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攻乎异端(2—16 )
孔子认为,但凡治学要治正学、守正道,不能研究那些异端邪说。不然,于自己、于社会都是很有害的事情。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攻,攻习、攻读、研究。
异端,背离正道的学说、观念,不正确的言论。
斯,代词,这。
也已,语气词。
孔子说:“攻读那些背离正道的学说,这是很有害的事情。”
有人说,“异端”指代当时“六经”之外的杂书。这种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比较狭隘,可以理解为指代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学说、观念和理论。
这句话是历来《论语》注释中争执最大的章句之一。有人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向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学说进攻,那些祸患就消失了”。但钱穆先生的另一种解释很有道理。钱穆先生说:“攻,如攻金攻木,乃专攻义,谓专于一事一端用力。或说攻,攻伐义,如小子鸣鼓而攻之。然言攻乎,似不辞。今从上解。异端,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墨翟兼爱,杨朱为我,何尝非各得一端,而相视如水火。旧说谓反圣人之道者为异端,因举杨、墨、佛、老以解此章。然孔子时,尚未有杨、墨、佛、老,可见本章异端,乃指孔子教人为学,不当专向一偏,戒人勿专在正反两端坚执其一。所谓异途而同归,学问当求通其全体,否则道术将为天下裂,而歧途亡羊,为害无穷矣。一说,犹言歧枝小道。小人有才,小道可观,用之皆吾资,攻之皆吾敌,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后世以攻异端为正学。今按:本章正解,尤当警惕。孔子平日言学,常兼举两端,如言仁常兼言礼,或兼言知。又如言质与文,学与思,此皆兼举两端,即《中庸》所谓执其两端。执其两端,则自见有一中道。中道在全体中见。仅治一端,则偏而不中矣。故《中庸》曰:‘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所以,钱穆先生对此的翻译是:“先生说:‘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
由此看,“异端”学术在孔子时代还没有出现,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事物两端之一,即从任何一端看另一端都是“异端”。在日常学习和政治生活中,如果专门攻其一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害无益。所以看问题、做事情都要掌握合适的度,要全面考虑、攻其两端,采用中庸的态度,既不能偏激,更不能极端。那么此句也可以翻译为:“看问题、做事情要全面考虑,如果只在某一方面下功夫,或只在某一方面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是有危害的。”
无论怎么翻译解释,但蕴含其中的为政之德值得后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