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最爱打广告的眼科医院,也要上市了

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口腔科……医学圈流行的这句顺口溜,间接确立了眼科赛道的经济价值。
在大白马爱尔眼科的带动下,去年A股迎来了一波眼科医院冲击IPO的小高潮,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轮番上阵。
总部位于成都的普瑞眼科,规模不占优势,去年业绩大增较为亮眼,核心原因是公司神奇般地削减了员工总人数,用以控制费用率。
这是一线眼科医院中最喜欢打广告的公司,最近3年都拿出上亿元做推广,广告费用率超同行整体水平一倍不止。
19家医院有9家亏损
华厦眼科过会没几天,拟冲击创业板上市的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瑞眼科”),也迎来了上会的关键时刻。
普瑞眼科从西南起步,通过布局直辖市、省会城市进而辐射周边开启全国化战略,目前共拥有19家专业眼科医院、3家眼科门诊部。
公司旗下四大业务板块,屈光、白内障、综合眼病、视光服务,拥有眼科领域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800人,其中多点执业医师238人。
去年,公司门诊量达到73.54万人次,手术量达到77906例,其中屈光项目44019例、白内障项目33887例。
2018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16亿元、11.93亿元、13.62亿元,归母净利润3132.53万元、4905.48万元、1.09亿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预测,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亿元-8.6亿元,归母净利润6600万元-7300万元。
去年,公司旗下19家医院中,有10家盈利,9家亏损,另外8家未开业医院也处于亏损状态,整体经营状况有待提升。
至于2020年业绩大增,毛利率微增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公司极力控制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5.50%、34.71%和31.27%,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职工薪酬的变化。
2018年-2020年,公司员工薪酬分别为1.54亿元、1.67亿元、1.72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20%、14.03%、10.36%。
近几年,普瑞眼科旗下医院数量增加,公司规模也增长了,但公司的员工数量却呈下降趋势。到底是员工的人效突飞猛进,还是另有隐情?
同业竞争难解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这就意味着,眼科医院在中国市场是一条好赛道。
除了A股大白马爱尔眼科,光正眼科,港股上市的希玛眼科、德视佳,去年年中,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3家公司同日披露创业板IPO招股书,引发了一波眼科医院资本化的小高潮。
在美国眼力健公司、美国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干过多年销售的徐旭阳,2000年创业,2006年与广州鑫视康合作,正式创立普瑞眼科,初期广州鑫视康与徐旭阳各持股90%和10%。
后不知何故,广州鑫视康全面退出普瑞眼科及旗下各关键子公司,徐旭阳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70.25%的股份。
不止于此,徐旭阳还以个人身份押宝了在港股上市的眼科医院公司德视佳。
德视佳是德国及丹麦视力矫正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定位中高端,目前主要在德国、丹麦和中国部分城市开展业务。其市场份额按2018年的收益计分別在德国排名第一,在丹麦排名第二。
徐旭阳自2012年陆续参与德视佳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投资,间接持有5家德视佳合资公司的少数股权,也曾出任这些公司的董事、董事长或总经理至2020年。
同时,徐旭阳在2016年参投德视佳集团公司,2019年10月中旬该公司在港股上市,徐持股7.28%,为第二大股东。截至2021年4月20日,其减持后的持股比例已降至4.92%。
除了这两大眼科医院外,徐旭阳还持有爱瑞灵科技、视景医疗软件等公司的股权,这些公司布局眼科医疗的上下游环节,让公司在同业竞争外,还有了关联交易的风险。
每年砸上亿投广告
普瑞眼科是中国这些眼科头部玩家中,最喜欢投广告的公司,没有之一。
2018年-2020年,公司的广告宣传推广费分别为1.08亿元、1.34亿元、1.3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69%、11.27%和10.24%。
去年,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何氏眼科广告宣传推广费率分别为4.15%、3.56%、4.51%,平均值为4.07%,还不到普瑞眼科的一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司的广告费逐渐从线下往线上倾斜,去年线上广告费占比接近八成。
不过,近年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医疗类广告的管制力度,公司报告期内就因为医疗广告违规被有关部门处以行政处罚11次。
另外,近3年公司被处以行政处罚的违规情形还包括:医疗机构执业不规范行政处罚24次,执业场所消防不达标行政处罚两次,税务类3次,环保类1次。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2起经所在区域的医学会、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认定的医疗事故。近3年,因医疗责任纠纷产生的支出金额分别为158.49万元、188.19万元和37.30万元。
看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品牌美誉度和患者信心建设仍然道阻且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