳气虚馁的脏寒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因而形成了寒热错杂证。

治疗这种寒热错杂证,因其前提是厥阴脏寒,所以乌梅丸中以五味热药温肝阳;人参益肝气;乌梅、当归补肝体;连柏清其相火内郁之热,形成以温肝阳为主的补肝且调理寒热之方。

但从李先生的验案来看,他的乌梅丸和《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有了差异,那便是药物的用量比例明显不同。

乌梅丸原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1. 李先生的验案中,乌梅的量很小,只有6克或者7克,显然不是其方中用量最大的药,亦不能成为方中的主药;

《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乌梅三百枚,折合现在的剂量为680克,而且要用苦酒渍一宿,强调的是,乌梅丸以乌梅为主药,以酸味药为主药。

2. 黄连的量也小,在8~10克之间,也不是方中用量第二大的药;而乌梅丸原方中的黄连十六两,即一斤,折合现在的剂量为250克,是方中除主药乌梅以外用量最大的药物。

3. 几乎在所有的方中,附子的用量都大,在9~15克之间,除案4之外,在整个方中药量是最大的;而乌梅丸原方附子的用量为六两,折合现在的剂量为93.75克,远远小于主药乌梅的680克和苦寒药黄连的250克。

在李先生的验案中,除了乌梅丸原方中本来有的温药附子、干姜、桂枝、细辛、川椒,有的还加了温阳药巴戟天、肉苁蓉等。

这样看来,显然,李先生用的方和乌梅丸差异很大,可以说从药物的用量来看,已经不能称为乌梅丸了。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之厥阴病治则 方药 总论

    厥阴病: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和厥热胜复. 若阴寒极盛,阳气不续而先绝,则病情危笃: 若阴寒极盛,但阳气尚能与之抗争,则呈阴阳对峙,寒热错杂的证候. 一.厥阴病证型分类: a.厥阴病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 ...

  • 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诸症

    交感丸:香附,茯神.调气安神. 2.红糖与吴茱萸同煎,缓其燥性.(蒲辅周) 3.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诸症取用乌梅丸.叶心清括其主症:面白,口不干,或口干不欲饮,苔薄白不燥,脉沉细不数.我在处理肝经的病很 ...

  • 厥阴病证主方乌梅丸 | 顽固性皮肤病特效药

    导读:厥阴病的研究始于岐黄,形成于张仲景,但是厥阴病的建立,却给后世医家带来了不解之难题. 厥阴篇是历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绕不过去的难点,困惑了中医界一千八百年,成为"千古疑案& ...

  • 资料下载: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pdf

    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 王金榜 梁保丽 (050091)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 , 具有温脏补肝 , 调 理阴阳的作用 , 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 , 吾师李 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 , 认为乌梅 ...

  • 赵绍琴、李士懋等诸家医案讲透一个升降散

    升降散 升降散用蝉僵蚕,姜黄大黄也开煎: 表里三焦郁热症,寒温条辨用之先. [组成] 白僵蚕(酒炒)二钱 全蝉蜕(去土)一钱 广姜黄(去皮)三分 川大黄(生)四钱 [用法] 为细末,合研匀,病轻者分四 ...

  • 赵绍琴、李士懋等诸家医案讲透一个升降散#

    升降散 升降散 升降散用蝉僵蚕,姜黄大黄也开煎:   表里三焦郁热症,寒温条辨用之先. [组成] 白僵蚕(酒炒)二钱 全蝉蜕(去土)一钱 广姜黄(去皮)三分 川大黄(生)四钱 [用法] 为细末,合研匀 ...

  • 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果:李 ...

  • 李士懋第二节 小柴胡汤医案举隅

    ​李士懋 第二节 小柴胡汤医案举隅 例1:少阳病常某,女,21岁,学生.2005年5月13日初诊:寒热往来,一日数作,体温在37.8℃-38.9℃之间,已6日,咳嗽恶心,不欲食,头昏.今月事来潮,腹不 ...

  • (学习笔记)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李士懋

    对乌梅丸的理解 这是一首解决肝阳虚而胆火郁的方子.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当肝寒时,阳气馁弱,肝失生发.舒达之性,则肝气郁结,当然,这种肝郁,是因阳气馁弱而郁,不同于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者,此为实,彼为虚. ...

  • 国医大师李士懋常用方剂:神奇的乌梅丸

    X最近发现治疗上有火下怕冷的中药--乌梅丸,是张仲景的方子,太深了,太神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中医书友会第108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导读:乌梅丸是一张名方,中医书友会此前发过多篇谈及乌梅丸 ...

  • 『名医经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分析

    李士懋教授为河北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颇丰,临床对冠心病治疗有独到经验.本文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中医书友会第771期(第363期回顾)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编辑/王超 I导读: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之阳:附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