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五脏风寒

金匮悬解卷二

       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上,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多而气少,《难经》所谓血滞而不濡者也。聚者,气多而血少,《难经》所谓气留而不行者也。心病于上,肾病于下,肺病于右,肝病于左,脾病于中,五脏之积聚,各有其部,此三焦所由分也。既成积聚,不得不用消磨,仲景未尝立法,然大黄(庶虫)虫、桂枝茯苓、抵当汤丸、鳖甲煎丸、下瘀血汤之类,具载诸篇,审宜而选用之可也。

1 五脏风寒积聚者,太阳外感之风寒或本气里虚之内伤,而成的气血积聚也。

2 寒有内外之别,而风皆内风,《伤寒金匮》皆同。风有正贼,太阳伤寒,营郁生风,是为正风,少阴内寒,木气下陷,则生贼风。本卷之风寒,不要误以为全是外寒,也有内寒,而风皆内风。

五脏风寒十九章

1 太阳中风,发热恶寒,发于阳也,太阳伤寒,无热恶寒,发于阴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此为太阳经中风与伤寒之定义,阳明病中风与中寒之定义。而五脏风寒者,有外寒也有内寒,风皆内风,有外感之阳风与内寒之阴(贼)风也。太阳风寒与阳明之风寒,此易理解,若是五脏之风寒,解之或不对,供大家参考。

五脏风寒一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本篇中风中寒一律读四声)

  肺主气,气化津,肺中风者,风邪在表,肺气壅阻,是以发喘。气滞津凝,是以口燥。风郁勃而外泄,故身体旋运。气收敛而内闭,故身体迟重。阳遏不能外达,故昏冒无觉。气滞不能四达,故肿胀不消。(注;没标序号的都是原著)

1 肺中风者,太阳中风,风泄表寒,凝滞不去,风中于肺也。肺主皮毛,寒闭皮毛,肺不外达,肺气壅阻,而发喘燥也。风泄表寒,不能外泄而郁勃于内,故身体旋运,寒闭其风,经脉束迫,故身体迟重,此同大青龙提纲,身重,但乍有轻时,此“重”者,就是寒在表而外束的意思,此重就是寒性收缩而身重的意思。冒而肿胀者,皮毛外闭,阴寒外束,经阳内郁也。太阳经气不降,阳气上逆,则见昏冒,卫气不泄,肺壅内胀而外形如肿。昏冒无觉而肿胀,也可以理解成近乎厥逆而未发厥逆。外伤之寒与内郁之风,风寒互搏,阴阳相争,肺气内壅出现的提纲杂象。

冒者昏冒,头昏眩晕如戴帽的意思,此为阳气不降,也为太阳经不降的意思。外形如肿,故无觉也,此为肺胀,而非真肿,前有身重之证,故知外寒伤闭也。

2 名肺中风者,仍是寒闭其风,肺气不达也。此肿胀就是肺胀,水气四,状如浮肿,内胀而非外肿。虽是中风,仍是寒闭其风,解表发汗之治法。此是发表寒开皮毛以助风热外泄也。应是大青龙或越婢汤。

五脏风寒二

肺中寒,吐浊涕。

肺主皮毛,寒侵皮毛,里气郁塞,肺无降路,逆冲上窍,清气淫蒸。则化痰涕。涕少则出于鼻,多则出于口也。

1 肺中寒者,是中外寒也。肺外通达于皮毛,内降于胃,内外通达。寒伤窍闭,肺气不能内降外达,逆冲鼻咽,清气淫蒸,则化痰涕,涕少出于鼻,多则出于口。

2 上条伤寒表闭而中风,本条就是伤寒表闭。

五脏风寒三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1 肺死脏者,肺之真脏脉,肺脉浮而涩,浮者气也,浮而见涩,则气敛沉降而将藏也。若浮取之虚飘,重按之弱如葱叶之空,下无根者。是肺金衰败而不敛降也,此谓真脏脉,真脏见则死。

五脏风寒四

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肝为厥阴风木,肝中风者,木郁风动,筋脉振摇,故头目瞤动。肝脉行于胁肋,经气壅塞,故两胁痛楚。筋脉燥急,故行常伛俯。木燥而克土,土虚则嗜甘,土味甘也。

1 肝中风者,水寒土湿,木陷而风动也,此为里虚内伤而风动,不为外感伤寒而中风。

2肝气郁陷,木郁风动,筋脉振摇,故头目瞤动,风木郁动振摇者,类如眨眼,眼皮跳,下眼睑抽动,面部抽动,头摇头抖皆是。现代之抽动证,多动证,注意力不集中皆是内风之动,后学皆知(包括帕金森)。肝经循行两胁,虚寒从下上侵,经气壅塞,则两胁痛也,行常伛者,驼背也,此木燥筋挛也(如芍药甘草证),木燥者,风盛血虚,筋脉失养也。喜食甘者,土虚自救,嗜食甘以缓土之急也。如少阳火旺,土燥不和,则建中汤饴糖滋之,即是润阳明之土燥,缓太阴之土急义。前边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处土虚食甘自救也,土味甘也。

按;厥阴篇,四十九条,厥阴中风,是为欲愈。注意区别。  

五脏风寒五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1 肝中寒者,肝伤少阴寒水之气也。手厥阴之气,自胸走手,两臂无气,故痿而不举,手厥阴不降,也因足厥阴不升。木陷生风,故舌本燥。胆足少阳之经,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肝胆同经,阳盛则怒,阴盛则悲。肝脉上贯胸膈,风木郁冲,故胸中疼。厥阴行身之侧,经气郁缩,转则痛生,故不得转侧。脾土被刑,饮食不化,故食则吐逆。食下之时,土困肝郁,风木疏泄,是以汗出。

2 不能转侧,水寒木郁筋缩也,寒从下侵,故痛不可动。肝中寒而脾土被贼,故食则吐逆。木郁生风,风泄卫阳,则见汗出。虽是肝中寒,也为中风,木气为风,因寒而生风也。

五脏风寒六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1 肝死脏者,肝之真脏脉也。肝脉弦而滑,弦而见滑者,是阳复之象,木气欲升也。脉法三十九,尺本沉紧,忽然滑者(沉紧见浮之义),兼具浮升之状,是弦见于尺,即不为紧,直名曰弦,弦滑(浮)渐升于关,则阴阳相半。故滑者,气之方升而未盛者也。

  若浮取之而弱,重按之索不来,或曲如蛇行,是肝木之颓败而不升也。浮见虚脱,沉见结实。毫无脾胃土缓之象也。

2 木曰曲直,木畅则脉直,木郁则脉曲。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此为木气郁结,太过之脉。脉之如循刀刃,或如按琴弦者,此为木气之虚,不及之脉。太过与不及之脉,俱是病脉,俱是真肝之脉也。(滑则阳复之象,弦则不及,不能阳复)

(0)

相关推荐

  • 针灸大家郑魁山 :咳嗽者理肺止咳,勿忘五行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03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导读:咳嗽是肺系疾患中的主要症状,以咳嗽.咯痰为其特征.若咳与嗽分别言之,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多为肺的 ...

  •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阴癫

    五脏风寒八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心中风者,火郁上炎,故翕翕发热.热则伤气,故虚乏不能起身.心液消烁,空洞虚妥,故心中常饥.心火即升,胃气必逆,缘火不归水,水寒则土湿故也,胃 ...

  •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肝着

    五脏风寒七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1 肝着者,肝脏虚寒,营虚寒涩,血郁气滞,肝气痹着而不行也. 血虚寒涩而痹着,气机壅滞而不行,血涩气滞,着而不行,胸上如有物粘着 ...

  • 《金匮悬解》卷二——五脏风寒

    金匮悬解卷二 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上,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 ...

  •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阴癫(癫痫病)

    五脏风寒八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心中风者,火郁上炎,故翕翕发热.热则伤气,故虚乏不能起身.心液消烁,空洞虚馁,故心中常饥.心火即升,胃气必逆,缘火不归水,水寒则土湿故也,胃 ...

  •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肾着

    附四,说完阴癫,再论阳狂,附张锡纯阳狂医案病例,以助参考, 一少年女子,得疯疾癫狂甚剧,屡次用药,皆未能灌下.后为设方,单用芒硝当盐,加于疏菜之中服之,病人不知,月余全愈,因将其载于<参西录&g ...

  •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积聚

    五脏风寒十八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闭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1 此三焦伤风而内热者.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