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如何写
1.起句有什么好方法啊?
起者,发端也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起句有“兴起的”,也有“赋起的”,兴起一般是用景物兴起。目的在于渲染氛围,这样的发起方式一般适合于先景后情的。就是我们律诗基础阶段的写法。而赋起 一般适用于叙事类 或抒情感怀类 。这类发起方式 的章法多是情景交融 或者先情后景。当然还有用啥典故来起的,不过如果你对典故了解不多的话 还是不要随意使用了,免得贻笑大方。律诗和记叙文有相通之处。记叙文的六要素里最前面的两个就是时间、地点吧。同样的 律诗的时间,地点一般也放在起句。很少见到把时间地点放在起句以外的句子的。比如: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也就是说时间、地点一般都是放在起句了。别话说了那么多了,慢半拍的半途又冒出个时间、地点来。交代时间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如果可以用景物或者物事来间接点出时间就好啦。不要直接说出时间 用季节性的东东来交代。啥问题都有题目,律诗也是啊 。记得起句一定要点明主题,别题目往东,起句来个背道而驰,跑十万八千里去了。如果是兴起类的发起方式 选取的景物要适合主题。不是任何一个东东都适合做兴起的物的。再有 起句不能起的太满 气势太大,因为如果起句就山呼海啸、排山倒海,那承句就更难承,这个意思就是说起的时候要开门见山,直达主题,不要铺陈太多,以免承句接连困难.即使勉强承上了,转句还是一样没办法处理.总之就是:起要起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句的前后分句之间 衔接性一定要做好。最好形成一个互补。
比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互补关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野人送朱樱。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前后相连】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起句妙在“也自红”三字,言樱桃自红,我岂不知,前所知,只在宫中尔。2句野人相赠,用一满字,岂以野人为鄙乎。如此2句承1,而为34蓄势,数回细写,万颗匀圆也。)
还有一点:如果上章写景物得,景物不能写的太满,要给承句留下空间 。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别抢了承句的风头,会讨人厌的。
2.转句有时把人就卡在哪了
转句处在上下章的过渡位置,转要转的风生水起,跌宕起伏。但绝不是升华感情之用,转的时候卡住的原因有二:
1).谋篇 就是构思没构思好,匆匆起笔,承勉强承上了,到转句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
2).承句的结尾处没有考虑到要为转句打好铺垫,没有想着要怎么才能很自然的过渡好转句。
承句的后分句处最好留一到三个字为转句打基础。别只顾着承,写承句后分句的时候就要为转句考虑了。就像宝宝没生前就要准备好该准备的东东,别等孩子落地了才哇哇哇的急。不是写一句就写一句的 这就是谋篇的功夫。起承转合是律诗的基础骨架。他们四个的位置是同等重要的,离了哪个都不行。记得老师给我们举过一个例子:美女 何以为美女?不是靠一个鼻子美就是美女的。要是鼻子很美 ,可是香蜡唇,那还是美女么?所以美 一定是一个整体的美。起承转合一样的道理。
3.起承转合未必一定是对应首颔颈尾四联吧
是的,也有到了尾联才转的,但是那样的毕竟是少数。
省吾斋主人 举例(2首)
如:王维的《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起)王屋访茅君。(承)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引事)
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议论)
当作辽城鹤,(转)仙歌使尔闻。(合)
又如杜甫的《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起)豪家意颇浓。(承)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勾勒)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点染)
门阑多喜色,(转)女婿近乘龙。(合)
34句 是不是可以看成豪家的承接
你所标注的勾勒 点染也写作方式或者说是方法 也可以说是技巧。但是律诗自古而来为何叫律诗,律诗的基本骨架是起承转合 我想不论怎么变都不会变到哪儿去的。我觉得斋主举例的这首,恰恰是最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你看 第五句 在34句豪家的承接上 进入情语。转句后分句还在前分句上的基础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在读12.34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的吧?转的够不够利落 ,有没有还在12联的基础上拖地带水咧?
以上紫色部分为争议的地方
崔颢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这首诗 就是到了合句才转)
4.兴起比收 我还是忒疑惑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5.八句写景的诗,五六句应怎样写?
比如:《五律 无题》
盐城逢二月,春色遍长堤。(一句交代时间、地点 二句春色 总写景物)
戏蝶闻香逐,垂杨傍水栖。(34句的蝶 杨 承接春色)
流波无可待,孤燕莫相啼。(56句从上章的大好春色,转到伤春的情怀)
自此心成冢,东风一任西。(转句后分句就是第六句 和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紧密衔接,合句升华感情。东风 扣回起句的二月,环环相扣,承句前后分句句意螺旋式上升,垂杨犹可傍水 ,而燕呢 只能孤,孤的不是燕 ,燕就是人 是不?)
(承句的最后留1-3个字 好为转句做准备,转句的前1-3个字和承句最后留的1-3个字 努力衔接起来。这样在成功转的同时 就不会断了。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 ,当你没词时 不至于卡的一个字憋不出)
如果你是按照景+情的写法来的话 第五句开始就要进入情了,不能还在景上打转,转有一个原则就是在不断裂的基础上做到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是景+情 情+景 或者情景交融所通用的,无一例外。(王国维说过一切景境皆情境,景就是情,你悲时你选的景物也是悲的。就是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所说的景和情并不是严密不可分割的,本就是统一的 ,怎么分割呢?所以千万不要把这里说的景和情对立起来,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 让大家能尽快的上手律诗,景+情只是初级阶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