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私募基金大佬高毅邓晓峰的路演纪要:未来大...
私募基金大佬高毅邓晓峰的路演纪要:未来大基金可能会特别惨,市场的超额机会或来自规模小的基金!
PS:本周五,下面摘录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近期路演,部分个人觉得有价值的信息,供参考:
一、邓晓峰对各行业观点
光伏:去年下半年已经降到很低仓位了,共识太强、表现太弱,每个环节的钴都有巨额融资扩产,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可能会迎来产能大规模投放,组合管理上,反而是需要回避的。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会有比较好的机会。整车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打通了路径,明显比跨国公司准备更充分。
现在我们布局中国汽车(智能化、自动化)行业,不管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已经到了突破的窗口;
医美:需求好,少数公司表现过头,现在这个时点机会很多,我不会投医美,潜在收益和风险不匹配。
原材料:以前完全需求驱动,现在需求驱动不强,如果中国美国欧洲经济复苏, 对商品的需求推动也就是小个位数的增长。
中国放不出供应量,短期我持谨慎态度。
长期看好铜,能源转型有关,落后国家做城市化工业化需要铜,优先级和重量级会提升,是战略性配置。
互联网:有些公司处于历史估值水平低位(腾讯、阿里等),市场情绪还没释放完全,预计还有十几个点的调整。
互联网即将进入一个“很有兴趣”的阶段。
消费品:现在要对消费品谨慎,尤其是调味品。
现在我会延续去年下半年的从个股找机会,偏离头部集中的思路。
上游周期行业:今年资金还是集中在消费医药 新能源,其他行业依然被冷落。
今年,上游表现好,是由非专业机构的资金推动的。
预计下半年市场流动性略微偏紧,不会有大规模资金流入,甚至可能会出现资金从市场流出。
今年国内对制造业的投资意愿不强,制造业招工难,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可能导致长期的企业盈利分布不均,偏上游的企业盈利会好。
港股:今年港股波动肯定比A股大,会面临左右打脸,国内市场和美股市场任何一方跌,港股都会跟着调,波动会给机构投资者机会。
下半年H股的机会:互联网大公司、被低估的国企、制造业龙头。
个股:从个股角度看投资机会,我倾向非市场主流共识的机会;
从行业角度看投资机会,上游行业产能投放偏紧(由早年周期性主导变为结构
性压力增加),需求侧或因为能源转型迎来变化。
二、对公募基金的看法
1、2020新发的百亿基金vs 21年1季度新发基金。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去年6月以来发行的百亿基金都收益不高,如果接下来还是这样,会面临流动性的问题;
从全年6月至今年1季末,除个别大基金(葛兰、 张坤、刘彦春)规模在增加,其余都在缩减(即使是医药消费主题的)。
过去几年资金从流向公募行业到向头部基金经理集中,现在有点走到后期了。
2、大基金可能特别惨
公募的行为模式还在延续2016年以来的思路,还在共识性强的行业扎堆,挑战是这些标的的增长有压力、估值高,这成就了一批大规模基金。
我在2007年已经规模400亿了,当时我们的公募产品占市场流通的2成,影响力非常大。
后来市场调整,2009反弹,这个过程中资产类别发生变化,市场变得更加偏好小市值标的,基金的管理难度增大,出现了一批小行业的小规模明星基金。
2014-15年大基金特别惨,很少有百亿基金,我担心未来几年可能会重走这条路。
他倾向非市场主流共识的机会,我感觉有点像我们前面说的远离抱团。
三、个人见解
资金抱团头部公司的趋势,虽然目前看来还在继续中,
但是大公司已经被发掘的很充分了,从估值角度看性价比不太高。
再考虑,随着国内对平台经济的限制,各行业反垄断的进展,对大公司不那么有利。
市场的超额机会,或许将更多来自那些知名度没那么高,200亿市值以下的新兴公司。
下半年对公募基金投资来说,应该去寻找那些,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可能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下,但是新兴成长风格、选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这里面或会产生未来的明星基金。
我觉得这种变化的核心,来自于2月份,抱团股崩盘后,市场对纯基本面研究信仰的崩溃。
市场从纯机构赛道,转向以前游资,大户市场,公募共存的时代。
从长期看,机构化趋势不可逆,但是,随着主流赛道估值上天,海外流动性见顶
外资,可见的中短期,成为了风险。而不是之前那种强化核心抱团股的估值和逻辑。
从政策面看,现在对并购,增发的政策,其实比以前还要宽松,只是去年抱团把小盘股的钱都抽干了。
小盘成长股,会不会像以前那样火,我们可以持续,在微观上多验证。
下图是招商银行公布了一份优选基金榜单,不过这只是招商银行选出的二季度持营基金池,
大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任何机构和个人给你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